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朱学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730
人物姓名:
朱学勉
人物异名:
原名:应端贤;笔名:秋悲;笔名:叶峰;笔名:杨明;化名:应启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30/001
起始页:
0536.pdf
性别:
男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12
卒年:
1944
传略
朱学勉(1912~1944)原名应端贤,笔名秋悲、叶峰、杨明,化名应启,城内应家人。高小毕业后,因父殁家贫而作药铺学徒。1929年至上海一中药店做店员,同时从兄长应野平学习国画、诗词,旋复转入礼品公司绘图。学勉勤奋好学,不仅工余手不释卷地阅读新文艺作品等进步书籍,并上夜校读书,认真学习文学创作。 “九·一八”、“一二·八”的侵略者炮火,使朱学勉从苦闷彷徨中惊觉。他奋力写作,在“左联”刊物上发表文章,高呼抗日救国,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甚得作家王任叔、林淡秋的帮助。 1934年秋,朱学勉因失业而就松江县地方法院监狱录事职。三年中,于上海《文艺学刊》、北京《文学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揭露监狱惨无人道的文艺作品。邹韬奋曾为之深受感动,并多次约请他交谈,予以热忱鼓励。 抗战爆发,朱学勉忧心如焚,情怀激荡,决心投笔从戎,杀敌报国。1937年10月8日毅然只身奔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2月毕业,受命南回到松阳,调宁波,旋任中共鄞县县委组织部长。翌年10月,调任中共余姚县委书记。对贯彻执行党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组织抗日妇女运动,在国民党政府军警中开展统战工作,保护被列上“黑名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以及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等等方面,都作得卓有成效,为后来四明山开展游击战争,打下良好基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朱学勉调任诸暨中心县委书记。在国民党反动派百般破坏我党组织的恶劣形势下,坚定执行党的“隐蔽精干”政策,把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外调面目“红”了的干部之后,在党内进行气节教育、提倡地下工作干部“职业化”,并身体力行筹资金、学技术、沿街叫卖做小贩,为保存党的力量,解决活动经费以开展工作,创造了甚为有利的条件。 1942年5月18日,诸暨沦陷。朱学勉遵命恢复诸暨县委并继任书记。以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为重心而亲建武装部队。由初建一乡抗日自卫队扩建为北区四乡、八乡抗日自卫大队。并于11月底率队参加四明山第一次反顽自卫战后,建立起“小三八”部队。翌春返诸暨,复扩展为一个大队,自任大队副。12月,“小三八”编为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一大队,朱学勉从此离开诸暨县委专事武装斗争。 在部队,朱学勉以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爱护同志、风趣乐观、机智果断、英勇善战著称。1944年初,在四明山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中,由于他的指挥若定,浴血奋战,保证了纵队整个战局的胜利,而获得上级表扬。 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以“浙保”两个团的重兵并联合汪伪军,向我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27日晨,朱学勉率部坚守枯竹尖及其西南无名高地,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情况下,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重创顽敌,有力地保证了“反扫荡获捷,汪伪独立第四旅全部击溃”,从而扭转了金萧地区的被动局面,促进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重大胜利。不幸即于这第三次击退敌人冲锋时,朱学勉胸部中弹,为国捐躯,血染沙场,时仅33岁。 为追念烈士,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改枫桥魏家坞“忠义中学”为“学勉学院”,诸北大宣村挖有“朱公池”。解放后,枫桥有“学勉路”、“学勉中学”,诸暨县人民政府在连湖乡尚武村兴建了“朱学勉烈士墓”。1981年,公布该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真实地记述了宁海城关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时间跨度上溯至历史发端,下限原则上至1986年(部分篇章延至1987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