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唯一号: 113030020240000025
人物姓名: 柔石
人物异名: 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笔名:金桥;赵横;刘志清
文件路径: 1130/01/object/PDF/113010020240000009/001
起始页: 0388.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2
卒年: 1931
籍贯: 宁海县

传略

“左联五烈士”之一,现代小说家。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笔名有金桥、赵横、刘志清等。幼孱弱,10岁方就学,好文学、音乐。民国六年(1917年)毕业于县城正学高等小学堂,入省立第六中学(设临海),嫌其学费昂贵且办理不善,退学自修。翌年入省立第一师范(设杭州)。八年,五四运动和“一师学潮”给柔石以深刻影响,后参加该校进步文学团体“晨光社”,走上文学之路。 民国十二年毕业,应聘任杭州应家家庭教师。次年任教慈溪普迪小学,课余创作小说。十四年元旦,自费出版短篇小说集《疯人》。同年2月,赴北京大学旁听,专修哲学、英文,兼听鲁迅所授之《中国小说史》和《文艺理论》。 第二年因经济拮据而离京南归,为职业奔波于沪、杭、甬之间。是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甚为震怒,作散文《诅咒》及小说《旧时代之死》以纾愤。秋,因病返家休养。旋赴镇海中学任教员,继升教导主任。民国十六年秋返乡,执教于宁海中学,自编《国语讲义》及《中国文学史略》授课。十七年春,被荐任县教育局长,为争取宁海中学立案并集资建造校舍而四出奔走。5月,亭旁起义失败,掩护县委书记杨毅卿等脱险离宁。因受牵累,6月间离乡去沪。 在上海,经王方仁介绍结识鲁迅,创作益勤奋,先后出版《三姐妹》、《旧时代之死》、《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小说,并翻译苏联及北欧文学。是年冬,在鲁迅领导下创立朝花社,发行《朝花旬刊》、《艺苑朝花》诸刊物,并担负编校、印发重任。民国十八年1月,受鲁迅委托,接编《语丝》。翌年2月,参与发行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左联”机关刊物《萌芽》。5月,由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以“左联”代表身份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撰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发表于《世界文化》。 民国二十年1月17日下午,去东方饭店参加党的会议,因叛徒告密,与会35人全部被捕,关押于龙华监狱。柔石在狱中坚贞不屈,并捎信友人,关心鲁迅安全。2月7日夜被秘密枪杀于龙华。牺牲人员中有“左联”成员5人,世称“左联五烈士”。对此,鲁迅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先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柔石小传》诸文,“左联”出专刊《前哨》,以示抗议和悼念。柔石牺牲时,年仅三十,而创作和译作达118万字,另有未发手稿22万字。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文,在世界各地出版。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深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 其故居在城内柔石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