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水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037
人物姓名: 叶水夫
人物异名: 原名:叶原朝;曾用笔名:水夫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09/001
起始页: 0398.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0
卒年: 2000
籍贯: 宁海县

传略

叶水夫(1920—2000),原名叶原朝,曾用笔名水夫,力洋镇人。自幼在上海求学,1939年在上海麦伦中学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物理系,1942年辍学。由于在中学时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向往苏联,从1938年起课余在华俄夜校学习俄文。 1942年起,开始俄文翻译工作,先是为主要报导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代》周刊译稿,后于1943年初参加时代出版社,担任《时代》周刊和《苏联文艺》月刊翻译和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担任新创办的《时代日报》编辑和副刊主编,1948年该报被封后回图书编辑部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上海编辑部主任。1956年调北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被评为副研究馆员,任苏联东欧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现代文艺理论译丛》主编。1964年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任苏联文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任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被评为研究员。1982年,任所长兼《世界文学》主编。1985年改任研究所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年离休。离休后曾担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大、杭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参加社会的学术文化活动较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现改名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1982年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代会长。1985年起,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1984年起,任中苏友好协会(现改名中俄友好协会)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外国文学评审组一届组长、二、三届成员。还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常务召集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委会常务副主编,《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编委会副总主编。 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俄苏文学的介绍与研究,在中苏文化交流上作出了贡献,为此,1978年他被苏联莫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曾多次对苏联、日本、民主德国、匈牙利、荷兰进行学术访问。1990年在南斯拉夫当选为国际译联理事。 主要研究文章有:关于果戈理、屠格涅夫、乌斯宾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绥拉菲莫维奇、法捷耶夫、费定、戈尔巴托夫关于20年代至80年代各个时期的苏联文学;关于“五四”以来各个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关于国内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现状。近年出版有由他主编并参加写作的三卷本《苏联文学史》。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驿站长》、乌斯宾斯基《遗失街风习》、皮萨列夫《现实主义者》,苏联高尔基《早期作品集》、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柯涅楚克《赴苏使命》、戈尔巴托夫《不屈的人们》、葛罗斯曼《生命》、日德里亚科夫《伊凡·梦普罗夫的堕落》、季莫菲子夫《苏联文学史》等。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专题

翻译
职位
编辑
职位
编辑
职位
副总编辑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主编
职位
主任
职位
副所长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主编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