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区至松木岭公路(城松线)X406330226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唯一号:
113034020240000092
专题名称:
城区至松木岭公路(城松线)X406330226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06/001
起始页:
0094.pdf
专题类型:
交通
专题描述
起自城区兴宁路老车站(城白线K0+544处),右转经范家大桥、草湖、黄坛水库、双桥洞隧道、榧坑、澄深、耐烦岭至松木岭(象西线K95+000处),全长44.991千米。该公路位于境内西部山区,山岭陡峭,峡谷纵横,地形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分城区至黄坛、黄坛至西溪、西溪至大平路、大平路至榧坑、榧坑至澄深、澄深至深坑岭、深坑岭至耐烦岭、耐烦岭至松木岭等9段,自1958~1999年,历时40余年测设、施工、建成。 城区至黄坛段 起自城区小北门老车站(县道城白线K0+544处),经范家大桥、草湖、上场头、下畈溪、联溪至黄坛(甬临线K78+070处),长6.6千米。其中,老车站至范家大桥段是1958年大办钢铁时沿城墙顺古道至钢铁厂(现通用机械厂)修建的一条简易砂石公路,长1.7千米,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米。1991~1995年,由县、镇城镇建设办公室承办,将老路改建成宽8~12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1998年8~12月,投资60万元,将范家桥头至草湖段,改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0.9%,涵洞9道计长74.5米,长2.583千米,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的泥结碎石路面公路,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投资62.5万元,将草湖至黄坛段,改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1.5%,涵洞14道,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长2.3千米的泥结碎石路面公路,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1年,投资110万元,将范家至草湖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2年,投资120万元,将草湖至黄坛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黄坛至西溪段 起自黄坛街(甬临线K78+270处),右弯经黄坛水库、沙地至西溪(大庙坪),长7千米。1956年测设,1958年5月建成简易公路。1965年,因建设黄坛水库需要,公路改道,延长线路2千米,计长9千米,1969年10月20日竣工。后因修建西溪水库需要,原过镇道路狭窄限制大型车辆通行,改建黄坛过镇公路,后黄坛街至水库脚(城松线K9+200处)段改为黄坛镇街道。 黄坛环镇段 起自黄坛桥头(甬临线K77+982处),右转沿洋溪大坝直上,经牛头山、黄坛水库水厂、洋溪河南岸,与城松线K9+200处相接,长2.26千米。2003年7月,投资143.8万元,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新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其中,K0+000~K1+480段,路基宽18米,路面宽12米;K1+580~K2+268段,路基宽l0米,路面宽7米。利用老桥1座,增设涵洞6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3年1 2月完工。 西溪至大平路段 为了改变山区“富在山上,穷在路上”的现状,在省交通设计院的支持下,1968年县交通局按六级(乙)公路标准测设筹建。8月,投资仅80万元,以双峰西溪两乡为主,设双峰、西溪两个工区,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国家提供雷管、炸药、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抽调民工1200名,政府出钱给每位民工每天补贴0.2元的生活费及半斤粮票,生产队给民工按底分计工分,挥锤点炮放岩劈山,肩挑背扛筑堤驳坎,砌桥布涵动工兴建。路基土方由工区负责划段包干。长15千米,弯道253处(平均每千米有弯道17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8%,建造长7延米、桥面净宽4+2×0.25米桥梁1座,驳坎73处,垒石1.79万立方米,其中,K14+650~K14+670段干砌驳坎高达30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73年5月11日竣工。 该段工程量与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宁海公路建设之最。工程的顺利完成全凭宁海人民的智慧与辛劳,可与当年山西人民在太行山上开凿“红旗渠”引水相媲美,被誉为宁海的“红旗渠”。 2000年,投资850万元,黄坛镇、双峰乡群众集资200余万元,将K8+900~K29+200段的砂石路面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2年,因建造西溪水库,水位提高,沙地至西溪岭段公路和西溪双曲拱大桥将被淹没。2002年10月,投资1860万元,由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按山岭重丘三级标准测设,起接城松线K14+100处,改建上移,跨黄坛坑,绕牛屁股山,上水库坝顶,穿双桥洞隧道,与城松线K18+815处相接,全段长3.79千米,较老路缩短0.98千米。该段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大纵坡8%,路基宽7.5~8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宽6~6.5米。建造双桥洞隧道1座,长385米、净宽7.5米。修建小桥1座长16延米,涵洞24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4年12月竣工。 大平路至榧坑段 1974年1月,投资3.4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700米,弯道8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6%,路基宽4.5米,砂石路面宽3米,4月建成。2000年,投资8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榧坑至澄深段 1983年8月,乡村自筹、县交通局拨款补助,按山岭重丘四级测设施工。长7.2千米,弯道96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20米,最大纵坡6.6%,路基宽4.5~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桥梁3座计长78.4延米,桥面净宽4.5~7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84年9月竣工,10月1 1日通过验收。2004年,投资40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澄深至深坑岭段 起接城松线K31+500处,经澄深村、澄深寺至深坑岭,长3.7千米。1993年10月,投资58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4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平均纵坡5%,回头曲线2处,弯道53处,避车道2处,弯道最大超高8%,桥梁2座计长23延米,涵洞21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94年1 2月建成。2005年,投资40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深坑岭至耐烦岭段 起接城松线K35+200处,经大郢场尾巴(高程700米)垭口后下坡,止于耐烦岭望海岗公路K2+000处,长2.8千米。1999年10月,投资62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8%,涵洞11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于1998年8月建成。2006年,投资415万元,将榧坑至耐烦岭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耐烦岭至松木岭段 起自耐烦岭,至松木岭(省道象西线K95+000处),长2千米。1987年,投资12.1万元,在拖拉机路的基础上,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改建。弯道37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最短视距20米,路基宽4.5~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涵洞8道,1988年12月竣工验收。2003年,投资16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8.961千米,四级公路36.03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7.764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7.227千米,桥梁9座计长475延米,涵洞202道,隧道1座长385米,钢护栏13.452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4.5千米。城松线是县内通车线路最长,投资金额最大的一条县道公路,日车流量2944辆。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工业、科技,文明创建、群英荟萃6编,记载了宁海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