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道光乐清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181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塘埭修建和维护过程,以及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管理方式。其中包括了许多地名和具体的塘埭名称以及修建情况。
关键词: 乐清县 水利工程

内容

隆慶志河竭則乾海入則鹵故塘以捍海埭以固河
  而徒門以消息之有相之道也顧塘主護田而田有
  主民私之則猶急之也埭則利害均于衆衆相視莫
  爲陡門則役銀仰於官官又靳弗予于是乎始隳而
  潮入河淤旱潦交病矣夫築埭濬河民力也陡門夫
  民財也官特董督之耳非有難者也古之成民者劬
  其身爲之洪武間本縣至新開三十七河此其工費
  何如哉長民者可以思矣夫國保於民民依於食食
  占之歲歲仰之水故后稷之爲烈也在粒民禹之巍
  巍也在溝洫凡爲農利者莫如隄防莫如陡門而爲
  隄防害者莫如盜決莫如漁船夫盜決以出漁船知
  有魚之利而不知無年之害也盜決以泄淫潦知決
  之之易而不知塞之之難也是愚民也今欲埭長存
  莫如下石而上土則潦易決決易塞而漁船不得肆
  欲〓門長修莫如加意水則不惜役錢以惠閘夫時
  譏察而勸懲之水利其有永乎往聞婺源潘侯之重
  水也其往來輒視水則有不如則輒取圩長治之以
  是圩長惕惕常若縣官日臨其前也水則廢而守堤
  之巡徼始煩矣今河以西城築塞頗淤固可濬也然
  則西開水洞中濬河俾水則復完萬民之力也寕獨
  風氣哉夫以東西鄉水利古今之異迺如彼其懸殊
  者無他故焉隆慶志今則西鄉之水深倍於前而陡門塘埭以時修築故西鄉之歲常稔至
  東鄉之水陡門圯壞啟閉不時下村等埭經數十年不復修築污泥淤塞未旱而乾農民待命於天少豐
  多歉雖司府縣濬河之命屢下而尚阻於陡門塘埭之難成也董生有言在加之意
  而已且東鄉隔山又焉取水則其惟不泄不忘遠邇
  惟一以斯心而爲之則乎按隆慶志以市心橋柱較量石馬陡門橋柱平凖各
  鑿一窟謂之水則若水溢于則則洩之以備潦下于則則謹儲之以防旱水利之脩莫要於此舊時縣官
  朔望蒞學往來過橋便於省覽不待巡歷塘埭而遠鄉之水居然可知誠法簡而利溥也
  國初防海遷界河道陡埭多廢康熙志樂邑河界於海旱潦所關原有圩長輪董其
  事歲以無虞自奉文遷徙埭與陡門之跡遂廢康熙十年令出一駽相其重
  且急者埭有五陡有四令典史居廣督乃事民賴以
  生後緣閩變盜決重修築者縣丞王樞典史王賓與
  有勞焉然是時故壤未盡復水利猶多闕也至陳侯
  大年始大興水利修陡閘二十餘所溪河塘埭四十
  餘處厥功懋焉其後西鄉水利又弛貢生林興運盡
  心督理西鄉之歲遂稔蓋水利之修舉首賴長官之
  嚴明次則董事之勤幹聞陳侯之築陡也鄉選誠篤
  者董其事委以督責役徒閘夫有不率者書其名于
  片紙送至縣官立爲決杖陳侯又以時躬巡各陡埭
  察其勤惰而誅賞之故河道無不深通陡埭板閘無
  不完固役徒無不盡力閘夫無不嚴緊啟閉邑人至
  今猶蒙其澤焉林興運之督理陡閘也每大雨傾注
  暮夜輒乘舟巡歷各陡而使之啟少旱則暮夜周巡
  而使之閉有啟閉不時者聞于官懲之以故鮮水旱
  之患興運旣沒鄉人猶稱之比年以來兩鄉水利漸
  不如昔矣然前徽具在得賢長官振而興之如反掌
  耳鄉擇公直勤幹如興運者使督水利淤者濬之壞
  者築之盜決私放及啟閉失時者書名至縣立杖責
  之毋稽時刻毋煩狀牘則水利畢興陳侯不得專美
  于前矣按水利之政不嚴其害甚多各陡閘夫非賄放船隻竹木卽啟閘捕捉魚蟹而且閘板朽
  缺不卽補葺陡埭坍壞反藉以取利此時卽有急公任事之人指名控縣而縣官批發必循常例簽票又
  需浹旬縣役又以此事無從飽橐袖票邊延不知淡水之洩可以立待鹹潮之入無俟多時迨公役至而
  事已無及矣況乎有拘不究效尤日甚控猶不控也又閘夫積習皆以時交冬令農田無須灌漑晚禾登
  場卽公然啟閘捕魚畫夜開放淡洩鹹入恬不爲怪不知冬水不貯無論交春遇旱下種堪危而且斥鹵
  薰蒸? 灾易釀害亦不淺又失啟之害與失閉同每遇滛雨溪水迅激勢如奔馬若不卽啟閘洩水低田
  必遭淹沒於是決埭以救目前之急埭一壞則水洩不可復止修費浩繁埭不易成少旱卽危故欲救水
  旱莫若迅啟閉迅啟閉莫如定水則要在長官嚴明視水則以爲啟閉而懲其不用命者則諸害可除仁
  人之利溥矣
  陡門
  蘭盤陡門在縣南三里石馬東北雍正間令陳大年建陡門三間東西兩溪水交滙奔注由此入海
  最爲緊要若遇暴雨啟閘稍緩低田輒遭淹沒
  石馬巖頭二陡門在縣南五里印嶼山麓東西各三間按隆慶志白沙東山石馬三陡門俱
  宋治平令焦于之剏以石〓今白沙東山二陡日圯以上俱一都
  南岸瓦礫陡門在縣南十里今巳坍壞改築坭埭頑民不時偷挖以便捕捉魚蟹淡洩鹹入殊
  爲民害宜復築陡以備旱潦按石馬南岸皆東西兩溪入海之陡
  章奧陡門在縣南十三里
  沙頭陡門在縣西十五里三嶼沙角水從此出
  三嶼陡門在章奧西今鰕〓坍壞以上俱二都
  沙埭陡門在翁垟一名大日陡陡門三間雍正間邑令陳大年修築二間其南一間係五都麻園鄭
  氏修築
  大浦陡門卽塔頭陡在翁垟東小日陡在翁垟門塘下東
  地團王陡門在縣西三十里乾道癸丑貢生林興運王茂龍等建
  地團葉陡門在縣西三十里道光甲申監生葉希僚葉允幹等倡捐修築按地團葉地當潮汝
  之衝海岸坍壞逼近民居陡門兩翼堅築隄防以捍海實爲目前之急務
  岐頭陡門在縣西三十里一名夾峰陡前本雙槽今改單閘以上俱六都
  黃華陡門在縣西三十里七都
  巖頭陡門在縣西五十里盤石南門外陡門三間橫河諸水由此出
  西山陡門在盤石西門外陡門三間重石諸水由此出以上俱十一都
  按縣城兩溪及白石兩漈之水合而爲運河敢而爲諸河分洩十六陡陡莫重于蘭盤而沙埭次之埭莫
  重于嶼南而七里次之今諸陡埭以時繕修矣惟南岸壞陡再築而司啟勿後時自可無水患諸陡無賄
  放埭無盜決亦無虞旱荒然而興廢糾惰懲奸完故則在乎主者矣
  按隆慶志西鄉有白鶴陡法空陡支灣陡館頭陡今俱圯
  曾氏二陡門在牛鼻洞嘉慶間永邑曾氏建一陡二間一陡三間按隆慶志有三坑陡門抝橋
  陡門俱縣東十二里事實冊又有上葉陡門在白沙嶺東南
  油車沙角二陡門在曾氏二陡內竹嶼河沿徒門在竹嶼塘頭
  竹嶼東山陡門在竹嶼東山港邊道光癸未令劉榮玠倡率邑衿劉希琛等修築陡門二間廣
  二丈深一丈三尺亦名竹嶼劉家陡
  巉頭陡門在縣東二十五里嘉慶辛未里人移建里許毀于潮甲戌監生林邦鰲馬吳俊等復卽故
  址建陡三間易名龍鱗陡門以上俱三都
  保赤陡門在縣東三十五里舊有十七都龍江陡水路太曲不能洩暴漲乾隆丙申監生胡序倡鑿
  民田十餘畝直洩入海始無滛溢之虞有碑記龍江陡門離保赤里許陡門五間
  白龍陡門在塘下卽小陡門離龍江里許
  餘三徒門在洋塘浦舊龍江保亦二陡門外漸淤塞每遇滛雨衆流湓溢道光癸未監生吳開昌等
  在浦口倡建此陡計三間廣四丈五尺深一丈
  下堡陡門在縣東三十五里康熙間里民周天履捐修
  鏵锹陡門在縣東三十五里
  按東鄉窑奧黃塘湖邊諸村之水曲折交流分洩龍江保赤巉頭竹嶼河沿諸陡者皆滙於赤水港入海
  其由下堡鏵鍬二陡出者直入于海嘉慶間龍江保赤二陡門外漸淤塞窑奧諸村離竹嶼巉頭諸陡稍
  遠一遇潦水暴漲輒患淹沒現雖設余三陡門猶未能盡泄其水父老會議若於赤水港十八滙分設大
  陡門數所則泄水倍速凡陡埭在內者皆可決而通之水利溥而水患去矣否則疏濬龍江保赤二陡而
  各陡皆以時啓閉亦可免水患
  繞崧陡門在大崧按隆慶志又有高崧東陡門高崧西陡門大崧陡門小崧徒門
  白巖陡門在麗奧
  前塘陡門在縣東四十里舊名環衣陡以上俱十五都
  塘垟陡門在三江嚴巖乾隆丁巳年建
  南浦陡門在縣東五十里
  東山陡門在縣東五十里按隆慶志又有東山雙陡門以上俱十六都
  太安陡門在縣東八十里道光甲申年建石陣陡門在縣東八十里
  靖子陡門在縣東八十里新城陡在縣東門八十里
  免渡塘陡門在縣東八十里西殿前陡門在縣東八十里
  龜形塘陡門在縣東八十里十四股陡門在縣東八十里
  江邊陡門在縣東八十里鹽嶼陡門在縣東八十里以上俱十九都
  按隆慶志東鄉有石臺陡門在二十一都馬前山谷中峭壁旁圍懸泉飄酒有石可坐名忘歸石有臺數
  仞累石圍之臺左鑿石爲小渠引泉出谷下注平疇谷口鑿厓爲陡門儲水以爲灌漑之利相傳渠與臺
  乃馬氏三娘所築附識於此又有樸湖陡下村陡下灰埭大小陡壽昌陡翠巖陡淨名陡海口塘陡本
  覺塘陡檉江陡今俱圯外有小毬塘大毬塘丁家塘靑嶼塘青嶼西塘官山下南灣塘梅溪坦龍援塘
  六眼塘隆光塘林家塘九眼塘崇德塘三山塘能仁塘江心塘橫山塘吊山塘隆黃塘上灣塘渡頭塘萬
  家塘陳司徒塘靈山塘花嚴塘神仙塘等陡門俱分屬太平
  塘
  趙公塘在縣治東西兩溪上隆慶志宋令管滂始築東塘令湯又繼之有記至令趙敦臨始合東西築
  之詳宋教論王賓記今東塘之下率爲民舍垣牆西塘上下皆築城其外悉高岸蓋舊塘所謂通衢也王
  賓趙公塘記紹興十五年四明趙侯敦臨來令樂淸當政事委靡之後倉庫窘匱之餘悉以嚴治民始憚
  之於是躬曉夕之勤而獄訟無滯革奸蠧之弊而財賦有羨未幾民翕然稱焉侯實志於民而喜勤事者
  也邑界兩溪羣山環繞雨暴至則水無所洩溢流於市廛公私患之熙寕庚辰令管君滂始於東溪築石
  塘以障之〓水自塘南入於海越十有八年民無水患逮元祐丁卯塘壞令湯君又又因舊葺之越二十
  年又壞及今不葺者四十年矣侯來之明年六月乃修築之凡長一百五十丈廣一丈五尺高稱之爲工
  五千費財百萬益壯固於舊耆老或言舊塘當縣左臂所捍纔三之一若東自溪橋而上至望來橋西循
  溪曲而南至迎恩橋剪棘除穢增卑培薄俾皆爲塘則合境均無患矣侯曰唯遂因餘力亟成之合東西
  四百丈且爲通衢以便往來榜曰趙公塘云
  劉公塘起治西迎恩門外至館頭五十餘里路通府治省志宋紹興初令劉默始役西鄉民修築增加
  高廣民甚德之故名後因造城鄉民盜挖塘石幾盡兼之洪潮衝坍明萬歷乙末令張子珵修築里人周
  〓周芰輪財助工隆慶志又有袁公塘周公塘俱在劉公塘上下
  蘭盤塘在石馬浦爲東西溪之下流長六十餘丈以上俱河塘
  天富塘在縣東四十里起石龍頭止高橋凡七百餘丈道光四年監生林一南等募捐重砌可石
  淨名塘縣東四十里起外嶺山頭至後塘凡八十丈
  五福塘縣東六十里石壁五福塘凡周圍一百十丈
  本覺塘縣東六十五里起東山下至官路邊凡一百十丈
  靈雲塘縣東七十里起小芙蓉路東至東奧溪邊凡二百丈
  巽坑塘縣東八十里周圍一百二十丈
  烏巖塘在二十都
  以上俱溪塘
  按隆慶志又有爛巖塘馬家場溪塘長百丈湧泉〓程家塘長八百五十丈東莊塘長三百五十丈蒲灣
  塘長三百二十丈今俱圯略存其址附識於此
  東塔塘靈瑞東塘靈瑞西塘西巖塘北岸塘
  縣南五里五塘相連起東山北至印嶼凡一千二白五十丈
  南岸塘陳家塘縣南五里二塘相連起印嶼山至石馬山凡七百一十五丈按府志作
  一千一百五十丈
  章奧塘沙角塘縣西十里二塘相連起石馬山至沙角山凡一千二百五十四丈
  三嶼塘陳家塘縣西十王里二塘相連起沙角山至塘頭山凡一千二百三十九丈
  塔頭塘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起塔頭山至岐頭山凡一千三百五十七丈
  黃華塘知廣塘陳家塘朱家塘白鶴塘法
  空塘普覺塘八都塘十一都塘盤嶼塘
  重石塘縣西四十里十一塘俱相連在永康茗嶼二鄉起黄華山至重石山凡四千一百六十丈
  支灣塘田江塘縣西五十里二塘相連起重合山至館頭凡一千二百二十七文
  館頭塘驛前塘象浦塘縣西五十里三塘相連起館頭至白鷺嶼凡一千三
  百三十五丈
  白沙塘七寶塘縣南五里二塘相連起東山址至白沙嶺凡六白六十丈
  姥嶺西塘縣東十二里起白沙嶺東至姥嶺西凡九十一丈
  官路塘翠雲塘林家塘縣東十二里三塘相連在三都西起姥嶺東至沙角
  山凡四百六十六丈
  三坑塘縣東十二里
  牛鼻洞塘縣東十五里共八塘相連附近沙角
  竹嶼塘縣東二十里起沙角山至竹嶼凡五十二丈
  明慶塘縣東二十五里在永康瑞應二鄉起竹嶼山至萬家橋凡五百二十丈
  萬橋塘幞頭塘辜埭塘黃塘長山塘黃奧
  塘感祝塘小崧塘馬家塘壽昌塘古塔
  塘橋頭塘縣東四十里十二塘俱相連起萬家橋西沿赤水港至萬橋東共七千二白二
  十五丈
  甑奥塘婁奧塘縣東四十里二塘相連起萬橋東岸南至婁奧山凡四百九十二丈
  上沙塘下沙塘靈雲塘林家塘竹犀塘萬
  家塘何家塘小崧山西塘小崧山東塘縣東四十
  五里九塘俱相連起婁奧山北至顏坑共二千八百七十四丈
  蒲岐塘縣東三十五里起十四都下堡至十五都二里凡七百八十二丈明朱諫記樂淸邑在山海
  聞重二嶺而東二十里抵蒲岐所城東面巨海不有防岸潮汐且至城下乃依下堡山築塘作陡門捍海
  以時蓄洩城扼縣東鄉喉鍵間禦海上寇盜塘抱一面園四之一塘非專爲城利也自城西北皆平衍沃
  壤廣二十里延袤可四十里爲田可十萬餘畝東西二大河經其中一河旁午緯絡者數十支水自白龍
  山諸溪潭出會於竹嶼萬橋黃灰埭諸陡門而蒲岐半之故蒲岐所瀦之水可漑十萬畝而利居多塘之
  宜謹重民也夏秋間雨溢水暴漲徒門不足以洩潮怒且不已楗石不固塘必潰決率一二十年一大築
  補漏塞罅時月有之肇自洪武三十五年用邑人朱宗益奏差官下其事於有司築塘約千丈宣德間郡
  守何公文淵修其圯壞繼後民之執塘役者或病焉天順間憲副朱公杞用里民侯英告計工以十爲率
  軍三而民七定爲永規成化間又復築之不至大崩壞至宏治戊午秋潮溢楗石漂去無幾存者民未及
  聞於有司是冬推官何公重器承府檄蒞於所見潮水浸滛郭外田鞠爲淖塗大懼來歲民弗有秋且場
  疊見傷萬一城址浮動所費益不貲矣亟歸白諸郡守文公宗儒文曰吾土吾責也偕往視之量度旣定
  謂何曰均吾職民者事也累公就其緒何曰諾遂檄所千戶何彪魏成縣主簿李瑜循軍民三七舊約俾
  分其功外柱以巨木上加栿柂內橫木木下土石實之背施大石以通行也次年春始訖役塘完門固潮
  雖怒而害上矣雄城屹屹平疇畇畇河水環帶〓鹵有秋連數年瀕海穀價不至騰踊者非塘之力歟嗚
  呼斥鹵之不宜田疎土之不宜城也久矣使彼屯此農大享其利者非良有司歟屯者曰記於城農者曰
  記於鄉諫曰春秋弗地則不志記於塘以俟郡乘者采焉
  泥塘縣東三十里起十四都下二里塘頭至本里山頭凡三百九十五丈
  法華塘縣東三十五里起十五都高嵩山至東山頭凡二百五十丈
  福山塘縣東四十里生員林炳文築其外又有西塘南塘北塘俱在十六都三江按隆慶志有靈巖
  塘長八十五丈壽昌塘長二百六十五丈江心塘羅漢塘共長一千三百丈崇德塘長六十丈能仁塘長
  一千七百丈壽昌塘長十八丈今俱圯
  巖坑塘爐圈塘鏵峰塘縣東四十里三塘相連在十五都下灣等處近又有
  新舊二塘
  前塘後塘縣東四十里二塘相連
  繞崧塘縣東四十里在十五都大崧乾隆間築
  鄴奧塘縣東四十里雍正間築
  檉江塘縣東五十里
  靖江塘縣東五十里
  江沿塘縣東五十里
  西沿塘縣東六十里凡四百丈
  海口塘縣東五十六里起十七都海口前至官路邊凡一百五丈
  渡頭塘縣東七十里起北監城邊至西山下凡三百七十丈
  太安塘在蔡奧前凡七百丈嘉慶二十四年築
  蔡奧塘縣東八十里在石陣塘外凡二百丈
  石陣塘縣東八十里隆慶志起十九都跳頭至大慈寺前凡六百丈附近有谷坑塘
  靖子塘縣東八十里起下塘至〓車溪凡五百丈
  新城塘縣東八十里起海山至麻車溪凡五百丈隆慶志內有檉岡塘起洪家橋至官塘凡六百丈溪
  衕塘起溪衕至檉岡凡百丈
  免渡塘縣東八十里舊爲白溪渡嘉慶二十二年貢生鄭蘭傍溪築塘砌以右凡五百丈事實册內有
  環山塘長五百丈乾隆十三年洪友如築
  西殿前塘縣東八十里凡二百餘丈乾隆五十二年築
  龜形塘縣東八十里凡百餘丈乾隆四十二年築
  十四股塘縣東八十里凡五百餘丈乾隆五十三年築
  隆慶志又有觀莊塘江邊塘清江塘俱十九都
  鹽嶼塘縣東八十里凡二百餘丈乾隆間建
  泊奧塘縣東百里起泊奧至東山頭凡三百五十丈
  湖霧車頭塘縣東百里起塘頭至西奧凡一白八十丈以上俱海塘
  按東西兩鄉海塘亦有沿溪沿河高擁山澗縱橫防堵但意在捍禦鹹潮且毘連起築難以區分故並載
  於內
  按隆慶志外有早頭塘小球塘大球塘丁家塘靑嶼東塘靑嶼西塘官山下塘南灣塘梅溪坦塘截嶼塘
  龍援塘百丈塘隆光塘林家塘九眼陡門塘崇德三山塘能仁塘江心塘橫山塘雲會塘麻麥塘品山塘
  隆黃塘山灣塘渡頭塘萬安塘陳司徒塘靈山塘楓林塘花嚴塘神山塘俱分屬太平
  埭
  後洋埭長六十丈在縣南五里白沙埭長五十丈在縣南八里
  嶼北大埭長三十丈在縣西八里隆慶志宋治平甲辰令焦千之剏建陡門及石?舊泥埭嘉定間
  令曾熊以石築之按省府志曾熊誤作曹能
  東山埭長二十丈按府志作陳山埭長十二丈南瀆埭長四十丈
  嶼南大埭長四十丈俗名水湫埭隆慶誌縣西三鄉水會於此春漲最難捍禦埭户輪年充役多至
  破家戊辰因鹹水害稼歲歉里人趙汝鐸出力於沿海湗處起土下用大松樁上用長石條砌疊改造夾
  岸兩塘二白四十五丈并包印嶼石馬魚池三埭又於泄水處建大陡門五間旁爲石? 三間以上須
  都一魚池埭長三十丈
  法華和尚埭長五丈按府志作十丈
  章奧埭長三十五丈隆慶志宋淳熙間令袁采剏建陡門欲〓濬支河通接後以其下鹽埕相妨之廢
  尚存二石柱胡埭長十丈
  三嶼東沙埭長八丈五尺三嶼西沙埭長九丈
  河裏埭長三十丈省志三嶼東西二埭河裏埭俱久圯康熙間典史居廣王賓重修
  鹽盤埭不時坍瓌頑民便於放船莫肯添築高濶以上俱二都
  沙埭長五丈塔頭埭長四丈五尺
  百花埭卽直落埭落洋埭
  牛軛埭興安埭
  黃華東大埭
  黃華西大埭長二十丈隆慶志宋淳熙間令袁采增築外作護埭下爲暗溝或遇埭捐則塹塞暗
  溝得水不決又有小陡門五間紹興二年築以石曹田埭長十二丈
  項浦埭長二十一丈康熙志甲寅閩變開比通船直抵外洋致傷禾稼十六年縣丞王樞重築省志雍
  正八年署縣王炳宏重七築以禦鹹潮蓄水灌漑七里大埭乾隆間貢生鄭光夔等倡捐築
  東西浹埭長二十一丈泄奧埭長三十一丈以上俱七都
  洋田埭長十心丈盧嶼埭在海邊長二十丈
  新河埭在海邊長三十丈猫兒埭在洋田長十五丈以上俱八都
  東浦埭長三十丈西浦埭長三十丈
  營田埭長八丈滄下埭長八丈
  瓦礫埭長六丈侯家埭長五丈
  伍保埭長八丈重石埭長三十丈
  盤石埭長三十一丈在縣西五十五里館頭埭長十丈
  簫埭長十丈黄香埭長十六丈
  白鷺嶼埭一名麥埭長十五丈以上俱十二都
  按隆慶志西鄉又有縣浦埭長十五丈法燈埭長二十丈黃瀆埭長三十五丈八華埭長三十〓長林埭
  長七十丈哨船埭今俱圯
  竹嶼大埭長五十丈在縣東二十五里三都余家埭長二十丈
  徐家埭長二十五丈二埭俱明洪武間築在十二都
  辜埭長十七丈十四都蒲岐埭長三十二丈
  烏龜埭長十丈長山埭長八丈
  黃奧大埭長二十丈感祝埭長十匕丈以上俱十五都
  長嶢溪埭長一百丈白巖溪埭長三百六丈以上俱十八都
  松垟埭長三十餘丈嘉慶間築隆慶志又有巉頭埭在縣東二十都
  上圳埭下圳埭
  溪田埭三埭在卓奧白巖埭
  蔣山埭在龍皮嘉慶己巳潘光周築以上俱二十一都
  丁公埭元李孝光源田歌并序樂成温屬縣也縣爲鄉六其土田錯海中軒輖如犬矛獨山門鄉直縣
  北其地多高山深溪土敝而瘠居人無所稼穡五代間令有丁公者如教民治田起大防其爲式沉竹籠
  水中建以巨石藉以棲苴因地勢磬折行水梢韓以灌漑田水勢所臣盡可耕稼自丁公時爲埭凡三曰
  北閤〓久防丁公埭在澱川其民曰我不知〓 田丁公實教我因名埭曰丁〓吏子孫世世無忘丁〓
  也澱村民愚蠢而厚醇〓 諸邑爲農者又最勞苦縱無年不甚困鄉之富人竊睨而垂涎欲陰壞其利而
  攘之則特布帛音惡人去丁公三百步更起埭奪冰民訟諸有司吏畏富人不卽受民則泣守枯田悒〓
  不能言泰定二年秋會縣尹靳公來止富人素畏威名乃自令惡〓 壞埭他日又輒族惡人致詞□ □ □
  □ □ □ □ □ 〓人乃喜澱村民自相語曰公且去富人取吾屬矣公惠我等甚大願相從畱公以績吾命
  卽不聽當臥塞其門無聽公去李孝光聞其言而悲之爲作歌以達其辭歌曰吾田維何維彼〓原曰有
  知者滛水兩山有渠閣閣丁公所作爰稼爰穡爰手一于壑我渠旣成我稼旣同歲則六有化爲〓壤飲食
  世世翳丁公之績富人睨旁陰作蠡賊嗟彼富人胡俾我壞天生靳公小人所畏我不有命汝則奪之孰
  有父母靳公活之嗟〓 小人君子怒公在如鼠公去如虎爾操其輈我〓其騶有能還公則說我生
  沸頭上埭長六十丈在二十二都楓樹埭在二十四都湖口村
  鳳公埭在石〓門萬歷間里人胡鳳山築
  徐公埭自龍灘至蔗湖長二里在二十六都〓 郎王啟記略〓德五年江右徐公來守是邦詢民隱
  駐節於驛庶〓 彥士光淵率老稚伏道左曰昔日嘆公日是湖壞也善溝者之敕之善防者水滛之速
  具畚來吾爲汝刊木識之因往得水道乃命徐典吏鑿石通隄〓〓 〓 餘步廣六尺深倍之延袤數里凡
  四〓 〓而成捐此貝買田若干畝築室若干楹爲民世守之意公眞召父杜母哉公名宏貴奚人
  驛前埭長〓〓 丈〓〓埭長二十王丈
  竹样下埭長三十丈朱洋溪埭長二十丈
  馮監埭長三十丈吳家埭以上俱二十七都
  蒲溪埭長三百丈
  蒲溪前埭長百丈按蒲溪上下二〓 卽婆溪二埭府縣志與複列今改正
  水漲後洋以上俱二〓十八都
  〓隆慶志東鄉有樸湖埭長五下丈黃塘八埭長十〓〓今俱圯康熙志又有〓浹上下一〓 〓
  金氏所築附識於此

知识出处

道光乐清县志

《道光乐清县志》

本志是在我国方志学产生后纂修的,区别于清乾隆以前地方志归于地理的观点,道光《乐清县志》在章学诚地方志归属于史书的观点影响下,按照历史书的规格编写,具有志、掌故、文征三部分内容。它以隆庆《乐清县志》为主要参考底本,发凡起例,调整扩充厘定为舆地、规制、学校、田赋、兵制、职官、人物、选举、艺文、风俗、物产、杂志共十二门,为卷十六加首一卷。本书据道光七年刻本复印。

阅读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蘭盤陡門
相关作品
石馬巖頭二陡門
相关作品
南岸瓦礫陡門
相关作品
章奧陡門
相关作品
沙頭陡門
相关作品
三嶼陡門
相关作品
沙埭陡門
相关作品
大浦陡門
相关作品
小日陡門
相关作品
地團王陡門
相关作品
地團葉陡門
相关作品
岐頭陡門
相关作品
黃華陡門
相关作品
巖頭陡門
相关作品
西山陡門
相关作品
曾氏二陡門
相关作品
油車沙角二陡門
相关作品
竹嶼河沿徒門
相关作品
竹嶼東山陡門
相关作品
巉頭陡門
相关作品
保赤陡門
相关作品
龍江陡門
相关作品
白龍陡門
相关作品
餘三徒門
相关作品
下堡陡門
相关作品
鏵锹陡門
相关作品
繞崧陡門
相关作品
白巖陡門
相关作品
前塘陡門
相关作品
塘垟陡門
相关作品
南浦陡門
相关作品
東山陡門
相关作品
太安陡門
相关作品
石陣陡門
相关作品
靖子陡門
相关作品
新城陡門
相关作品
免渡塘陡門
相关作品
西殿前陡門
相关作品
龜形塘陡門
相关作品
十四股陡門
相关作品
江邊陡門
相关作品
鹽嶼陡門
相关作品
後洋埭
相关作品
白沙埭
相关作品
嶼北大埭
相关作品
東山埭
相关作品
嶼南大埭
相关作品
魚池埭
相关作品
法華和尚埭
相关作品
章奧埭
相关作品
胡埭
相关作品
三嶼東沙埭
相关作品
三嶼西沙埭
相关作品
河裏埭
相关作品
鹽盤埭
相关作品
沙埭
相关作品
塔頭埭
相关作品
百花埭
相关作品
黃華西大埭
相关作品
曹田埭
相关作品
項浦埭
相关作品
七里大埭
相关作品
東西浹埭
相关作品
池奧埭
相关作品
洋田埭
相关作品
盧嶼埭
相关作品
新河埭
相关作品
猫兒埭
相关作品
東浦埭
相关作品
西浦埭
相关作品
營田埭
相关作品
滄下埭
相关作品
瓦礫埭
相关作品
侯家埭
相关作品
伍保埭
相关作品
重石埭
相关作品
盘石埭
相关作品
館頭埭
相关作品
簫埭
相关作品
黄香埭
相关作品
白鷺嶼埭
相关作品
竹嶼大埭
相关作品
余家埭
相关作品
徐家埭
相关作品
辜埭
相关作品
蒲岐埭
相关作品
烏龜埭
相关作品
長山埭
相关作品
黃奧大埭
相关作品
感祝埭
相关作品
長嶢溪埭
相关作品
白巖溪埭
相关作品
松垟埭
相关作品
上圳埭
相关作品
下圳埭
相关作品
溪田埭
相关作品
白巖埭
相关作品
蔣山埭
相关作品
丁公埭
相关作品
沸頭上埭
相关作品
楓樹埭
相关作品
鳳公埭
相关作品
徐公埭
相关作品
驛前埭
相关作品
乌坑埭
相关作品
竹样下埭
相关作品
朱洋溪埭
相关作品
馮監埭
相关作品
吳家埭
相关作品
蒲溪埭
相关作品
蒲溪前埭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趙公塘
相关实物
劉公塘
相关实物
蘭盤塘
相关实物
天富塘
相关实物
淨名塘
相关实物
五福塘
相关实物
本覺塘
相关实物
靈雲塘
相关实物
巽坑塘
相关实物
烏巖塘
相关实物
東塔塘
相关实物
靈瑞東塘
相关实物
靈瑞西塘
相关实物
西巖塘
相关实物
北岸塘
相关实物
南岸塘
相关实物
陳家塘
相关实物
章奧塘
相关实物
沙角塘
相关实物
三嶼塘
相关实物
塔頭塘
相关实物
黃華塘
相关实物
知廣塘
相关实物
朱家塘
相关实物
白鶴塘
相关实物
法空塘
相关实物
普覺塘
相关实物
八都塘
相关实物
十一都塘
相关实物
盤嶼塘
相关实物
重石塘
相关实物
支灣塘
相关实物
田江塘
相关实物
館頭塘
相关实物
驛前塘
相关实物
象浦塘
相关实物
白沙塘
相关实物
七寶塘
相关实物
姥嶺西塘
相关实物
官路塘
相关实物
翠雲塘
相关实物
林家塘
相关实物
三坑塘
相关实物
牛鼻洞塘
相关实物
竹嶼塘
相关实物
明慶塘
相关实物
萬橋塘
相关实物
幞頭塘
相关实物
辜埭塘
相关实物
黃塘
相关实物
長山塘
相关实物
黃奧塘
相关实物
感祝塘
相关实物
小崧塘縣
相关实物
馬家塘
相关实物
壽昌塘
相关实物
古塔塘
相关实物
橋頭塘
相关实物
甑奥塘
相关实物
婁奧塘
相关实物
上沙塘
相关实物
下沙塘
相关实物
竹犀塘
相关实物
萬家塘
相关实物
何家塘
相关实物
小崧山西塘
相关实物
小崧山東塘
相关实物
蒲岐塘
相关实物
泥塘
相关实物
法華塘
相关实物
福山塘
相关实物
巖坑塘
相关实物
爐圈塘
相关实物
鏵峰塘
相关实物
前塘
相关实物
繞崧塘
相关实物
鄴奧塘
相关实物
檉江塘
相关实物
靖江塘
相关实物
江沿塘
相关实物
西沿塘
相关实物
海口塘
相关实物
渡頭塘
相关实物
太安塘
相关实物
蔡奧塘
相关实物
石陣塘
相关实物
靖子塘
相关实物
新城塘
相关实物
免渡塘
相关实物
西殿前塘
相关实物
龜形塘縣
相关实物
十四股塘
相关实物
江邊塘
相关实物
鹽嶼塘
相关实物
泊奧塘
相关实物
湖霧車頭塘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