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山诗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800
颗粒名称: 2.茶山诗兴*
分类号: J292.2
页数: 3
页码: 325-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风景区又名“东海云顶”,景色秀丽。
关键词: 宁海县 文献 茶山风景区

内容

盘山绕谷意从容,云顶缥缈指顾中。
  十里风光平脚下,岁寒三友竹梅松。
  茶山风景区又名“东海云顶”,海拔872.6米,公路可直达到山巅。山巅有望海茶园,碧玉千顷;云顶天池,波光潋滟。下车远望,只见层峦叠翠,群峰竞秀,白云回合,岚雾缭绕,虽是天清日朗,身边仍时有薄雾淡云拂过,令人飘飘欲仙。1973年,我曾带领学生“拉练”至此。师生背着铺盖,自备干粮,步行登顶,不歇脚,不喘气,没有一人掉队、没人叫苦。夜宿林场,山高天低,星光闪烁,冷雾袭来,风过林梢,众山呼应,四顾荒凉〓寂,似闻猿啸狼嗥。野营不同旅游,学生放哨,教师查岗,应答规定口令,一切按军事化要求操作。今日看来,不无“作革命秀”成分,但当年却是自诩神圣豪迈,各个准备打仗,苦累又算得了什么?
  青山不老天行健,故地重游两度身。
  欲向云中寻旧迹,始知岁月不饶人。
  上山容易下山难。茶山景区新修石磴栈道,沿崖而建,都是直上直下,蹈空凌虚处铺着厚实的木板,围着仿青竹水泥扶手,有惊而无险,只记住“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就是了。同行者为了敬老,给我们各找了一段枯木作拐杖,走下山路多了一个支点,更有依傍。《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又《礼记·王制》:“七十杖于国。”论年龄,我和家柱、尹强都已具备使用拐杖的资格。杖,别名“扶老”。陶渊明《归去来辞》:“策扶老以流憩。”靖节先生那时才四十几岁,常扶杖在田园散步。扶杖相当于“安步当车”,故王维有“倚杖柴门外”,杜甫有“归来倚杖自叹息”,苏轼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之句。扶杖走路果然轻松省力许多。
  借得东坡旧竹筇,敲山震石自英雄。扶持直上天台去,不是仙踪亦佛踪。
  下山路越来越陡,景色越来越清幽,溪声也越来越响。如果说在山顶缥缈云雾是主体,到山腰便潺湲溪声唱主角了。因为山势由高入低,溪深流急,汇水成谷,或瀑布,或曲水,或碧潭,溪随人走,人随溪转,结伴联袂,忽前忽后,若即若离,天人合一,似有心灵感应。今年7月间我两上黄山,3个月后竟在宁海茶山捡得黄山诗意。
  茶山小黄山,绿玉盈酒盅。
  一醉三千岁,杜鹃映颊红。
  按汉语语法,首句亦可读作“小”黄山,作动词。“登泰山而小天下”,茶山自然不敢,但亦可比附。黄山有天都峰,茶山有磨注峰;黄山有迎客松,茶山有美女瀑;黄山威武如万笏朝天,茶山秀气如千柳垂地;黄山如张大千、刘海粟,茶山如傅抱石、叶浅予;黄山如灵岩,茶山如虎丘……各自有佳胜处。茶山春盛时节,满山杜鹃,傍溪盈谷,十里锦簇,一片花海,则为黄山所不及。这里原有杜鹃岗,后来蔓生移栽,更见烂漫繁盛。路两旁杜鹃树高可一人,枝干挺秀,绿叶疏密有致,春来啼绿映红,花期不知会迷倒多少游客。此地无名,我说就叫杜鹃谷吧!
  杜鹃仙子自妖娆,临水横吹碧玉箫。
  一曲相思春未晚,回眸百媚笑千娇。
  至此才渐入佳境。清溪在林木间穿行,时有水珠从崖壁飞洒。一处处碧潭似青山的明眸,掩映多姿,顾盼动人。平旷处见巨石累累,肥溪满坑,想是从山顶被洪水卷裹而来。“无才可去补苍天”,中国知识分子似乎与生俱来有一种补天情结,赋予石头以坚硬的生命意识与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却往往只是一厢情愿。
  在山应作石,在水可为泉。
  星座无空阙,何须去补天。
  宁海人可山可水,能刚能柔,心口如一,即以地名论,亦诚实可风。如茶山产
  茶,梅林种梅,力洋捕鱼,桑洲养蚕,白溪溪白,长街街长……沿路两侧有峭崖数丈,形成瀑布,因水流不大,只称“东滴水”、“西滴水”。另一处崖高水急,流珠泻玉,终年不断,则曰“美女瀑”。瀑潭比一般浴池大,冰肌隐约,玉貌宛然,天光若衣,秀草如鬟,山花可鬓插,涧水可鉴照,令人弗洛伊德。
  (摘自2007年11月21日《今日宁海》)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