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严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723
人物姓名:
严云
人物异名:
字:苍山;号:醉农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30/001
起始页:
0528.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8
卒年:
1968
亲属:
严志超
传略
严云(1898~1968)字苍山,号醉农。祖籍黄坛,父严志超始定居城关。严云自幼秉受庭训,从父学医。及长赴沪深造,卒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旋又从师名医丁甘仁,深得其真传。1924年,任上海四明医院主治医师。1929年,与秦伯未、章次公、许半龙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1930年,自设家庭顾问社。新中国建立后,任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医学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后又兼内科学会委员。1962年应上海市卫生局之聘,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兼职馆员。 严云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探微索奥,精益求精,临症诊治,淹有所长。平生服膺丹溪、景岳之学;谙熟《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古典医学文献。不仅运筹自如,且有创见。如以“备急丸”治疗慢性结肠炎,“醒消丸”治疗慢性肝病,“虎杖散”加五倍子和百药煎治血尿,疗效显著。并首创三护(护脑、护液、护肠)一防(早预防)理论治疗温病,颇见疗效。生平从不自足,常夙兴夜寐,孜孜不息。日间精心施治,夜晚秉烛读书。博采群方,编撰《汤头歌诀续集》、《增补汤头歌诀正续集》及《疫痉(脑膜炎)家庭自疗集》。对从学后辈,尽力栽培。其教诲之勤,传授之详,感人至深。严云不仅医道精深,更以医德高尚传颂民间。就诊病人,不论身份高低,或亲疏远近,一概热情相待,精心诊治。贫寒者常赠以药物。平时批方开药,既顾及求诊者的病情,又权衡其支付能力,使贫困者得以较少的花费治好疾病。在“文革”期间被幽禁四个月,仍念念不忘病人。曾作《哀病家》七律五首,其中有“近日病员多失望,徒劳往返实悲伤”等句,表现出他高尚的医德。 严云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早年加入农工民主党,护拥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早在1929年,旧政府曾作出取缔中医的三项决议。他联合诸同道奋力抗争,迫使当局收回成命。抗日时期任上海仁济善堂董事,负责难民收容所医疗工作。严云早年离乡,却十分关心桑梓和沪上同乡。曾组织“宁海旅沪同乡会”,护贫济急,解囊相助,捐款送药,救济家乡灾民;开设诊所,施医送药。抗日期间,上海战乱,遣送难民回乡,运死者灵柩归里,为在沪失业同乡介绍工作。画家潘天寿、文学家柔石常与往来。柔石曾请严云为鲁迅先生看病。解放后积极参加医疗预防工作。社会主义改造中,动员开业医生成立嵩山区第二联合诊所。后并入济南路地段医院。生前嘱咐子女要好好工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宁海城关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真实地记述了宁海城关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时间跨度上溯至历史发端,下限原则上至1986年(部分篇章延至1987年)。
阅读
相关专题
主治医师
职位
1929年
职位
执行委员
职位
执行委员
职位
秘书长
职位
馆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