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六、县医药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853
颗粒名称:
六、县医药公司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7
页码:
199-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医药公司发展历程,涉及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及中药材收购加工。
关键词:
宁海县
医药公司
医疗器械
内容
县医药公司主要经营中西药品,医疗器械及中药材的收购与加工。
(一)、国营医药商业的建立与发展
1956年8月,成立中国医药公司浙江省宁海县分公司,主营中药业务。
1973年建立制药厂,生产中西药品。1986年归工业局。
1987年底,县医药公司下属有中、西药批发部、中药饮片加工场、中药材生产采购组,城内有朝阳药店、为民药店、南山药店,乡下有长街药店、力洋药店、桥头胡药店、西店药店。
(二)、中西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经营
五十年代初期,全县中西药品由私营药店经营。其中城关镇有五中和、其丰、瑞丰、寅丰、严寿康、人参、益寿、万象春等近10家药店,以五中和、其丰为最大。1951年,国新药业营业额为58092元,占城关商业总额的1.74%。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新成立的城美国新药店分设三个门市部、一个批发部、一个加工部,有固定资金5856元,流动资金15011元,药品、药械供应逐年增加,县城联合诊所及乡镇国新药店的常用药品、药械可以在商店批发部直接进货。
1980年以来,出现了销售日益扩大的趋势。化学药品、 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群众对保健营养药品的需求日益增加。1980年销售额为555.5万元,比上年增加25%。
1987年,经营中药材565种,中成药488种,药品1138种,医疗器材1325种,合计3546种。
(三)、中药材的收购与加工
1951年至1956年全县中药材收购由县土产公司经营。
1956年,城关公私合营新药店药材加工部加工中药材,大部分供应本店零售,小部分批发。
1958年3月,接收城关公私合营国新药店药材加工部、批发部,建立宁海县商业局药材加工厂,下设饮片组、丸散组、批发保管组,把全县中药材进行统一加工,统一批发。
1959年,中药材收购实绩32937担,金额221035元,品种130种,与上年对比,收购额增长3.4倍,品种增加50种。其中鲜天冬250担,比上年增长7倍,金樱子600担, 比上年增长6倍,蕲蛇鲞400斤,比上年增长3倍,还有首次收购的野元参180担,干粉贝500担,干常山400担,员仲20000担。
1963年,中药材收购实行奖售的有25种,实行临时换购的有13种,除大部分品种实行以数量计算奖售外,对白芍、白术、厚朴实行按金额计算奖售,对次浙贝、料白、冻泡、元参、壳米仁实行按金额打折扣计算奖售。奖售和换购的物 资有粮食、化肥、棉布及胶鞋。
1979年以来,中药材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建立合同制,逐步实行药材基地化。1979年,签订中药材产购合同书150份。中药材生产重点基地为:生地,双水大队;紫苑,箬岙大队;银花,亦岙大队、东山大队;队队都配备专管人员。全县中药材万元以上的大队有板昌、双水、山上方。
1987年7月,建立县中药饮片厂,经营中药材收购、采购加工、批发销售业务。
知识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宁海县商业志》重点记述宁海县商业局和所属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商办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机构沿革、商业网点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宁海县医药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