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宁海茶山秀中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801
颗粒名称: 3.宁海茶山秀中华*
分类号: J292.2
页数: 5
页码: 328-3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茶山拥有千年名茶历史,是儒、释、道与茶文化交汇之地,拥有千亩以上高山有机茶园和丰富旅游资源。
关键词: 宁海县 文献 茶山

内容

中华多茶山,此地最著名。上网搜索,大江南北以“茶”名山的不下数十处,但有千年名茶历史,集中体现儒、释、道与茶文化悠久历史渊源,拥有千亩以上高山有机茶园,并有丰富旅游资源、发生雷暴雨“旋磨”奇特天象,适宜建造亚洲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的,非宁海茶山莫属,堪称中华之最。千年茶史记方志
  镶嵌于东海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的茶山,属天台山脉分支,系宁海东北部第一高山,绵亘于宁海、象山两县多个乡镇,主峰磨注峰海拔872米,山体广阔,仅茶山林场管辖的就有3.5万亩。
  茶山原名盖苍山,起用今名是因为山上多茶,千年之前的北宋时代,已经“所产特盛”。宋代著名的地方志台州《嘉定赤城志》(宁海古属台州)有如下记载:
  宁海禅院一十有二,宝严院在县北九十二里,旧名茶山,宝元(1038~1040)中建。相传开山初,有一个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产特盛。治平(1064~1067)中,僧宗辩携之入都、献蔡端明襄,蔡谓其品在日铸上。
  日铸茶系宋代越州贡茶,大文豪欧阳修《归田录》曾有“两浙之品,日铸第一”的赞语。而著名的书法大师蔡襄,不仅位居端明殿学士,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茶学大师,著有茶学专著《茶录》。他任福建转运使督造贡茶时,曾开创性地指导制作小龙团茶,一时风靡朝野。
  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茶山茶,能得到蔡襄如此厚爱和好评,认为此茶比贡茶日铸更好,可见是何等荣耀!其荣誉不亚于今日望海茶被评为中国名茶和首届浙江十大名茶,可惜古代地方官不重视品牌宣传和市场运作,茶山茶很长时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儒、释、道共襄古名茶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一茶文化经典对联,道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密不可分的关系。综观各地历史名茶,或多或少与儒、释、道相关。
  《嘉定赤城志》有关茶山茶的记载,虽然只有数十字,其内涵和信息量却极为丰富,尤其是儒、释、道共襄一茶,为茶文化专家、学者所瞩目。
  首先是无名氏白衣道者,因修道需要在山中种茶。又有释家宗辩无疑是一位爱茶、懂茶的有识之士,他不仅善于品茶,知道此茶品质优异,难能可贵的是,还知晓蔡襄是茶学大师,千里迢迢送茶到京师开封,请他品评。而蔡襄也不负所望,热情接待素不相识的山僧,认真品茶评点,并作出了极高评价,体现了礼贤下士和爱茶惜茶的茶人本色。
  道家种茶,释家送茶,儒家赞茶,宁海茶山茶因此成为中国茶文化著名的千古雅事。
  老树新花望海茶
  历史上茶山茶只是僧人种于寺院旁的零星茶叶,1958年茶山建设国营林场,才开始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盆地大面积种茶。1963年以后,100多名宁波、宁海知识青年陆续到茶山开荒种茶,现存10多间黑瓦石墙矮平房。据宁波市文保专家考察,此处系宁波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知青房”建筑群,成为纪念“知青”历史的难得文物。
  经过几代林场职工和知识青年的努力,茶山现已有1300多亩有机茶茶园。
  昔日茶山茶,今日望海茶。茶山茶真正焕发青春,还是在最近几年,得益于县政府实行望海茶品牌战略。
  茶山茶原来没有商标。1999年,宁海县实施望海茶品牌战略,被列为望海茶最大生产基地,统一使用望海茶商标,茶山茶老树新花,真正体现出历史名茶的价值。
  由于宁海县望海茶总公司严格把关,实行多项统一,茶山望海茶及宁海众多高山望海茶,均保持了香浓馥郁及色泽绿翠、汤色亮绿、叶底嫩绿的“三绿”特色,尤其是加工精细、品质稳定、超标准的干燥度和耐储藏等特点,广受专家好评。
  市政府设立茶事碑
  2007年春天,宁波茶文化促进会领导动议策划,为使无形的茶文化遗产变成有形资源,对全市为数不多的几处茶文化遗址,由宁波市政府出面立碑纪念,茶山被列入首批名单。
  经十多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推敲、拟定的碑文,言简意赅,记载了宋代茶山茶、今日望海茶的千年茶史:
  茶山为宁海东部之首,脉系天台,源连赤城,居高而提携港湾,瞻首以目接海宇。苍郁美如华盖,古名盖苍。南朝陶弘景游于此,有“真逸”刻石在焉。宋宝元中,有白衣道者植茶山中,自此所产特盛。治平中,僧宗辩携呈于蔡襄,襄谓其品在日铸上。茶山茶以茶色、汤色、叶底“三绿”称世。岁月湮圮,古台州四大名茶,唯茶山以望海一品独名。今山有茶园千余亩,辟茶文化旅游景区曰东海云顶。茶之为道,入之山水,植于口碑久矣。赞曰:
  百代茶韵,绵延盖苍。
  茶兴盛世,千亩绿装。
  名茶名胜,相得益彰。
  茶事碑由宁波市人民政府落款,配套建造的碑亭名为望海亭。2008年4月18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在茶山隆重举行茶山茶事碑揭碑仪式。宁波曹厚德先生为望海亭撰联云:
  茶山胜地,到此皆仙客;
  云顶名园,登临无俗人。
  笔者为之撰联云:
  百仞高峰,擢港湾,吞云雾,海山缭绕;
  千秋茶林,生国炊,溢芬芳,天地氤氲。
  茶事碑与望海亭的建立,无疑是望海茶的一大亮点,为游客和茶人喜闻乐见,并铭记于史册。
  发现特大野生茶
  除了千年茶史,茶山的大名于2009年再一次广为宣扬。是年春天,在茶山西北侧海拔600米左右、远离原宝严寺遗址和当代茶叶基地的高山上,发现了十多棵特大野生灌木型茶树,树桩、主干周长60~21厘米不等,树龄至少数百年。这些茶树与山中的多种灌木、乔木,混生在砾石或岩石缝中,枝干刚健,没有人工栽培的痕迹,完全处于野生状态。
  因气候关系,我国茶树自南向北分为乔木、半乔木、灌木,浙江地区为灌木型茶区,一般树干胸围多在10厘米以下。这些特大野生茶树的发现,佐证了茶山的宜茶环境和悠久历史。全国及地方的报刊、网站纷纷对这一发现作了报道。
  2010年春天,当地又发现一棵树桩周长100多厘米的特大野生茶树。宁海县林业部门正在规划建立茶山特大野生茶树保护区,并将立碑纪念。“旋磨”天象称奇特
  茶山旅游资源丰富,仙山碧海,气象万千。历史上,这里曾是古代道家向往之地,南朝著名道学家、医药家陶弘景、道学家张少霞均曾到此游览,陶弘景还在百丈岩刻石“真逸”。茶山峰峦山谷、悬崖绝壁、山泉小溪、瀑布深潭遍布景区,主要景点有:桃花溪、仙人洞、黑龙潭、水帘洞、五鹰峰、崇岩峭壁以及喜鹊瀑、美女瀑、东滴水、西滴水、月边瀑等五级瀑布。又有高山杜鹃林和以华东楠木为主的景观林,雄伟壮观。2005年3月,林场内桃花溪景区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采茶品茗,登山望海,山水体验,是茶山海滨高山休闲的一大特色。林场常年平均温度为13.5℃,最热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也仅为24.5℃,仅比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高出0.4℃,是非常理想的海滨高山避暑度假胜地。现已辟为东海云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茶山地处雷暴雨中心,雷雨季节,东海云团西移受到高山阻隔,冷热气流对撞造成雷暴雨。当地有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春夏间雷雨倾注,上仍白日,但闻足下如旋磨声。”这是说每年雷雨季节,山间暴雨倾注,谷底雷声隆隆作响如旋磨之声,山顶则艳阳高照。“旋磨声”即传统的石磨盘旋之声。可能是当地山谷回声较好,雷声能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茶山主峰磨注峰之名概源于此。
  生于茶山西麓储家村的宁海籍著名钱币学家、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储建国,少年时曾经历过这一奇特天象。有一年初夏,他与弟弟一起到海拔四五百米的山间采摘野生黄花菜,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山谷中隆隆之声不绝于耳,大白天对面难见人影,兄弟俩吓得大哭。好在时间短促,很快雨过天晴。据他介绍,附近也有村民经历过这种终身难忘的天象。
  当代很多人生活富裕,喜好旅游探险,旅游部门不妨在雷暴雨多发的险峻之处,建造特色旅游山庄,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体验这种奇特的雷暴雨“旋磨声”天气现象。在设有避雷设施的山庄品茗听雷,听雨观瀑,一定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原载2010年8月26日《中国贸易报·茶周刊》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