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桥的故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唯一号: 113034020240000068
专题名称: 金龙桥的故事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04/001
起始页: 034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很早以前,梅林镇花园村村前有一座小桥,名“金龙桥”。相传,是李渊十二世孙李贤祀所造。 唐亡后,李贤祀论落为皇宫厨师。由于他在厨作方面技艺很高,深得皇帝宠爱,并在参政上有独特见解和雄辩口才,后被皇帝提升为光禄大夫,官爵从二品。 有一年,李贤祀母亲病故,李带孝护棺还乡。当时由于连年战争加上奸臣当道,祸灾遍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贤祀回到故乡,只见田园荒芜,百草丛生,村里到处都是断墙残壁。许多人在饥饿的死亡线挣扎着。李目睹这种情景,焦虑万分。上书皇上,要求开官仓,减捐税,赈济灾民,但却如泥牛入海,杳无讯息。 为救百姓,李贤祀采纳李洪意见,借造桥为名,奏本皇帝,要求拨钱财,减免皇粮国税。皇帝恩准,赐银二万,并减免宁海杂税一年。 李贤祀拿到钱后,购买粮食,分给灾民,置良田千亩,造“岁昌”寺院一所,收容无家可归的孤儿到寺内做和尚、种田自食。 为掩遮皇帝耳目,李在村前的小溪上造了一座小巧别致的石拱桥,题名“金龙桥”。 可惜该桥在1976改溪造田时拆毁,残迹犹存。“金龙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