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580
人物姓名: 范金镳
人物异名: 又名:文惠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23/001
起始页: 0965.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99
卒年: 1956
籍贯: 溪南范家村

传略

范金镳(1899~1956),又名文惠,溪南范家村人。16岁入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民国6年(1917)考入省立第六中学(设临海)。 “五四”运动期间,组织学生从临海步行至海门,一路宣传反对卖国条约等爱国思想。又在临海大校场焚毁大批日货,登台演讲,震动台属各县。 民国10年毕业,校方拟保送其入杭州之江大学,因该校系基督教会所办,金镳断然拒绝保送。后入杭州公立政法专门学校,以半工半读维持学习。获悉上海大学设有马列主义课程,不惜费用,多次前往旁听。毕业后,任职于浙江省教育厅图书馆,得以阅读大量进步书刊。14年10月,由宣中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5年夏,响应蒋如琮等人倡议,回县成立“消夏社”,筹办宁海中学,并与如琮等创建中共宁海中学支部。金镳在学校和乡村宣传打击土豪劣绅和减租减息等革命道理,慷慨陈词,人称“范大炮”。同年9月,四川发生“万县惨案”,又组织师生并发动各界人士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11月7日,警察至范家村,以“赤化”罪名拘捕范金镳,押解经西门校门口,被师生抢回。翌日,出走去广东,后参加北伐军。 民国16年2月,随北伐军入杭州。旋返宁海,协助国民党台州特派员汪维恒(共产党员)组建国民党县党部,任监察委员兼秘书。并发展共产党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动员城区木工、泥水、理发、裁缝、刻字等手工业者成立工会,有会员300余人。又组织学生下乡宣传减租减息,成立农会20多个,会员达3000余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金镳遭浙江省当局通缉,遂隐蔽乡下,又辗转至武汉,经向警予介绍,由帅孟奇带队赴苏联,入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因反对王明支部局错误路线,遭苏联政府逮捕,遣送西伯利亚改造。1952年,苏联政府宣布其无罪释放,恢复公民身份。1955年同妻子女儿回国,已成瘫痪病人,中共中央安置于北戴河中央直属疗养院疗养。次年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中共中央组织部立墓碑。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

《宁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首冠序言、概述、大事记,设专志25编。配以地图10幅,图表200余张,彩色、黑白照片100余帧。如实地展现了宁海的政治、经济、自然、人文、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全貌,观点新颖,史料翔实,文笔洗炼,风格独特,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记载了宁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状况。这是一册记载宁海县情的学术资料,是一部服务当前、传诸后世的历史文献。

阅读

相关专题

监察委员
职位
秘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