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潘天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026
人物姓名:
潘天寿
人物异名:
乳:名权;原名:天谨;又叫:作藩;字:大颐;号:寿者;阿寿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09/001
起始页:
0389.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7
卒年:
1971
籍贯:
宁海县
传略
潘天寿(1897—1971),乳名权,原名天谨,又叫作藩,25岁后改今名,字大颐,号寿者、阿寿,后又常以三门湾人、懒头陀等名署画。冠庄村人。7岁入私塾,喜作画,描摹《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插图。清宣统二年(1910)入县城正学高等小学堂,购得《瘗鹤铭》、《玄秘塔》等字帖及《芥子园画谱》,潜心书画。民国四年(1915)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堂,于书画篆刻,深得李叔同、经亨颐诸师教益,以擅长书画见重全校。8月12日爆发“浙一师范学潮”,学生于沿湖运动场集会,支持福建学生“闽案”斗争,遭当局镇压,潘天寿脸膛亦被军警刺刀划破,鲜血直流,仍毫不畏惧,冲破阻拦,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 民国九年毕业后,在宁海及孝丰等地任教。民国十二年,执教于上海女子工校,拜访海上名家吴昌硕。吴老赠“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一联,又作《读阿寿山水幢子》古风一首,称其“年仅弱冠才斗量”。 不久,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抄写讲义职司,与陈师曾教授交往甚密。后得校长刘海粟赏识,聘教中国画、中国画史。乃益加勤奋,悉心研究徐渭、石涛、八大山人作品。民国十四年撰成《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翌年,与诸闻韵、张振铎、吴之等在上海创办新华艺术学院(后改名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艺术教育系主任。民国十七年,受聘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并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昌明艺专等校兼课,奔走沪杭两地。十八年随同杭州艺专美术教育参观团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撰《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一文,附于再版之《中国绘画史》书后。民国二十一年,与诸友在沪上组织“白社画会”,连续出版《白社画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艺专经浙西内迁。民国二十七年,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在沅陵合并,改名为国立艺专,潘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民国三十一年起,又相继兼任国立东南联合大学、暨南大学及英士大学艺术系教授。民国三十三年,国立艺专迁重庆,任校长兼国画系主任。抗战胜利,杭州艺专恢复并迁回杭州,潘受排挤,遂辞去校长职务,致力于教育和创作。《指墨松鹰》、《读经僧》等大量艺术珍品均出于此一时期。 建国后,与师生深入农村,参加土改工作队,创作《踊跃争缴农业税》、《五谷丰登》等歌颂新时代作品。花鸟画融冶时代精神,气势更为豪迈。1957年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1959年任浙江美院院长。自1958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其艺术创作高峰期,除教学和社会活动外,几乎天天作画。“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于1971年9月病逝。1977年平反昭雪后,杭州建潘天寿纪念馆,家乡亦修复潘天寿故居,以供瞻仰。 潘天寿是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为人温厚笃实,人品高尚,为艺术界推崇。艺术上擅长写意,所绘花鸟、山水,格调清高,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雄视》、《雨霁》、《耕罢》、《苍茫暮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著作除《中国绘画史》外,尚有《听天阁诗存》、《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无谓斋谈屑》、《批判画谈》、《顾恺之》、《指头画谈》、《中国画题诗歌研究》等。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