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93
颗粒名称: 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分类号: K828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在致力于建设的过程中,与蒋介石的矛盾逐渐激化。张静江以元老自居,我行我素,不仅敢不买政府的账,即使是蒋介石的意见有时也不放在眼里。蒋介石原拟以路矿权利向德国借款,从杭州建造浙赣铁路通至南昌,一次建成重轨。而张静江则着眼于牟取高额利润和早些还本,坚持主张先造杭州至江西一段,由他向银钱业借款建造轻轨,认为这样成本低,客货运输费收入短期内即可偿清借款,于是执意动工而置蒋介石的主张于不顾。同时,他对浙江的公路建设也未能与蒋介石的“军事计划”相配合。蒋介石令浙江省首先建造浙赣连接及浙东、浙南山区公路,而张静江出于对实利的考虑,先以全力建成杭州至绍兴的一段公路,成为全省惟一盈利的公路。这都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关键词: 矛盾激化 张静江 蒋介石

内容

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在致力于建设的过程中,与蒋介石的矛盾逐渐激化。张静江以元老自居,我行我素,不仅敢不买政府的账,即使是蒋介石的意见有时也不放在眼里。蒋介石原拟以路矿权利向德国借款,从杭州建造浙赣铁路通至南昌,一次建成重轨。而张静江则着眼于牟取高额利润和早些还本,坚持主张先造杭州至江西一段,由他向银钱业借款建造轻轨,认为这样成本低,客货运输费收入短期内即可偿清借款,于是执意动工而置蒋介石的主张于不顾。同时,他对浙江的公路建设也未能与蒋介石的“军事计划”相配合。蒋介石令浙江省首先建造浙赣连接及浙东、浙南山区公路,而张静江出于对实利的考虑,先以全力建成杭州至绍兴的一段公路,成为全省惟一盈利的公路。这都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这时,张静江与国民党内的一些新贵的矛盾也在滋长。走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是张静江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要全力发展资本,国民党的统治即可巩固,因而把戴季陶从理论方面歪曲孙中山的主张,陈果夫鼓吹的“合作运动”、“二五减租运动”等统统视为多余,致使陈果夫通过省党部推行“合作运动”和“二五减租”方案在浙江一筹莫展。
  此外,张静江在浙江省政府内也四面树敌,他曾因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兼《杭州日报》(民国)社长胡健中发表不利于自己的文章而擅自将其逮捕,结果遭到国民党中央和行政院的电斥;为在省府内争权夺利,他与原来的同乡亲信、省民政厅长朱家骅反目成仇,并借故将其免职。
  张静江的政治独立性越来越难见容于心胸狭隘的蒋介石。蒋介石在统治集团的权力再分配中,必然要以牺牲旧的经济势力为前提,血缘姻亲的利益远比异性昆仲的情谊重要。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地位不断上升,张静江的地位则日趋下降,因而其政治上的失意也在劫难逃。1930年,蒋介石派戴季陶、陈果夫、陈布雷去劝张静江“自动”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张静江闻言后恼羞成怒,嚷道:“我偏不辞职,叫他免我的职好了!”经劝说,张静江赶到河南去见正在前线督师(当时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在进行中原大战)的蒋介石以解释误会。这时,蒋介石正同陈立夫在前线司令部内议事,一听是张静江求见,皱了皱眉头,对副官吼道:“你去告诉张人杰,我不想见他!” 副官转身欲走,陈立夫连忙喊了一声:“慢。”然后回过头来,劝蒋介石道:“总司令,人杰先生确有许多过分之事,但他毕竟是党国元老,还是见他一面如何?” “娘希匹!”蒋介石满睑怒气:“他就晓得倚老卖老,专门与中央对抗!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中央主席?” “总司令,人杰先生与那些拉帮结派、另立中央、专门以军事力量跟你对抗的党国元老相比,是否有本质上的区别?再说,你如此对待他,传出去,也不太好吧?” 陈立夫的这番话,引起了蒋介石的深思。良久,他才勉强地说:“那就见一见他,看他有什么话好说!” 此时,张静江在二道警戒线外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一进大门,见蒋介石端坐在那里,他就怒不可遏地嚷道:“好哇,你现在的架子这样大了,我从前去见总理也没有这么难!” 这一嚷,把蒋介石的火气又撩了上来。如今已胜券在握,可谓踌躇满志,怎能容忍有人与自己唱对台戏?他“呼”地站起来,亦勃然大怒道:“我看你在浙江要独立了,等我把阎、冯打下去以后,再来打你,你等着吧!”说罢,一个转身疾步离去。
  张静江猛觉心里发寒,愣立着不知所措。如今的蒋介石已不再是那个仰仗他这个盟兄接济并满脸虔诚地乞求指教的“三弟”了,早年对“良师”的敬意也早已变成至尊者对老臣的不耐!张静江不识时务地倚老卖老,其结果是“患难至交”险些成了冤家对头。
  我想,中国历代以官本位为特色的专制统治,犹如咆哮的洪流,几乎将所有醒着或睡着的大小官员裹挟而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概张静江也不能例外。无奈,他只好满腹怨恨黯然返回浙江。一路上,张静江心中的悲悯和凄凉自然是难以言述的。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就遵旨“自动”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很多人当官其实没有太大的本事,无非是揣摩上司,投其所好。以张静江对反清革命的特殊贡献和智商,本来可以在民国的官场上玩得相当潇洒。
  但是,洋溢着独立人格和意志的张静江与寡道负义的蒋介石怎能不发生深刻而又剧烈的冲突呢?因此,本来不愿做官的张静江终究要被挤压出局了。凭心而论,他对权力并非有太多的奢望和留恋,倒是为自己亲手绘制的建设家乡的宏伟蓝图的夭折而痛心疾首。“东方纽约”之梦,只能让后人去梦想成真了。
  张静江被迫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名义上仍是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的委员长,但由于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已通过一项议案:“建设委员会应将属于各部主管事业分别交各部接管”,使建设委员会的职权大为削弱。1931年10月,南京政府又成立了以宋子文为首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更是名存实亡。从此,张静江就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也许这真是印证了古人所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蒋介石的疏远,权力的丧失和痼疾的日趋严重,使张静江意志消沉,渐渐地离开了政治舞台,以书画弈棋养生。一日,他在某报上看到:政治是什么东西?有人说,世上有两样最脏的东西:一个是政治,另一个就是女人的□□□。偏偏这两样东西男人都爱。(当然,也有人不赞成这种观点——笔者注)……看到这里,张静江哈哈大笑,回到南浔就讲给乡人听,并对那些因为听了他的话掏腰包资助国民革命而险些破产的南浔大户深致歉意。每当看到年轻的部属和亲友,他常说:“不要做官,没有做头!”——我想,他终于说出了心里一直想说的这句话。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张静江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陈果夫
相关人物
戴季陶
相关人物
胡健中
相关人物
朱家骅
相关人物
陈布雷
相关人物
阎锡山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陈立夫
相关人物
宋子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江西
相关地名
0.9119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