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旧事杂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87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旧事杂陈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7
页码: 301-3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海商业在抗战中畸形发展,后受战局影响转衰,政府加强物价管制。商办桃源学校历史悠久,商业广告丰富多样。
关键词: 宁海商业 抗战 物价管制

内容

畸形之宁海商业现状
  本县商业,向称落后,大多小本经营,在抗战之前,最大者不过五、六千元之资本,全县约有大小商号六百余家,销售货物以棉布为大宗,次属南北货,余如纸烟,煤油亦非少数,一切均以供应自己门销为限。自二十六年抗战开始,奉海公路彻底破坏后,交通不便,来源困难,更受敌机轰炸影响,城区商市,一度衰落。三十年四月,鄞奉沦陷以后,六区前线军政机关及义民纷纷退处本县,人口激增,不久战局粗定,市面稍形繁盛。从此客商出往沪、甬,进入渝、桂,逐渐增加,本县遂成为过往要地。当时沪、瓯不能通航,内地如湖南江西及本省金华温台一带商贩,麋集宁海搜购,而甬厂商囤户,亦视宁海为唯一推销场所,大批货物源源运人。抢购物资者,由此转运大后方。于是巨商大贾,冠盖云集。商人经营,多重交易一端,进货既巨输出亦繁,从此向称商极落后之宁海,一跃而居浙东货物吐纳要口。在此煊耀一时之过程中,新兴商店乘时崛起者,首推百货运输之商行,在近两年中,先后开设竟达五、六十家之多,资本咸在十万与五十万之间,创宁海商业界未有纪录。是项商店业务,大都均营进口货物。如棉布、西药、五金、颜料、文具、通讯器材等之收购,代客转运以为附,或有兼营出口业务者,但占少数。其次应运而起者,则推旅馆之开设,短时间增添三十三家,乡村宿店,尚未在内,又酒菜饭馆与旅馆业相互因果,亦增加十家左右,再次则为油行业急起,一时蜂涌开设达七十九家之多。是项油行,完全承接台、温贩来油贮留其间,转供宁、奉来客采购,从中收取佣金,因数量较巨,获利亦丰。不过迹近投机,昙花一现。除此莹莹大者之外,其它大小商号,旧开新设,外来流动商贩亦何止百数,间接直接,莫不生意兴隆。惜好景不常,风云幻变,三十一年五月间,金兰突告失手,内地交通完全断绝。宁海货物一时销路滞呆,客商绝迹,顿现萧条局面。幸数月后,温州敌人撤退,内运路线仍可由闽省南平绕进,因而渐复旧观。惟时沪、瓯、海门亦有通航,内地客商大都驻足温州,来宁较少,现仅沪、甬一部来货,以宁海为过往而已。过去荣盛,迄今转眼烟云,将近残局,当初所谓商业重心,似渐转入瓯海。但在外表观之,货物进出频繁,似难知其已在衰落,实则过去宁海为一十足采销商场,今则仅供客货过往之地而已。其之所以仍能保持表面繁荣者,完全在地理上尚未失其重要性有以致之。
  抗战中吾宁商业之畸形发展,究竟对国家对地方得失情形如何?自应加以检讨。就国家整个战时经济言,货既大批进口,有裕物资来源。自属绝对有利;所憾者国家禁运物资,亦有借此偷运出口,幸查禁甚严,核数尚未巨大。至为地方局部设想、利害似乎对立。就表面观察,如事浮于人,减少失业痛苦,不论男女,随处有业可就,商店利市三部,供不应求,以致百业咸获巨利。金融活动,筹措较多,昔日无力兴办事业,今日已非所难。其它农工各界,一切经济活动,直接间接,大体均沾其惠。似属有利。孰知此一时繁华,并非自力造成,全系统环境所给予之暂时局面,既不能保持永久,适足引起狂热病态。体察当前社会,遭遇此一时繁荣结果,物价工资房租飞涨,生活程度冠全国,一般薪水阶级人士,几频无以聊生。而各业则所入渐丰、随处随予,甚至贩夫走卒,一掷千金亦无吝色,俭节之风消失、各方杂处,良莠不齐,邪气弥漫,伤风败俗之事迭现,固有纲常堕颓。更有所谓“十年寒窗,不如一根肩担”,影响整个文化前途亦巨。总之,此次商业畸形繁荣发展,固已给予宁人不少经济助力,但外来都市浮华,非但摧毁了宁海固有质朴美德与社会正气,目将遗毒于将来,实堪忧虑。故吾人为地方计,殊有得不偿失之感。惟望有识者认清当前环境,把握有利时机,加以适当运用,则抗战中应予的宁海商业,或能成为建设“新宁海”的重要原动力。利新得失,有待于吾人抉择也。
  〔摘自民国三十二年(1943)12月宁海县政府
  《三年来之宁海县政》〕
  物价管制
  (甲)过去概况:战时物价高涨,影响平民生计,本县过去原有平价委员会评定物价,送经县府核定公布。旋于三十年间奉令改组,扩大组织,先由商会调查市价,提交委员会评议价格,由县府公布施行,并设置密告箱,检举囤积居奇,派员随时查禁黑市。本县一般物价,在三十年之前,大部均较邻近各县为低,及三十年鄞、奉沦陷后,形势突变,顿成浙东抢运物资重要口岸,审度抗战经济国策,对于物价管制工作,不得不采取因地制宜之计矣。
  (丙)办理情形:在二十、三十一、三十二年办理物价管制工作,仅及平价部份,依照规定,由平价委员会评议物价,送交县政府核定公布,惟因战局动荡关系,执行未尽彻底,自三十二年一月十四日省府电令指定本县为限价区域后,遵照加强物价管制实施方案,着手调查三十一年十一月市价,并于二十一日召集各机关团体及有关工商业代表,举行物价工资联席评议会,决定限价标准,然核实际情形,本县四面接近沦陷区,限抑过低,深恐影响争取物资,甚或引起偷漏倒流趋势,反碍整个经济国策,故曾拟具意见三点,检同限价表,报省请示,在未奉核示之先,暂缓公布,盖为因地制计,不得不慎重也。……
  〔摘自民国三十二年(1943)12月宁海县政府
  《三年来之宁海县政》〕
  商办桃源学校
  民国四年(1915),县商会着手募建桃源学校,五年(1916)十一月开学。入学学生均系商界了女。商会总理王明光兼任校长,校址设在城皇庙旁福兴庵东侧。学校主要经费来源,以桃源桥至西门口河棚摊位税费为主,聚成当店、柴万成布店、元生南货店等捐款次之,学生付学米(学费)再次之。生员多至三班。解放初,鉴于人民政府初建情况,对国民党时期的民众团体县商会续存,桃源小学亦续办。
  1950年3月为工商联筹备会代替领导。1952年初县工商联募资新建校楼5间。同年9月,桃源小学为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接收。
  民国廿四年(1935)11月15日
  《宁海民报》商业广告
  宁海三隍堂“杨聚兴鞋庄”十八周年大纪念,实行特别大减价。
  时届冬令,天气渐寒,本庄所精制各种棉鞋、翻鞋、软鞋,式样时新、原料精美、经久耐穿,最合喜庆婚嫁之用,且价格低廉,素为各界所乐用,现值十八周年纪念,特别牺牲以答惠顾诸君之雅意。自古厉十月十九日起举行大贱价三星期,良机难再,诸君幸勿交臂失之。
  宁海杨柳树脚“李福泰嫁妆厂”两周年纪念,特别大减价。
  本厂专营各式嫁妆,价廉物美,向为各界所赞许,现为扩充营业起见,特聘高等工匠制造西式梳妆台、花旗大橱、上等八仙桌,弓式嵌镶椅、大小皮箱以及方圆桶钵一概俱全,漆料光明,如蒙赐顾,无任欢迎。
  本主人谨启
  宁海大米巷口“上海鞋宝”两周年纪念,大减价一月。
  时届冬令,天气渐寒,本室所制各种棉鞋,式样新颖,经久耐穿、价格低廉,素为各界所乐用。现值二周年纪念,自古历十月十六日起举行大贱价一月,良机难再,各界仕女幸勿交臂失之。
  本主人谨言
  宁海“柴万成布庄”经售北京西博济堂纯黑驴皮阿胶。代销处:东乡沥洋镇“衢丰号”、南乡沙柳镇“杨牲泰”。
  宁海立兴烟厂出品“十支装船山牌”、“廿支装银山牌”香烟。烟味芬芳,人人爱吸,积存空壳掉换赠品。厂址:北乡西店街。
  宁海县西街“裕兴号”定价从廉,欢迎赐顾。南北货,官酱园,糕饼折兑。南北果品,官燕银耳,重淋坚烛,水作酱货,闽广洋糖,两洋海味,应时糕饼,罐头食品。
  宁海“元利南货拆兑号”承蒙赐顾,无任欢迎。
  经理美孚煤油,洋烛公司,自造重淋坚烛,水作酱货,兴化桂圆、宫燕银耳,茶腿海味,罐头食品。
  中、大民国牌火柴涨价一一大民国火柴每篓十元四角。中民国火柴每篓八元九角。
  经售处:“元生号”启(店址:三隍堂)
  宁海“荣昌森记”:城街大米巷石库墙门内。
  新奇绸缎,特别贱卖,时花布疋,惊人便宜,勿登定价,欢迎评较。

知识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宁海县商业志》

《宁海县商业志》重点记述宁海县商业局和所属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商办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机构沿革、商业网点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