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牯斗虎救幼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唯一号: 113034020240000446
专题名称: 大水牯斗虎救幼主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30/001
起始页: 055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缑城四周皆山,岗峦遍长茅草,是豺狼虎豹出没之处。 城郊范家村是范金镳(文惠)的故里。范家世代务农,文惠童年时,家里养一头水牯,由他放牧。小文惠终日与牛结伴,同出同归,尽心护理。每当秋收冬种时节,耕牛白日辛苦,夜晚也陪它去村外休养生息。大水牯魁伟壮实,两角形如“关刀”,长可供小童蛙卧。文惠上下牛背,就先伏于角上。 六岁那年秋末的一天晚上,文惠牵牛去山边夜牧。他放开缰绳,任牛闲游觅食,自己也坐在草坪上歇息。霜降过后的宁海,虽地处江南,入晚颇有寒意。文惠紧了紧红腰带,身上仍感到冷,就到林间拣松针和枯枝生火取暖。正当他点火之际,忽然山风骤起,随风传来一声闷吼,从后山窜出一只猛虎,直扑林间。大水牯闻声急转,疾奔至文惠身边卫护。它救主心切,面对兽中之王毫不示弱,举角左抵右挡,使虎无法近身。鏖斗多时,虎亦疲惫,且“虎落平川少逗留”,又有村民明火敲锣相逐,遂怏怏离去。小文惠早已吓得丧魂失魄,倒地不起。于是,大水牯将角穿入红腰带,挑起幼主缓步回村。家人见了额手称庆,邻里竞相道贺,咸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及北伐军兴,文惠投身革命,成为本县叱咤风云人物,乡亲回首当年,常道及他虎口余生的往事。 后,大水牯病死,范父感其救子之恩,厚葬之。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宁海城关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真实地记述了宁海城关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时间跨度上溯至历史发端,下限原则上至1986年(部分篇章延至1987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