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浙江省宁海县茶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01~2010)》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90
颗粒名称: 2.《浙江省宁海县茶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01~2010)》
分类号: G254.31
页数: 25
页码: 284-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宁海县林场经营方针、建设目标及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的详细方案,包括以保护为中心的经营方针、具体经营目标、立地类型划分、造林更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森林保护及种苗规划等内容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经营方案

内容

第四章 经营方针与建设目标
  一、经营方针
  以森林保护为中心,森林分类经营为指导,确定以生态公益林经营为主,同时兼顾商品林(用材林、竹林及经济林)的经营方针。一方面积极发展,经营、保护公益林,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改善森林的景观效果,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建设以柳杉、杉木、松木为主的用材林及竹林、经济林等商品林,向社会提供林产品。保护和经营好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整龄组、林种及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经营,开发利用旅游、矿产、动植物资源,努力提高林场的综合经济实力。
  二、经营目标
  经营方针的确定,为林场今后的经营目标提供了前提条件,根据林场目前的现状,提出本经理期的主要经营目标是:
  1.森林覆盖率达95.8%,绿化程度达100%。
  2.保护及经营好现有的26471亩生态公益林,森林景观质量显著改善,并建成一个生态保护区,为科研教育提供场所。
  3.森林资源总蓄积达到79232立方米,其中防护林66180立方米,用材林13052立方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至2.47立方米/亩。
  4.林场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做到扭亏为盈。
  5.森林防护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态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第五章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设计以林场的性质即生态公益型林场为主题,以经营方针为依据,各项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其目的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林分质量,扩大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森林经营规划设计包括立地类型、经营类型、造林更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森林保护等内容。
  一、三个类型表的编制
  合理地编制立地类型、造林类型和森林经营类型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是开展林业调查设计、制订森林经营技术措施的科学依据,对合理安排林业生产、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立地条件类型
  立地是林木生长的土地及其空间,立地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是有相同立地条件的各有关林地和宜林地地段的总体。因此,准确地划分立地类型是组织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及制订经营措施的基础。
  根据林场现状,立地共分八个类型,各分类因子的类目为:海拔分500米以上和700米以下两级,土壤类型分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层分厚层土(≥70厘米)、中层土(40~70厘米)、薄层土(≤40厘米)三类,地貌部位分洼、坡、脊三级。详见表5—1。
  (二)造林(更新)类型
  根据造林树种与其相适应的立地类型及经营方向来确定造林类型,其目的是指导林场科学造林,适地适树,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提早郁闭。
  本经理期的造林更新基本上是柳杉或杉木采伐迹地。根据生态公益型林场的经营主题,为减少水土流失,在整地时不采用全垦整地,另外在造林方法上一是利用杉木萌芽条,通过补植使其提早郁闭成林,二是基本上不再营造纯林,如在柳杉采伐迹地上,根据周边林分环境,或与杉木混交,或与枫香等阔叶树种混交,使其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具体的造林类型及措施见表5—2,表中(杉木)表示杉木伐桩萌芽。
  (三)经营措施类型
  设计森林经营类型的目的是根据立地条件和目前经营水平,将立地条件相似、林分条件相似,培育目标相同且地域上不相连的不同年龄的林分组织起来,同一森林经营类型在同一年龄时采取相似的经营措施。
  根据林场实际,划分为九个类型,详见表5—3。
  二、造林更新规划设计
  造林更新规划设计是按照立地类型表和造林小班的立地类型进行安排,本经理期的造林更新主要对象是2000年调查统计的无林地及2000~2009年的采伐迹地,任务量的安排是2000年的无林地放在2001年造林,而以后的采伐迹地按当年采伐次年造林进行安排,造林主要采用人工造林及人工补植促进萌芽更新的方式,第一代实生杉木采伐之后利用伐桩萌芽更新一至二代,在采伐迹地上补植一些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而柳杉林采伐迹地一般根据立地条件选择1~2个树种营造纯林或混交林,本经理期内规划造林更新面积1879亩,其中前5年具体落实分林区到小班,计1016亩,详见表5—4。
  造林补植每亩120株(有括号为补植),造林每亩240株,毛竹每亩14株。造林更新必须按照“立地类型表”实地核对造林地的立地类型,审定原调查记载的立地类型,并按照立地类型进行造林作业设计,对原规划设计不妥或部分不妥的可予以纠正。
  本经理期内规划造林用工11274工,其中前五年6096工,详见表5—5。
  造林费用(按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需450960元。
  三、幼林抚育规划设计
  幼林抚育是巩固和发展造林更新成果,促进幼林生长,提早郁闭成林的重要营林措施。因此,幼林抚育必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按照各林分经营类型的有关技术措施进行幼林抚育,做到造一片、成活一片、管好一片、成林一片。
  规划幼林抚育的对象是上经理期后两年(1999~2000年)造的人工幼林及本经理期所营造的幼林。幼林连续抚育3年(包括造林当年)。
  本经理期内,全场规划幼林抚育面积为13419亩,其中前5年7062亩,且具体落实到小班,详见表5—6、表5—7。
  幼林抚育面积的计算以每年的抚育林地面积为准,一年抚育两次的仍以林地面积统计,不作面积与抚育次数的乘积计算,即幼林抚育面积为面积与抚育年数的乘积,每年抚育两次的幼林的用工量累加。
  本经理期规划幼林抚育用工13419工,其中前5年7062工,详见表5—7,费用536760元。
  四、抚育间伐规划设计
  抚育间伐是调整林木密度,改善森林环境质量,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抚育间伐仅对中、幼林而言,且符合以下条件:1.人工幼龄郁闭度在0.9以上,中龄林郁闭度在0.8以上的林分:2.天然林中幼、中龄林郁闭度0.7以上,或下层目的树种幼树较多,且分布均匀郁闭度在0.6以上的林分;3.遭受轻度自然灾害的林分。本期规划分为防护林抚育间伐与用材林抚育间伐,抚育的目的及方法有所不同。
  (一)防护林抚育间伐
  防护林作为生态公益林的一个重要林种,根据《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生态公益林抚育应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森林生长发育,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从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
  根据林场现有防护林的特点,抚育间伐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生态疏伐:对坡度小于25°,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兼有生产用材的防护林采用生态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先将在生态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若干植生组(树群),然后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木、灌木与藤蔓,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0.7。
  2.卫生伐:坡度大于25°的防护林进行卫生伐,其目的是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伐除受害林木。
  (二)用材林抚育间伐
  用材林间伐是根据用材林的郁闭度,选择林分郁闭度高、林内树冠交接重叠、自然稀疏明显、严重影响林内卫生和林分生长幼林,或林木分化较明显,自然整枝强烈的中龄林。
  根据小班调查及资源统计情况,按以上要求选择,安排抚育间伐地块及任务,本经理期规划抚育间伐总面积13799亩,用工41397工,其中前五年落实到小班地块,计7259亩,用工21777工。按林种分,用材林抚育间伐2182亩,间伐蓄积2077(立方米),需用工6546工;防护林抚育间伐11237亩,间伐蓄积8663(立方米),需安排用工33711工,具体详见表5—8、表5—9。
  五、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的对象是低产、慢生、劣质、低价值的林分。林分改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经济价值。茶山林场的林分虽然普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但多数为中幼林,而从目前情况看,中幼林,可通过抚育或抚育间伐逐渐提高林分生长,尤其是杉木及柳杉林,一些立地条件差的松木林可通过封山育林促进成林,而阔叶林作为公益林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而且一旦改造,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故本经理期暂不安排林分改造,如在本经理期内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如严重雪压、病虫害、火灾等),而使林相受到破坏,林分价值降低且通过其他营林措施无法改善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改造。
  六、封山育林规划
  封山育林是保护森林植被,促进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实际上是森林保护设计的一部分,在林场经营范围内作为公益林的防护林及灌木林和不进行抚育、采伐等经营措施的其他林分等都实行封山育林。在各林分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设训中。将完成幼林抚育间伐之间,抚育间伐完成至采伐利用之间的林分生长过程的日常管护都列入封山育林的范畴。封山育林按公益林封育5元/亩,年(根据国家林业局标准)计,共需投入1323050元。这部分投资由国家及省、县公益林补偿基金解决。其他林的封育按1元/亩年计,需58660元,这部分投资山林场自己解决,本经理期封山育林共需投入1381710元。
  七、森林保护设计
  森林保护必须贯彻“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做好防火、防盗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森林防火
  林场重视防火工作,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组织机构和防火设施等各方而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近年来没发生过森林火灾,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及时扑灭。切实做到“以防为主,积极消灭”。
  1.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在林区的交通要道,入山口设置防火宣传牌,组织职工和民工学习森林防火法规和林区用火、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提高和树立全民防火灭火观念,克服和消除轻视、麻痹思想。
  2.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和制度。林场成立了护林防火领导小组,由场长参加并负责,并有9人组成,负责日常的护林防火工作,制定了护林防火规章制度,山场护林防火领导小组督促和检查全场的森林防火工作,场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各林区、林点分片负责各责任区。
  3.完善林区防火设施。全场有防火线62.5公里,林场每年进行清理、修复做到每年打药水除草,三年开挖一次,平均每年用于修复防火线费用3.27万元,用于添置及维修防火设施2万元。切实做到有备而无患。
  (二)护林防盗
  林场多数林地处于茶山中上部,边缘与乡村山林紧密相连,边界线较长,盗伐林木的案件时有发生,护林防盗成为保护林场林木资源的重要工作,故必须落实措施,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林区、林点护林人员护林责任制。
  2.场部治保科与地方各级政府联系,了解情况,加强协作,共同搞好护林和各类案件查处工作。
  3.林场与边缘村签订护林联防公约,成立护林联防组织,实行国法与民约相结合的护林机制。
  4.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耕牛践踏。由于历史原因,林场周围村民有放牛上山无人看管的习惯,只要农忙季节一过,成群结队的牛群通常多达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践踏林地,危害幼林的现象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木的生长,要改变这种历史原因,往往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办到的,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护林意识,改变放牛上山的习惯,由放养变为圈养。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
  近些年,林场森林虫害较严重,据最近统计,受害面积达9000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8.0%,其中柳杉林7400亩,占柳杉林面积的97.7%,毛竹1400亩,占毛竹林面积的64.9%,金钱松200亩。主要病虫害种类有柳杉毛虫,毛竹叶野螟及金钱松新小卷蛾,对于如此严重的病虫害,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病虫害监测。病虫发生通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发生时往往在局部地方开始,故必须加强护林人员对病虫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并及时开展防治,把病虫消灭在萌芽时期。
  2.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护,及时清除枯立木、病死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对病虫害的自身防御能力。
  3.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一是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抑制单食性害虫的危害与蔓延;二是保护和招引益鸟,天敌,严禁乱捕乱猎,努力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4.积极开展化学防治。一旦病虫发生失控,化学防治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应掌握防治时机,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在前几年开展柳杉毛虫防治中,总结出烟雾剂喷烟防治具有花工省、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以后还应继续采用,并在实践中总结更有效的办法来。
  5.严格进行种苗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传播及蔓延。
  本经理期规划病虫害防治费50万元,平均每年5万元。
  八、种苗规划设计
  根据本经理期内造林规划设计的造林面积,按各造林树种的每亩需苗量加20%左右的保险系数计算需苗量,并参照林场以往育苗的每斤种子出苗量及每亩面积的产苗量计算种子量及育苗面积,本经理期共需苗木37.03万株,母竹1461株,林木种子78.34斤,育苗面积9.30亩,其中前5年需苗21.63万株,母竹789株,林木种子43.45斤,育苗面积5.30亩,详见表5—10。
  第七章 基本建设规划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机构改革,根据宁海县的打算,国营林场的改革将从2001年1月份启动,至11月底完成。因此,目前林场的打算是到机构改革后对基本建设进行具体立项,单报单批。本次经营方案的基本建设规划仅围绕以营林为基础,就满足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以及林场(或林区)生活所必须的基本建设项目提出一些规划性的安排,可根据林场的实际情况,分别轻重缓急逐步调整实施。
  一、林道规划
  林场现有林道27公里,在本经理期内规划每年维修一次,需经费10.8万元。另新规划林道7.1公里。岭脚林区:线路途径3林班24、23小班至4林班,约0.6公里。茶山林区:①途径7林班8、9小班,约0.6公里;②途径3林班4、2小班至岭脚林区2林班9小班约0.45公里;③途径3林班17、18小班约0.35公里;④途径2林班7、8、9、11小班约0.6公里;⑤途经4林班6、7、8小班至3林班23、24小班连接至场部林道约4.5公里,以上林道的规划线路均在森林规划利用图上标出,规划经费28.4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为39.2万元。
  二、防火线及防火设施规划
  本项规划已在森林保护规划中闸述,规划费用3.27万元。
  三、房屋维修规划
  林场现有总住房面积5020平方米,其中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房屋占42%,由于林场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危房面积达61.7%,本期规划每年维修费3万元,共计30万元。
  四、照明、通讯设备规划
  全场共有8门程控电话,线路长17公里,电力线路14公里,全场22个护林点,21个没有通电,20个没有通电话,本经理期规划12个护林点通电,7个通电话,预计费用32万元,平均每年投资3.2万元。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