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6
页码: 259-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自然资源丰富,景点密集,有桃花溪、茶山顶盆地、百丈岩、彭坑等景区。同时,茶山还拥有佛教、道教文化和龙文化等人文资源,以及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是全县最大有机望海茶生产基地。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旅游资源

内容

自然资源
  茶山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类别多样,景点密集,景观优美,形状奇特。境内有桃花溪、茶山顶盆地、百丈岩、彭坑等自然景区,景区既有连接交叉,景点又单成一体。
  桃花溪景区 有五鹰峰、观音岩、狮子岩、桃花坪、月边潭、美女潭、喜鹊潭、杜鹃岗、美女瀑、月边瀑、东滴水瀑布、西滴水瀑布等自然景点。
  五鹰峰(俗称五额头),位于桃花溪中段西侧,犹如五只老鹰在俯视大地。五座大岩崖连成一体,错落交叉凸显于桃花溪景区中段左侧。奇异凹凸的崖石多处生长常绿树木,崖石边上长着龙须草,犹如老鹰额头脖子上的羽毛,似迎宾之鹰,所以当地人称之为“五鹰峰”。
  观音岩,崖壑含翠。岩西棕褐色的洞隙,叫观音洞,有两间屋宇大小,是吸收灵气的罡风口。
  狮子岩即四鹰峰,站在杜鹃岗上看,形态酷如雄狮,其观音岩、狮子岩均以其形态相像而冠名。
  桃花坪位于西滴水以下美女潭之上地段,这里有一古村落遗址,地形较为平坦,林场职工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钱松,现已高耸云天,胸径在30~50厘米,春夏秋冬,树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秀色如画。原地住户在坪前坪后、溪畔路旁,遍植桃树,三月桃花盛开,红遍山岙,满园春色,桃花溪由此得名。
  月边潭、美女潭和喜鹊潭俗称茶山黑龙上、中、下三龙潭,明朝崇祯《宁海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篇记载:“东北九十里,三潭水色三色,中潭圆如井,上有飞瀑下泻,岩谷经屈,三叶屏风,上潭壁立不可登,以上三潭入祀典。”月边潭,又称黑龙潭上潭,位于现在月边护林点以下1公里,月边瀑之上,潭呈布袋状,里小外大,其上一瀑急冲而入,潭水汪汪一碧,深不可测。美女潭又称中潭,位于桃花坪下方,离林场场部2.6公里,潭圆,周边光滑,大如中等泳池,水清见底,龟鱼可数,上有美女瀑,流水潺潺,白如银练,是三个龙潭中最美的一个。喜鹊潭又称下潭,位于南腰附近,离林场场部2公里,上有喜鹊瀑,高50多米,两边悬崖峭壁,近处翠竹乔木参天,一瀑白练倾泻,响声如雷,潭水似墨,身处此地,上不见天,下不见底,险峻无比,即使盛夏也冷风嗖嗖。
  杜鹃岗,即从月边瀑起至五鹰峰的一座山岗,此处杜鹃茂盛,故称杜鹃岗。山岗在五鹰一峰至二峰之间生长着一丛树龄已150多年,蓬径达15平方米的杜鹃王。由于高山气温低,此处生长杜鹃比低山的杜鹃开花时间要晚近月余,待山下杜鹃花凋谢后,岗上杜鹃花开始吐芳,花盛之时杜鹃岗似一片红色的海洋。
  月边瀑、东滴水、西滴水三大瀑布均位于桃花溪中段,尤其是西滴水高百米有余,瀑布之上为火山口小盆地,盆地蓄积之水奔腾而下,水声回旋桃花溪峡谷,旋律优美,使人心旷神怡。到过此地的一位名士赞叹:桃花溪的岩崖奇异古怪,桃花溪的水碧波丽清,桃花溪的瀑布白如银练,桃花溪的潭自古出名,桃花溪的森林葱郁茂密。
  茶山顶盆地景区有大磨注、小磨注、七姐妹崖、笔岩尖、仙人棋盘、天池、南洞和北洞等景点。
  茶山盆地受港湾气候的影响,山上年平均气温13.5℃,仅高于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0.4℃,比宁海县城低2.7℃。有独特的小气候,在茶山盆地(东海云顶)常见的特色景观有雾山、云海、繁星、冰凌、雾凇等。
  磨注峰(摩柱峰),海拔872.6米,为茶山主峰。茶山倚三门湾和象山港之间,濒临东海,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山峰在云雾之上,恰似云顶,故当地又称东海云顶。夏季,东海云团西移受到高山阻挡,冷热气流对撞造成雷雨。凡在此时出现一种奇特的旋磨声天气现象。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春夏间雷雨倾注,上乃白日,但闻足下如旋磨之声。”雷声在大山深谷中回荡,似石磨旋转之声,故名大磨注。登临磨注峰,目视西北坡,一块巨石平拱,状如棋盘,传说仙人在此下棋,乐趣无穷,故称仙人棋盘。登峰南览白峤港和蛇蟠洋,人烟散浮,田园如画,公路如带,曲折绕山,海岸交汇,水天共色;西望杜鹃山,群山起伏,浮云飞渡,峰峙峥嵘,龙潭隐隐;北眺强蛟群岛、象山港湾,奉化山水,楼宇绿野星罗棋布,碧海之中岛礁星星点点,青山绿水平横天边,城廊隐现云中。
  天池(茶山上下两座水库),位于茶山盆地中心。因其地势高,故称天池。天池周边杨柳成荫,坪坛上长满小花绿草,一池湖水清澈明亮,池中野鸭成群,旁置凉亭曲桥和小木屋,整个天池显得潇洒俊逸,可谓:好风吹绉一池绿,百鸟点破千山青。
  南洞又称东洞,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盖苍山(茶山)之东二里曰七子梅山。山之东有月门洞。有东、西两洞,高广各丈许,相去二十丈。东洞口如月门,能容十余人,深约三丈,外有石屏障之,方正不偏,高广二十丈余。”今民众称羊祜洞。羊祜是西晋初期的一位名臣,任尚书右仆射,茶山流传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该洞右旁一块巨石自然对裂,状如刀砍斧劈,形成一线天,岩壁平整光滑。岩壁左边有一石洞,洞中泉水常流,正面朝南向阳开阔,洞下力洋水库与三门湾碧水如镜,谓风水宝地,后人为纪念羊祜,在此建亭立碑供奉。当地民众祭拜他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北洞距南洞北边200米,洞不大却精致玲珑,非常幽静清新。光绪《宁海县志》记述,称西洞(为今日之北洞)“西洞尤奇,中有生成石榻,深不可测,洞口易有石屏障之。如从洞石分擘,俗称仙人擘”。仙人擘周围盛长高山杜鹃,林下苔藓如茵,如一座红花绿叶丛中的优雅大型盆景。明代诗人刘月卿游西洞,咏诗一首:
  山深地阻路悬崖,涧水自流花自开。
  白石岗头逢荷筿,碧桃洞口见浮杯。
  饮泉鹿向云中去,采药人从海上来。
  自是蓬莱不知处,却思登陆有天台。
  百丈岩景区 内有百丈岩瀑布、回头狮子、飞龙峡、清水龙潭等景点。
  百丈岩瀑布,又名百丈水,位于百丈岩景区西面,茶山天池下方。百丈岩瀑布以其流水落差的高度而冠名,所谓百丈水其高度百米有余,此瀑布不仅落差高而且瀑面宽大,十分壮观。尤其是到冬天观看百丈水,冰凌挂满百丈岩,阳光下,银光闪闪。回头狮子位于百丈岩对面,形象雄伟高大,以其岩石形态而冠名。清水龙潭上方有三级瀑布,其落差虽不是很高,但流水随其溪状弯曲形成瀑布群,观赏性强。清水龙潭位于茶山水电站旁,潭深3米,被桥头胡周边民众作为祈水求雨之神潭,清澈见底,地形险峻,景色壮丽。
  彭坑景区 位于大磨注南麓,面积6481亩,以其茂密森林、竹海及幽谷诸景色为优,此区山青水秀,曲径通幽,环境净素,气候宜人,夏不闷热,冬少严寒,空气负氧离子和萜烯芳香物质含量高,清新怡神,目前尚无深度开发。
  人文资源
  佛教文化 茶山境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大磨注东北侧的山顶盆地上有茶山庵。古庵又称云峰庵。古庵几经沧桑,已破旧不堪。庵堂附近,残垣断壁,石板石柱随处可见。1995年2月,善男信女和林场老职工重新予以修建。据《茶山庵碑》载,“茶山庵建于明代,至今已600年有余”。茶山庵年久失修,到了清乾隆年间,茶山庵来了一位如海禅师,用石柱、石梁、石板等建筑材料重修了茶山庵,所以又名石板庵。彭坑林区有寺湾遗址,力洋村有圆通寺,宝岩村有宝岩寺。据清康熙《宁海县志》记载:“圆通寺位于宁海城东六十里茶山麓,贞元年中建,今徙西仓。宝岩寺东北30里茶山宋宝元中建,今废。”东仓林区有灵峰寺,周边还有慈云庵和慈云佛学院。
  道教文化 茶山又是历代道家修身养生之地,道教重养生炼气,好采气炼丹,历代道家以茶山为修炼养生的宝地,有不少道士、仙长来此云游、炼丹。南北朝著名道士“华阳真人”陶弘景,曾在茶山炼丹,并刻有“真逸”两字。道家追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崇尚自然规律,注重自然养生,吐故纳新,道教养生文化为现代森林保健游憩增加了传统文化及山水文化积淀。
  龙文化 茶山有很多龙的传说和有关龙的民间故事。高山峡谷有很多龙洞、龙潭。据清代康熙《宁海县志》记载:“茶山黑龙潭,东北九十里三潭水三色,中潭圆如井上有飞瀑下泻,崖谷结屈,三叶屏风,上潭壁立不可登。”在百丈水下的龙潭峡谷,有个清水龙潭,清水龙潭下方2里地有个100多户人口的龙潭村。过去每年都有附近的村民来茶山祭龙求雨,祈祷风调雨顺,特别是象山县来茶山黑龙潭求雨的队伍总是浩浩荡荡。在黑龙潭上潭至今还供奉着石雕宝亭,宝亭上方刻有“诚求必应”,中间刻有“赐茶山潭行雨龙王之位”,左右两边刻有“宝山圣水地,怕苦不必来”。
  茶文化 茶山盆地周边,山高雾重,终年云雾缭绕,产茶历史悠久。据宋代地方志《嘉定赤城志》和《宁海县志》记载,唐代宁海就有茶叶生产。宋代盛产茶叶,“茶山茶”品质上乘,号最珍,居贡品“日铸”上。
  茶山林场建场后,茶山人利用茶山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茶山盆地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80年,茶山林区发展茶叶近千亩,号称千亩高山茶园。1999年,茶山列为望海茶基地,成为全县最大有机望海茶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历史名茶——茶山茶,提高望海茶知名度,由茶山林场申报,宁波市人民政府在茶山盆地建立千年名茶“茶山茶”茶事碑。望海茶多次被评为国际金奖、获“浙江省首届十大名茶”等殊荣。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