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县百货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848
颗粒名称:
一、县百货公司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10
页码:
149-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百货公司经营范围与方针变化,从统购统销到扶持生产,再到多种措施保障供应。
关键词:
宁海县
百货公司
经营范围
内容
(一)经营范围的变化
县百货公词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纺织品及劳动保护用品五大类。以批发为主,兼营城关镇的零售业务。
1955年7月中百宁海县公司成立,其前身为中百宁海县商店。百货商店建立初期,除了经营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纺织品、针织品外,还经营食糖、卷烟、五金、化肥、煤油等。以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改变,机构和经营范围都有调整变化。1954年9月,棉布实行了统购统销,10月,成立花纱布商店,纺织品的经营由百货商店划出,归花纱布商店经营。1957年4月,将原由县交通电器公司、医药公司经营的交通电器、医药划归县百货公司经营。1958年4月,改称商业局棉百经理部,纺织、专卖、百货划归棉百经理部经营。1961年国合分开,恢复县百货公司。1962年将原由工业器材公司经营的工业器材划归县百货公司经营。1963年2月,五金机械商品从县百货公司划出,归新成立的五金机械公司经营。1965年初,设立劳保用品专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百货公司通过体制改革和企业整顿,除了保持传统的经营范围外,还扩大经营新的项目,增设零售门市部,成为展现各类日用工业品的窗口。
(二)经营方针的变化
1、棉布和主要针棉织品统购统销。
为保证生产,调节消费,稳定市场,政务院于1954年9月发布《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在全国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宁海布厂生产的手纺纱交织棉布由县花纱布公司统购。棉布按人定量,每年发放布票,最高是1956年度,职工每人定量29尺,农民、居民24尺,最少是1961年度,每人定量2.6尺,多数年份15尺,生产用布、劳保用布、其他用布,按计划供应。
1959年始,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发生严重困难,棉花、棉纱、棉布的产量连续大幅度下降。从1960年8月起,全县针棉织品中的卫生衫裤、棉毛衫徘、线衣裤、床褥单、线毯、毛巾被、绒毯、浴巾、毛巾布睡衣等9种商品,凭布票供应;1961年3月,又将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枕芯、枕套、风雨衣等6种商品纳入了凭布票供应范围。七十年代化纤生产的兴起,缓解了棉布供不应求的矛盾。1980年12月涤棉混纺布免收布票。1981年以来,县百货公司按照规定的权限,免收布票处理线卡其、线华达呢等库存量较大的凭票供应商品;每年还要迎季免票处理一部分汗衫背心、棉毛衫裤、卫生衫裤;恢复城乡有证个体商业经营各种针纺织品的零售业务。1983年5月,全县所有纺织品、针织品免收布票,敞开供应。
2、扶持生产,扩大收购。
1952年县百货商店建立初期,即从资金上扶持宁海布厂的生产,对布厂生产的平丝条实行包销。1957年执行全国百货公司关于发展地方工业的方针,对校簿等部分商品的经营实行地产地销。七十年代后,宁海地方工业迅速发展,为了增加市场货源,对人民生活的日用品、如棉布、棉毛衫裤、卫生衫裤、汗衫背心、胶鞋、锦纶丝袜等,协同工业部门作了专门安排,鉴于宁海针织内衣厂、竹口针织厂工艺落后,影响产品质量:又从资金上给予扶持,及时更新设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货商品供应日益好转,百货市场繁荣活跃。不少品种还一度显得偏多,供货单位相互竞销。为适应新形势,在经营上实行“以销促购,以购促产”的方针,计划收购、订购、选购,自由收购相结合,改变了商业对地产工业品包销的办法。县内工业品购进1976年为253.3万元,1979年为719.9万元,以后陆续在工业品自销增多的情况下,1987年达到1224.5万元。
3、采取多种措施,安排好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须品的供应。
1952年县百货商店成立时,即确定了薄利多销,扩大向城市人民供应日用工业品的任务,百货经营组下伸到三门、长街、桥头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工业品推销运动,为稳定物价,调剂市场供求起了应有作用。
1954年棉布实行统购统销以后的三十年,对人民生活用布实行凭布票供应,对工农业生产、劳动保护、公共用布实行计划供应。
1955年,贯彻以批发为主的常年大力推销的方针,将百货工作重点转移到大力推销上来,力争完成全年推销任务。1956年,为鼓励职工推销积极性,把奖励金大部分用在推销上。对消费者一次付款有困难的高级手表、缝纫机、呢绒等商品实行赊销。
1959年开始,国家连续三年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市场供应全面紧张。同年6月,对肥皂实行凭证限量供应,至年底,凭证限量供应的有火柴、胶鞋、牙膏、手帕、热水瓶、电池等19种商品。1960年8月,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棉毯、民用线等5种针织品实行凭购货证不限量供应,其余针织品可以自由购买。贯彻后,全县城乡出现抢购毛巾、汗衫背心及其它针织品现象。1961年11月起,对农民卖绐国家粮食、棉花、生猪等农副产品,国家售给农民布票、针织品、胶鞋、肥皂等紧缺工业品。1962年1月,全县发行选购票,对棉毯、毛毯、绸缎、呢绒、胶鞋、皮鞋、搪瓷口杯、搪瓷面盆、钢精锅、热水瓶、牙膏、国产手表、缝纫机等实行定额选购;对进口手表等少数商品,实行高价供应。同年7月起,实行按每百元人民币侨汇(外汇)由人民银行发绐一定比例的侨汇券,凭券供应棉布、针织品及其他紧俏工业品。
三年调整时期,由于国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民经济的困难状况迅速好转。在供应工作上,1963年下半年以后除肥皂、胶鞋不足外,其他百货商品货源都较充裕,又重提扩大推销,继续贯彻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供应农村的原则,对基层供销社公开库存,实行选购,不足的商品按比例分配。
文化大革命中,生产不正常,市场商品供不应求。1969年,以户为单位发放购货证,火柴、肥皂定量供应,民用线等凭购货证限量供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调整方针指引下,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商品资源日益充裕。1983年,取消了棉布统购统销,所有商品敞开供应。
知识出处
《宁海县商业志》
《宁海县商业志》重点记述宁海县商业局和所属国营商业、集体商业、商办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机构沿革、商业网点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宁海县百货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