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光绪乐清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531
颗粒名称: 公署
分类号: D035
页数: 17
摘要: 该文段描述了县治的地理位置和建筑布局,包括正堂、后堂、赞政房、架阁库、龙亭库、耳房、戒石亭、仪门、县门鼓楼、知县衙、县丞衙、主簿衙、典史衙、仓廒等。这些建筑物的布局和规模都反映了古代官府的等级制度和行政管理职能。
关键词: 乐清县 规制 公署

内容

縣治 隆慶志在翔雲山下北隅晉甯康二年建宋熙
  甯三年令劉握重建湻熙中令袁采修內有敕書樓元
  仍之至正十二年火十四年令宋彥𠖥建明成化十
  七年令徐頤復新之正堂三間額曰牧愛後堂三間額曰平政
  贊政㕔在正堂東公務所在正堂西架閣庫三間在堂西北龍亭庫
  在主簿衙前耳房一間在堂東戒石亭在露臺南有碑銘東西兩廡
  共一十四間儀門三間縣門鼓樓三間知縣衙十五間在後
  堂後縣丞衙舊在知縣衙西後移西廡西主簿衙舊在知縣衙西後移縣丞衙西典
  史衙在東廡東吏舍六間在西廡西倉廒十四間在頭門內東土地
  祠三間在頭門內西獄禁三間在土地祠西宣風亭在縣門前榜亭
  舊東西十六間在宣風亭東寅賓館在大西門旌善亭在縣門外東訓善亭
  在縣治大門外東偏申明亭在縣門外西
  國朝康熙四年令竇三聘重建按康熙志順治五年圮縣令僦居民間十二
  年始建大堂二十三年颶風壞儀門令徐化民重建
  嘉慶元年風災令祝雯彬詳修二十五年令劉榮玠
  重修同治四年邑令舒時煜以舊署爲粵逆所燬按
  畝派捐着湖勇勒收重建治㕔曰親民堂後爲二堂
  顏曰以情二堂後爲內衙有後堂後樓書房左右廂房共二十六間親民
  堂左爲耳房庫三間西向財賦藏焉耳房庫之南爲架閣
   庫冊籍藏焉親民堂之前爲露臺爲甬道爲戒石亭
  翼以兩廡東十間西七間吏人錄事之所也又前爲儀門五間
  儀門外東有贊政廳一間西向典史宅由此出入㕔南爲土地祠
  六間西向儀門外西有倉廒八間東向倉廒之西有監獄監獄
  之北有西倉又前爲大門三間宋周邠縣㕔記畧天下不患治之難而患
  任之非其材不患材之難而患擇之無其術今朝廷重近民之官而舊有舉令之法實圖治之先務擇人
  之要術也然昔之爲邑則蹈故故事簡而力舒今之爲縣則循新故事繁而力勞豈獨能否之不均抑亦
  時也宰字之官先後相續自雍熙前不可得而知端拱以來庶可詳其姓氏來者以序觀之驗於民物爲
  政其猶示諸掌乎 袁采縣樓記樂清縣治有樓二外樓揭縣額建大鼓以一吏民之視聽內樓以藏勅
  書及案牘之備檢索者外樓以熙甯癸丑令葛君逢建距湻熙戊戌一百四嵗梁桷整固如昔惟蓋瓦闒
  損榱檻弊腐內樓以熙甯戊申令劉君握建較外樓不遠而撓側過者跼慄懼將壓焉邑人曰葛長官攝
  邑事適有木筏漂遺海浦葛取以建惠政橋及外樓其材良故久不蠧內樓之材取邑所產易蠧而速壞
  壞而葺屢矣終不支余始至訝縣宇之弊而二樓尤甚以外樓之功力馬易屬主簿田君更覆飾如新建
  撤其西壁代以軒檻則簫臺白鶴二峯相對若拱揖公餘與同僚登焉民之休戚好惡耳目可接乃榜其
  室曰省俗是嵗之暮始修內樓次年上元落成大書勅訓刻置其中其北爲同僚宴坐之所榜曰內觀使
  登樓者覩勅訓思自省焉旁列大櫝以藏吏案余謂繕葺之不易如此創建之初尤費經畫豈可使葛劉
  之名湮没不傳拂塵三歎詳其嵗月以示後來二樓之額皆前令王君傳所立時爲紹興辛酉王之政至
  今人誦之不置而額未盡損有請易之不敢從鼓樓之款勒蓋祥符壬子令丁君巽所創其志隱然好古
  君子有可觀者舊有壺漏紹興辛巳令徐君森命龍泉季南容製以鐵不可用遺器猶存此雖細事皆關
  邑政敢不屢書
   敎諭署 在文廟東康熙志敎諭陳灝金栻重修乾隆
  四十九年敎諭范釴修嘉慶十八年敎諭董鑑修
   訓導署 在文廟西康熙志舊在泮池東訓導孔尙遂
  重建久廢後移此訓導樓洵宏建三間圮訓導王沆
  捐建英聚堂并書屋三間有英聚堂記乾隆四十九
  年訓導項陛勳修嘉慶二十三年訓導宋經畬捐修
  縣丞署 舊在縣署西廡寇燬康熙十六年縣丞王樞
  捐造在城西二十三年邑令徐化民重建於親民堂
   之西乾隆四十四年移駐大荆縣丞李華建署五十
  六年修嘉慶三年縣丞黃景先修二十二年縣丞劉
  朝爕修同治元年爲粵匪所燬未建
  典史署 在縣署東廡寇燬康熙九年典史居廣重建
  典史王賓拓之二十三年邑令徐化民重葺嘉慶十
  六年典史馮珏修同治元年爲粵逆所燬未建典史
  現在城隍廟東邊耳房
  長林場鹽課司署 宋署原名樂清場在縣治東塔山
  下政和初創元設司令司丞監辦鹽課明洪武元年
  以軍伍之有功及疾傷者爲之尋以竈户鹽額多者
  爲之二十五年始設官署隆慶志在塔頭㕔事門各三間架閣庫一間鹽倉十
  五間大使舍三間㕑房二間 正場在三里鹽倉七間官舍三間㕑房一間 子場在瑞應鄉蒲岐㕔一
  間鹽倉十七間官舍三間㕑房一間因海漲淹没移在縣西長林村大
  橋北岸改今名後遷翁垟塔山寺後乾隆元年重建
  道光三年鹽大使朱錫齡捐修今圮沙頭鹽廒光緒十
  六年鹽大使和廷彪以廉銀從廒前另建三間爲官
  㕔
  磐石巡檢司署 在磐石乾隆三十四年裁郡司獄改
  設巡檢是年三月建署五十六年修嘉慶十六年巡
  檢孟裕修道光二年巡檢孫應翺修
   武職公署
  協鎮樂清副將署 在縣城西南隅康熙九年副將雷
  孚言始建署道光二年副將景豫修
  標都司僉書署 在縣城東隅乾隆五十三年都司
  劉廷儀修嘉慶元年都司盛國泰修同治元年爲身匪所燬有民房
  磐石營都司署 在磐石城西門內 國朝康熙九年
  游擊祖應善建道光二年都司王宗淦修增三韓祖應善盤
  石大營記嘗讀易至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未嘗不三復斯言而於磐石則有得矣蓋磐石雖僻壤乎東則
  連丹山赤水南則接括蒼寶婺外而閩吳魚鹽蔗靛艨艟絡繹固東甌之門户而兩浙之咽喉也故三山
  十八門以來潮汐澎湃爲寇敵出没之藪先是防禦舊有厥城以控制其中我 國朝統一寰宇靡不懾
  服獨於浙閩沿海鯢波鯨浪蹂躪我邊垂庚子冬 聖懷東顧諸大臣咸以遷界爲杜齎盜糧於是衛城
  亦邱墟矣果然跳躍無所施接踵納欵者比至數年始得稍甯越己酉我 皇上以普天率士爲念遣內
  大臣巡閱邊海僉以磐石地當衝險爲浙東樞紐必仍設一旅居重馭輕以扼其要而於王公設險之義
  無背矣庚戌春余自三湘七澤奉命來兹覽夫海上三山十八門諸形厯厯如在掌股間用實惕然懼悚
  然省曰苟不盡厥職守國之謂何爰率僚屬協力贊襄厲兵秣馬烽燧聲援招徠墾闢築鑿繕備靡不具
  舉朝夕圖治以上報 天子嗟乎仳離之後問其民則曰散之四方矣問其田疇則曰草萊問其廬舍則
  曰瓦礫荆榛衰草一似乎目目之世其誰能堪此至詰其兵戎自赤水者什之五自寶婺來者什之三自
  嚴陵來者什之一且以殘黎猶豫觀望不前空曰曠野是兵民秦越視也其又誰能堪此大抵職思其居
  任威者三任德者五其徠我民乎貢賦維均而糧於焉儲矣其簡我卒乎訓練維方而札於焉穿矣其以
   蒐我乘乎水草維時而牧於焉蕃矣余拮據不暇遑問我處雖然自公退食甯無休息之所捐資建大門
  五楹堂宇五楹及川堂私室凡此不事丹堊不事修飾惟簡畧質樸以蔽風雨及儀門兩廊則又非旦夕
  所能猝致也以是知守成者難而創始者尤難余不才非敢侈談聊以誌之貞珉待同志云爾
  大荆營都司署 在大荆城內卽嶺店驛舊址康熙元
  年建嘉慶二十五年都司廣德修道光三年復修增
  廣雁蕩山志阮元出山宿大荆營詩堠旗遥見大荆營麥隴茶田取次平斤竹澗邊新驛路石門潭下小
  方城沙邊細石籃輿穩渡口迴風畫角清今日郵籤促塵鞅何時重與細經行 茶話軒詩集陳舜咨悤
  悤行送何雲溪英赴大荆幕簫峯之下與君遇結夏君何不少住悤悤便入蓮花去大荆百里石磴盤念
  君一席似我寒主人風雅奈冷官燕子歸去衆花殘四月嫩寒客衣單黽勉讀書更加餐有夢儻到梅溪
  間爲因清風託羽翰
   大芙蓉守備署 在芙蓉村今廢
  廢署附
  察院行署 在縣治東隅澄清坊隆慶志舊爲按察分司嘉靖初改建正堂
  後堂儀門外門各三間耳房左右各一間東西廡各八間㕑房三間
  布政分司行署 在東隅姜公橋北隆慶志舊在九牛山下嘉靖間知縣
  賀賁改建於此正堂後堂儀門各三間規製同察院康熙志 國朝康熙元年令季鳳翔重修
  按察分司行署 在東隅姜公橋北隆慶志與布政分司相並舊司改爲
  察院而別建於紫芝山下後知縣賀賁遷此規製亦同 按察院布按分司三署遺址今建校士館
  天富北監場鹽課司 在白沙隆慶志舊在玉環鄉洪武間遷此㕔三間軒簷
   港倉十二間白沙倉八間智字圃倉三間峽門倉十間 外有稅課局在東隅狀元坊北河泊所在石馬
  印㠘俱知縣潘潢奏省印記存本縣按康熙三十九年北監場倂入長林場
  館頭巡檢司 在館頭隆慶志元建洪武二十年徙岐頭有廳堂門樓各三間官舍三
  間吏舍二間弓兵房三十間城垣周圍百四十丈後復舊址官吏就住民舍
  北監巡檢司 在窑奧隆慶志元建玉環鄉北監洪武間徙蔡奧後徙白沙又徙鶚頭
  㕔堂門樓各三間兩廊十間官吏舍各三間弓兵房十間城垣周圍百四十丈嘉靖末徙窑奧堡中 每
  司弓兵一百名 外有蒲岐巡檢司後徙亭頭
  磐石衛指揮 在茗㠘鄉磐石城隆慶志又有經厯司 鎮撫司 左千户
  所在衛東 右千户所在衛西 中千户所左前街
  東南偏 前千户所在衛東南按 察分司 軍器
  局 旌纛廟城隍廟俱在城
   後所千户 在永康鄉新城隆慶志又有禦司 旗纛廟 城隍廟在城
  蒲岐所行户 在瑞應鄉蒲岐城東街隆慶志又有旗纛廟在城
  醫學 在城隍廟西隆慶志舊在縣治前元設敎諭領醫生寓三皇廟側爲署洪武初置
  惠民藥局設官領醫十七年始設學以本局爲署
  陰陽學 在城隍廟東隆慶志洪武十七年設寓三皇廟側永樂元年訓術張正申
  改福生堂爲署在景福坊後徙此 外有僧會司在白鶴寺西北道會司在紫芝觀北俱洪武十五年設
  今圮 按隆慶志又有接官亭二東曰登雲 西曰濟川
  附
  隅都申明亭隆慶志洪武六年建每亭三間在縣東西隅二所在鄉每都各一所凡遇民間爭鬬
  詞訟里老拘入亭中剖理二都申明亭在支奧嶺邊今廢存
   隅都旌善亭 隆慶志洪武八年建與上申明亭並凡民間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者書之此亭
   婺源潘滋旌善亭記子游爲武城宰子問人曰有澹臺滅明者夫澹臺不由逕不至室豈恤人之知不
  知乎然而一受知於子游聞之聖人自是不澹臺者澹臺矣他日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因莞爾以喜於
  是武城澹臺者何啻百也子游一對力也吾弟潢解元爲樂清令期年蒞事於杭得省子問之曰女得人
  焉爾乎舉錢堯卿以下數十人以對明年爲旌善亭因東嶽祠故址遷自縣門外東角悉書其人與覈于
  石以勸旣成以書來請敎子笑曰製錦乃能如是則復之曰官以令爲名令善也作以表民旌之大也夫
  有子游固當存武城也
  訓善亭隆慶志縣門外原有旌善申明二亭嘉靖間邑令潘又建訓善亭勒諭訓民 曰嗚呼古今
  之人同一天性然在古人民質直後世人民反覆在古民俗湻樸後世風俗澆漓豈人性有時而薄天地
  生人有時而變哉嘗觀古昔盛時敎法明備天子公卿躬行於上言行政事皆可師法以萬乘之尊下
  庶民親相吿語或登進在廷或作書播吿如父兄之於子弟唱切懇到至再至三而又黨有庠術有序閭
  有胥族有師當時羣黎百姓習見正事聞正言人民安得不直風俗安得不湻後世棄德禮而任政刑畧
  民風而急公利薄視吾民直謂不足以興敎化凡朝夕所與令於民者簿書賦税之外幾無別事民生其
  間醉生夢死蓋有自少至老不見先王之法行不聞先王之法言者雖有良心之生習染風移終能自振
  者鮮矣官長自爲秀才時巳常嘆息此事及來此邑每遇民間劇訟憫其無知間引古訓從容譬喻亦往
  往有奮從者益信天理之在人心未嘗絕亡猶可爲善爰與二三父老議闢侵地建亭縣側摭拾古今嘉
  言善行切於民風土俗可以爲訓者分爲二日大書亭壁使百姓往觀焉其一曰敦本人之所以爲人與
  禽獸並生而異類者其本不在智力而在性義不在聲華而在廉恥不在功利而在紀網本不修身不立
  徇生逐欲惟温飽是務名雖爲入而有生之理絕滅久矣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通生故訓敦本其二
  日厚俗君陳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蓋人莫不厚於其親也或以私愛遷孝莫不厚於其鄰也或以私忿
   遷仁莫不厚於其身也或以私欲遷行於是乃有挾巳蔑物乘人之危幸人之災肆爲殘忍行而不顧者
  嗚呼天地生物而厚於人人乃可自處於薄乎故訓厚俗官長初此訓殊增赧顏使吾德若足以興斯民
  之行不必假言爲敎使吾言若足以動斯民之聽不必遠引古人然官長取古聖君貴人以訓吾民非使
  徒勞爾民亦非取餉觀聽爾民試相與體念北意惕過而誦之夕潛而思之必有惕然興起善心而砥行
  爲君子者興仁興讓必從此始或以爲吾輩何人敢望聖賢高論吾鄉何俗能追隆古高風則其自絕與
  絕人甚矣甚非官長所望於爾民垂訓於爾民之意也
  鄉約所 隆慶志隆慶三年胡侯用賓立隅都俱卽字擇人以爲之長而宣之禁令焉民蹶然有興矣
  邑令胡用賓鄉約示約長朔望率保甲人等會約所宣明聖諭眞實舉行仍立善惡文簿每會書某人
  善據某事某人惡據某事善者直書不善者姑浮紙粘書俟再三不悛送縣究治庶善勸惡懲民風歸厚
  成禮義之鄉矣
  白沙河頭路亭同治元年爲粵匪所毀後王國相修光緒十五年與十六年屢被颶風所
  毀董史良出資重修
  塘頭路亭光緒八年耆民陳孔壬捐建

知识出处

光绪乐清县志

《光绪乐清县志》

本志书创修于光绪十二年(1886),是由邑贡生陈珅(厚石)编辑成邑里、规制、学校、田赋、兵制、职官、人物、选举、经籍、金石、灾祥、寇警、方外、杂志共十四门,几乎为道光《乐清县志》翻版。后陈珅卒。二十七年(1901),重新由陈莛(咏香)、倪毅(楚湄)续行参订校勘。1912年,由黄式苏、高谊校补刊行,仅人事记至清末民初。

阅读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