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724
人物姓名: 范金镳
人物异名: 又名:范文惠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30/001
起始页: 0529.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9
卒年: 1956

传略

范金镳(1899~1956)又名范文惠。溪南范家村人。出身农家。16岁入县立正学高等小学读书。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1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1919年5月4日,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6月,范金镳组织校内同学,由临海向海门(今椒江市)进发,高呼“反对卖国条约”、“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鼓动民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在海门大校场焚毁大批日货。震惊台属各县。1921年就学杭州公立政法专门学校。1925年在浙江省教育厅图书馆任职,阅读大量进步书刊,探索革命真谛。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 1926年暑假,与共产党员蒋如琮等在宁海县城组织“消夏社”,举办补习班;同时筹建宁海中学。既而在校内成立党支部。这是宁海县最早的党组织,也是台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范金镳为支部负责人。同年9月,发生“万县惨案”,范金镳发动师生和各界人民举行集会抗议和游行示威。11月7日,反动当局派警察到溪南范家村,以“赤化”罪名逮捕范金镳。当押解到西门时,被学生从警察手中夺回。翌日,取道海游,前往广东参加北伐军,任北伐军某连党代表。 1927年2月17日,北伐军占领杭州。范金镳从北伐军回乡,协助国民党台州特派员汪维恒(共产党员)整理国民党县党部,自任监察委员兼秘书。为开展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范金镳等动员城区木匠、泥水匠、理发匠、裁缝工、刻字工等手工业工人成立工会,会员约300余人。3月中旬,召开全县性群众大会。四乡到会的工人、农民以及学生数千人,手举红旗,背负刀枪、土炮,齐集城隍庙。范金镳任大会主席,并作了报告。言词慷慨激昂,博得全场掌声。会后举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盛况空前。嗣后,他又组织学生下乡宣传减租减息,组织农协会20余个,会员3000余人;在城区、海游、溪南、上金、桑州等地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范金镳因被通缉而出走武汉、上海。经向警予介绍,由帅孟奇(中组部副部长)带领,从上海乘货轮去苏联,入中国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后因反对以王明为首的支部局的错误路线被捕,被遣送至西伯利亚做苦力。1952年,苏联宣布取消他的一切罪状。1955年回国,已全身瘫痪。1956年病死北京,葬入八宝山公墓。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他立了墓碑。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宁海城关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真实地记述了宁海城关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时间跨度上溯至历史发端,下限原则上至1986年(部分篇章延至1987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