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044
人物姓名: 陈跃龙
人物异名: 字:云卿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11/001
起始页: 0187.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627
卒年: 不详
籍贯: 宁海县

传略

陈跃龙(1627—卒年不详) 字云卿,东南溪村人。因逢明清交际,身处乱世,所以放弃举子学业,不入新朝。陈跃龙年幼失怙,在祖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因此也铸就了他坚毅的品格。生平清心寡欲,不求谋取功名,在利与义之间,毅然选择后者,对于不义之财往往不屑一顾,对于不义之举时常加以谴责。陈跃龙虽然放弃了科举之路,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诗书礼仪的热爱,他常常与贤达君子交往,秉性刚毅,存心宽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陈跃龙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他常常担任为乡党祭祀中祭酒一职。陈跃龙凭借自身优秀的品质得到了官员庄息的赏识,庄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在陈跃龙为人处世的熏陶之下,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各有所长,成绩斐然。长子瑞年成熟稳重,次子瑞月正直不阿,而三子瑞春自律公正,最为聪颖,受教于老师胡定。胡定在陈家授课时,陈跃龙曾对胡定说:“世人都认为学者应当把谋生作为第一要务,这一点无可反驳,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学问就难以维持下去。读书的人,最痛苦之处在于一事无成,那么家庭就难以为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小家与大国的治理维系之道,是一样的:在初创时期需要大刀阔斧,物质支持,所以读书放在渔樵耕等生计活动之后在谋求发展时期则需要礼治文成,所以以文立德至关重要,士这一阶层就位于农工商之前,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让先生教导小儿子的原因。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士农工商各个行业中各自发展,有文有武,在保证物质的基础上,保持礼教之风。”深受父亲厚望的陈瑞春在年少时,与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一起游学岭北,他们先后进入膠庠学习。陈瑞春为人放荡不羁,但在县试中往往名列前茅,为乡人所称赞,后因为时运不济,中年时期毅然放弃科举,闭门不出。老师胡定曾多次劝说,陈瑞春却认为自己已至中年,父亲与两位兄长都已经去世了,实在不愿以花甲之龄应童子试。陈瑞春每次读《徐渭传》时都感叹不已,觉得自己有负先人的厚望,也没有为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他决心学习《史记》的编写宗旨,纂修家谱,并且补残缺略、订误阙疑,不分贵贱,只录同宗。家谱修好以后,请胡定先生作序,其孝悌尊祖之心,溢于言表。在陈跃龙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各自发展,子孙颇多,家业繁盛,这正说明了先人治家有道,家风优良,于后代子孙则多有益处。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