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旅游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79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旅游开发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14
页码: 257-2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旅游开发依托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了一系列知名景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旅游开发

内容

茶山自然景观集山峰、岩洞、悬崖、湖泊、溪流、瀑布、云雾为一体,加之林场50余年的经营,山青林茂,植被丰富,类型多样。历史上,茶山地区佛教、道教文化发达。僧人在山顶盆地建造茶山庵,周边有圆通寺、宝岩寺、灵峰寺、慈云庵等。南北朝著名道士“华阳真人”陶弘景曾在茶山炼丹,并在山崖悬壁间题有“真逸”两字。茶叶历史悠久,宋代“茶山茶”品在“日铸”之上,其时被列为贡品。茶山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引起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00年,林场委托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调查,2002年规划设计,2005年3月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命名茶山桃花溪为省级森林公园。按照《宁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桃花溪森林公园为中心,包括慈云庵佛学院和许家山石头村等景点规划为宁海县东海云顶景区,即宁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一体二翼”中的“东翼”,2006年3月,东海云顶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动工建设。2007年4月,林场建成南入口接待区、桃花溪游览区、云顶山庄(茶山顶盆地)度假区,共投资1011.5万元(不包括力洋镇至云顶山庄公路建设投入)。2007年4月28日,东海云顶旅游景区开业。一年多来,东海云顶景区已接待游客3.3万人次,旅游收入146.3万元。
  第一节 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
  茶山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类别多样,景点密集,景观优美,形状奇特。境内有桃花溪、茶山顶盆地、百丈岩、彭坑等自然景区,景区既有连接交叉,景点又单成一体。
  桃花溪景区 有五鹰峰、观音岩、狮子岩、桃花坪、月边潭、美女潭、喜鹊潭、杜鹃岗、美女瀑、月边瀑、东滴水瀑布、西滴水瀑布等自然景点。
  五鹰峰(俗称五额头),位于桃花溪中段西侧,犹如五只老鹰在俯视大地。五座大岩崖连成一体,错落交叉凸显于桃花溪景区中段左侧。奇异凹凸的崖石多处生长常绿树木,崖石边上长着龙须草,犹如老鹰额头脖子上的羽毛,似迎宾之鹰,所以当地人称之为“五鹰峰”。
  观音岩,崖壑含翠。岩西棕褐色的洞隙,叫观音洞,有两间屋宇大小,是吸收灵气的罡风口。
  狮子岩即四鹰峰,站在杜鹃岗上看,形态酷如雄狮,其观音岩、狮子岩均以其形态相像而冠名。
  桃花坪位于西滴水以下美女潭之上地段,这里有一古村落遗址,地形较为平坦,林场职工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钱松,现已高耸云天,胸径在30~50厘米,春夏秋冬,树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秀色如画。原地住户在坪前坪后、溪畔路旁,遍植桃树,三月桃花盛开,红遍山岙,满园春色,桃花溪由此得名。
  月边潭、美女潭和喜鹊潭俗称茶山黑龙上、中、下三龙潭,明朝崇祯《宁海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篇记载:“东北九十里,三潭水色三色,中潭圆如井,上有飞瀑下泻,岩谷经屈,三叶屏风,上潭壁立不可登,以上三潭入祀典。”月边潭,又称黑龙潭上潭,位于现在月边护林点以下1公里,月边瀑之上,潭呈布袋状,里小外大,其上一瀑急冲而入,潭水汪汪一碧,深不可测。美女潭又称中潭,位于桃花坪下方,离林场场部2.6公里,潭圆,周边光滑,大如中等泳池,水清见底,龟鱼可数,上有美女瀑,流水潺潺,白如银练,是三个龙潭中最美的一个。喜鹊潭又称下潭,位于南腰附近,离林场场部2公里,上有喜鹊瀑,高50多米,两边悬崖峭壁,近处翠竹乔木参天,一瀑白练倾泻,响声如雷,潭水似墨,身处此地,上不见天,下不见底,险峻无比,即使盛夏也冷风嗖嗖。
  杜鹃岗,即从月边瀑起至五鹰峰的一座山岗,此处杜鹃茂盛,故称杜鹃岗。山岗在五鹰一峰至二峰之间生长着一丛树龄已150多年,蓬径达15平方米的杜鹃王。由于高山气温低,此处生长杜鹃比低山的杜鹃开花时间要晚近月余,待山下杜鹃花凋谢后,岗上杜鹃花开始吐芳,花盛之时杜鹃岗似一片红色的海洋。
  月边瀑、东滴水、西滴水三大瀑布均位于桃花溪中段,尤其是西滴水高百米有余,瀑布之上为火山口小盆地,盆地蓄积之水奔腾而下,水声回旋桃花溪峡谷,旋律优美,使人心旷神怡。到过此地的一位名士赞叹:桃花溪的岩崖奇异古怪,桃花溪的水碧波丽清,桃花溪的瀑布白如银练,桃花溪的潭自古出名,桃花溪的森林葱郁茂密。
  茶山顶盆地景区有大磨注、小磨注、七姐妹崖、笔岩尖、仙人棋盘、天池、南洞和北洞等景点。
  茶山盆地受港湾气候的影响,山上年平均气温13.5℃,仅高于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0.4℃,比宁海县城低2.7℃。有独特的小气候,在茶山盆地(东海云顶)常见的特色景观有雾山、云海、繁星、冰凌、雾凇等。
  磨注峰(摩柱峰),海拔872.6米,为茶山主峰。茶山倚三门湾和象山港之间,濒临东海,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山峰在云雾之上,恰似云顶,故当地又称东海云顶。夏季,东海云团西移受到高山阻挡,冷热气流对撞造成雷雨。凡在此时出现一种奇特的旋磨声天气现象。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春夏间雷雨倾注,上乃白日,但闻足下如旋磨之声。”雷声在大山深谷中回荡,似石磨旋转之声,故名大磨注。登临磨注峰,目视西北坡,一块巨石平拱,状如棋盘,传说仙人在此下棋,乐趣无穷,故称仙人棋盘。登峰南览白峤港和蛇蟠洋,人烟散浮,田园如画,公路如带,曲折绕山,海岸交汇,水天共色;西望杜鹃山,群山起伏,浮云飞渡,峰峙峥嵘,龙潭隐隐;北眺强蛟群岛、象山港湾,奉化山水,楼宇绿野星罗棋布,碧海之中岛礁星星点点,青山绿水平横天边,城廊隐现云中。
  天池(茶山上下两座水库),位于茶山盆地中心。因其地势高,故称天池。天池周边杨柳成荫,坪坛上长满小花绿草,一池湖水清澈明亮,池中野鸭成群,旁置凉亭曲桥和小木屋,整个天池显得潇洒俊逸,可谓:好风吹绉一池绿,百鸟点破千山青。
  南洞又称东洞,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盖苍山(茶山)之东二里曰七子梅山。山之东有月门洞。有东、西两洞,高广各丈许,相去二十丈。东洞口如月门,能容十余人,深约三丈,外有石屏障之,方正不偏,高广二十丈余。”今民众称羊祜洞。羊祜是西晋初期的一位名臣,任尚书右仆射,茶山流传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该洞右旁一块巨石自然对裂,状如刀砍斧劈,形成一线天,岩壁平整光滑。岩壁左边有一石洞,洞中泉水常流,正面朝南向阳开阔,洞下力洋水库与三门湾碧水如镜,谓风水宝地,后人为纪念羊祜,在此建亭立碑供奉。当地民众祭拜他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北洞距南洞北边200米,洞不大却精致玲珑,非常幽静清新。光绪《宁海县志》记述,称西洞(为今日之北洞)“西洞尤奇,中有生成石榻,深不可测,洞口易有石屏障之。如从洞石分擘,俗称仙人擘”。仙人擘周围盛长高山杜鹃,林下苔藓如茵,如一座红花绿叶丛中的优雅大型盆景。明代诗人刘月卿游西洞,咏诗一首:
  山深地阻路悬崖,涧水自流花自开。
  白石岗头逢荷筿,碧桃洞口见浮杯。
  饮泉鹿向云中去,采药人从海上来。
  自是蓬莱不知处,却思登陆有天台。
  百丈岩景区 内有百丈岩瀑布、回头狮子、飞龙峡、清水龙潭等景点。
  百丈岩瀑布,又名百丈水,位于百丈岩景区西面,茶山天池下方。百丈岩瀑布以其流水落差的高度而冠名,所谓百丈水其高度百米有余,此瀑布不仅落差高而且瀑面宽大,十分壮观。尤其是到冬天观看百丈水,冰凌挂满百丈岩,阳光下,银光闪闪。回头狮子位于百丈岩对面,形象雄伟高大,以其岩石形态而冠名。清水龙潭上方有三级瀑布,其落差虽不是很高,但流水随其溪状弯曲形成瀑布群,观赏性强。清水龙潭位于茶山水电站旁,潭深3米,被桥头胡周边民众作为祈水求雨之神潭,清澈见底,地形险峻,景色壮丽。
  彭坑景区 位于大磨注南麓,面积6481亩,以其茂密森林、竹海及幽谷诸景色为优,此区山青水秀,曲径通幽,环境净素,气候宜人,夏不闷热,冬少严寒,空气负氧离子和萜烯芳香物质含量高,清新怡神,目前尚无深度开发。
  人文资源
  佛教文化 茶山境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大磨注东北侧的山顶盆地上有茶山庵。古庵又称云峰庵。古庵几经沧桑,已破旧不堪。庵堂附近,残垣断壁,石板石柱随处可见。1995年2月,善男信女和林场老职工重新予以修建。据《茶山庵碑》载,“茶山庵建于明代,至今已600年有余”。茶山庵年久失修,到了清乾隆年间,茶山庵来了一位如海禅师,用石柱、石梁、石板等建筑材料重修了茶山庵,所以又名石板庵。彭坑林区有寺湾遗址,力洋村有圆通寺,宝岩村有宝岩寺。据清康熙《宁海县志》记载:“圆通寺位于宁海城东六十里茶山麓,贞元年中建,今徙西仓。宝岩寺东北30里茶山宋宝元中建,今废。”东仓林区有灵峰寺,周边还有慈云庵和慈云佛学院。
  道教文化 茶山又是历代道家修身养生之地,道教重养生炼气,好采气炼丹,历代道家以茶山为修炼养生的宝地,有不少道士、仙长来此云游、炼丹。南北朝著名道士“华阳真人”陶弘景,曾在茶山炼丹,并刻有“真逸”两字。道家追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崇尚自然规律,注重自然养生,吐故纳新,道教养生文化为现代森林保健游憩增加了传统文化及山水文化积淀。
  龙文化 茶山有很多龙的传说和有关龙的民间故事。高山峡谷有很多龙洞、龙潭。据清代康熙《宁海县志》记载:“茶山黑龙潭,东北九十里三潭水三色,中潭圆如井上有飞瀑下泻,崖谷结屈,三叶屏风,上潭壁立不可登。”在百丈水下的龙潭峡谷,有个清水龙潭,清水龙潭下方2里地有个100多户人口的龙潭村。过去每年都有附近的村民来茶山祭龙求雨,祈祷风调雨顺,特别是象山县来茶山黑龙潭求雨的队伍总是浩浩荡荡。在黑龙潭上潭至今还供奉着石雕宝亭,宝亭上方刻有“诚求必应”,中间刻有“赐茶山潭行雨龙王之位”,左右两边刻有“宝山圣水地,怕苦不必来”。
  茶文化 茶山盆地周边,山高雾重,终年云雾缭绕,产茶历史悠久。据宋代地方志《嘉定赤城志》和《宁海县志》记载,唐代宁海就有茶叶生产。宋代盛产茶叶,“茶山茶”品质上乘,号最珍,居贡品“日铸”上。
  茶山林场建场后,茶山人利用茶山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茶山盆地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80年,茶山林区发展茶叶近千亩,号称千亩高山茶园。1999年,茶山列为望海茶基地,成为全县最大有机望海茶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历史名茶——茶山茶,提高望海茶知名度,由茶山林场申报,宁波市人民政府在茶山盆地建立千年名茶“茶山茶”茶事碑。望海茶多次被评为国际金奖、获“浙江省首届十大名茶”等殊荣。
  第二节 规划开发
  规划
  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奇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起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关注。为促进宁海县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县政府希望林场做好茶山旅游的前期准备工作。2000年下半年,林场委托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到茶山林场实地进行调查勘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走遍了茶山的山山水水,基本摸清林场的地形地貌、森林状况,对茶山境内的自然景色有了深刻的认识。2002年,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始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以林场的岭脚、茶山和彭坑3个林区的辖区为基础,桃花溪为中心,编写了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规划依据与原则、总体布局、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旅游线路规划、植物景观规划、保护工程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估等13个部分,于2005年2月形成8.2万字的《浙江宁海桃花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书。2月5日,宁海县人民政府以(宁政函〔2005〕3号)文件,附《桃花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书》上报浙江省林业厅,要求同意批准建立宁海桃花溪森林公园。浙江省林业厅于2005年3月15日,以(浙造函〔2005〕26号)文件批准同意建立桃花溪森林公园,并命名桃花溪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4月29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县长马晓晖在县农林局局长金伟平的陪同下,到茶山林场调研望海茶生产基地。在听取场长邬福兴的工作汇报后,马晓晖对桃花溪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发生浓厚兴趣,希望茶山林场充分利用现成的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周边大中城市游客,为宁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并明确表示,建设资金可以由县政府牵头组建股份公司,开发桃花溪森林公园,并由县政府出资拓宽修建茶山公路。
  5月10日,县政府组织召开茶山旅游开发协调会议,马晓晖县长亲自主持会议。他分析了茶山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现状,认为开发时机已日趋成熟,希望在开发定位上以保护性为主,重点建设云顶山庄、桃花溪,逐步建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重点的旅游区。会议确定旅游开发由宁海县茶山林场、宁海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宁海县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各出资100万元,组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县交通局尽快筹集资金,力争年底前建成岭脚至茶山林区长11公里宽5米的柏油公路。分管旅游工作的徐文副县长、农林局、旅游局、科技园区、交通局、建设局、力洋镇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根据县政府关于茶山旅游开发协调会议精神,由农林局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协商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筹建等事宜。经过筹划等各方面准备,7月6日,在县农林局召开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会议,选举产生邬福兴、徐创荣、潘圣法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并推选林场场长邬福兴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法人代表)兼任公司总经理。推选严艳明、柴盛岚、杨华为公司监事会成员,柴盛岚为监事会召集人。2005年8月13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在杭州金川宾馆召开浙江宁海桃花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会议,邀请国家林业部华东林业规划设计院院长傅宾领、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陈国富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评审。与会者对规划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论证,最终顺利获得通过。在此基础上,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15日委托宁波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对东海云顶旅游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该公司主要规划设计了景区的南入口、桃花溪游步道、云顶山庄休闲、度假会议中心。10月,又委托杭州城建园林设计院对景区的一期工程中各个景点进行施工设计。
  开发
  按照县政府要求,工程建设由林场自行组织,并要求在2006年“十一”黄金周开业。2006年3月20日,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规划和施工图纸的要求,组织安排工程施工。除本场职工能完成的一般性项目外,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按照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由中标单位按图施工,严控质量,保质按时完成。场领导实行分项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监理。任命林场副场长杨宏如为南入口工程建设负责人;副场长顾贤可为云顶山庄工程建设负责人;孔令康为桃花溪游步道、石拱桥工程建设负责人;林国良为五鹰峰悬崖钢结构游步栈道、竹木桥工程负责人。上述工程在落实责任人后,迅速动工,力洋到景区南入口(林场场部)、景区南入口至云顶山庄(茶山林区)的公路扩建工程同时动工。工程开工后,得到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原辅材料供应及时,生产安全措施落实,工程进展比较顺利。6月22日,县长马晓晖、副县长徐文带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邬汝跃、县农林局局长金伟平、副局长邵成宗以及县科技工业园区、县旅游局、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供电局、县电信局、浙江移动公司宁海分公司、中国联通宁海分公司、力洋镇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到东海云顶旅游景区检查各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展情况。晚上,在茶山林区召开工程建设协调会议,马晓晖肯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等工作,说:“东海云顶旅游景区是县政府投资开发的第一个国有景区,对于推动宁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如期完成景区建设。”要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各自分工的职责,齐心协力,把东海云顶开发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并明确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总体工作由徐文副县长牵头,县农林局为主负责,各相关单位配合。凡涉及相关重大问题,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有关规定,由各股东单位商量解决。要求在2006年10月1日必须开始试营业。在资金问题上由县政府投入500万元,计划6月下旬到位300万元,8月再到位200万元,其余由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向银行贷款或融资。
  2006年8月19日,为落实县政府协调会精神,加快东海云顶旅游景区建设,县农林局召开党委扩大会,金伟平局长主持。研究了如何抓好工程质量、加强领导,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决定成立农林局东海云顶旅游开发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林伟平、邵成宗、魏人彪、邬汝生、吕聚军等同志组成,林伟平为负责人。旅游开发工作指导小组建立后,在工作上及时地进行了指导,对保证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展以及资金的运用起到了推动和监督的作用。
  实现景区按时试营业,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向宁海县物价部门请示,要求审批旅游门票价格。2006年9月6日,宁海县物价局以(宁价〔2006〕51号)文件批复,同意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关于要求确定东海云顶旅游区门票等收费价格的请示》。1.东海云顶旅游区门票50元/人。2.景区停车场收费标准:①小车(5座以下含5座)5元/车次;②中巴车(20座以下含20座)10元/车次;③大巴(20座以上)15元/车次。
  由于政府主管领导的人事变动,相关衔接工作未能及时跟进,资金难以按时到位,延误了原定于2006年12月1日的试营业时间。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各项工程仍然有序地推进。
  第三节 旅游设施
  2006年12月,全长20.1公里宽5米的力洋至云顶山庄(茶山林区)的水泥、柏油公路全线完工(力洋镇至景区南入口为水泥路面,景区南入口至云顶山庄为柏油路面),并通过验收。移动、联通的机站相继建成开通。至2007年4月,桃花溪至五鹰峰长2800米的游步道全线完工,其中鹅卵石路面有1160米,碎石、条石路580米,水泥台阶325米。在月边瀑至五鹰峰悬崖峭壁上,建造了钢架木栈道264米(采用钢架结构,在悬崖上打洞搭建,并铺上了木板)。喜鹊潭混凝土栈道,长71.6米。在桃花溪入口处和喜鹊瀑下方分别建造了两座石拱桥,分别冠名“福星桥”、“喜鹊桥”。两桥长度分别为17.7米与19米,高度分别为8.5米与8.05米,宽度均为2.55米。桥梁使用天台红石条垒拱,青石雕花板护栏,雄伟庄重,气派豪华。建成钢结构木桥1座,长13.9米,宽1.48米;竹桥4座。其中,1座竹桥建在桃花坪,长12.6米,宽2.6米,高3.2米,竹桥原料就地取材,全部使用大毛竹建成,精致玲珑,体现自然特点,又反映原始风貌,别具一格。在喜鹊潭边和五鹰峰顶修建了石凉亭各1座,喜鹊潭边是二层六角红石凉亭,高8.5米,中间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息。五鹰峰顶是单层六角红石凉亭,设有石桌、石凳。沿途设有4个休息场所,供游客休息的石桌、石凳40余件。在西滴水下方和五鹰峰中段建有两个较大休息场所,配有小卖部、环保厕所,还有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在西滴水下方的休息场地上用毛竹建成了长42米,面积366平方米的“真逸轩”长廊。廊中设两排靠背长竹椅。竹长廊设计精湛,建造奇特灵巧,具有江南庭院楼阁之美。
  在茶山盆地中心建成云顶山庄(准三星级宾馆),设有标房29间,套房2间,建筑面积1206平方米;建成528平方米会议中心,会议中心有大、中、小3个会议室,大会议室能容纳120人,并兼有卡拉OK功能,中会议室可供40~60人活动;建成708平方米的餐厅,餐厅分两层,上层有9个包厢,下层一个大厅,具有200人同时用餐的功能;建成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棋牌小木屋9座;在茶园中新置六角石凉亭两座。在天池四周,垒砌池岸,卵石铺平路面;建成环天池游步道,池旁建成品茗屋和烧烤房。建成南洞景点580米的游步道。游步道用一色红石板铺成,南洞口建造了翘角凉亭1座,凉亭下建成上下两级平台,平台上有红石雕刻护栏。建成山庄广场,面积13530平方米。广场中心地面铺设彩砖,一块重达47吨的花岗岩巨石屹立在广场中间,巨石正中刻有“东海云顶”四个大字,供游客拍照留念。此外,还改造更新了饮用水的设备和用电设备。2006年9月初,景区的南入口工程竣工,高大的门楼上悬挂着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之弟沙更世题写的“东海云顶”四个大字。与南入口同时建成的还有售票处、检票口、游客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景区南入口、桃花溪入口处装缀草坪,营造风景林带。在南入口处、桃花溪入口处、五鹰峰顶和云顶山庄建成4个停车场,可同时停放大小汽车百余辆,至此,东海云顶景区一期的各项工程已建成。2007年4月25日,县旅游局召集县农林局、县安全监督局、县发展与改革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和工商局等部门,对东海云顶旅游区一期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通过实地踏看,认为旅游区各项工程已完成,质量合格,功能定位准确,接待设施完善。相关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符合营业条件,一致同意试营业。
  2007年4月28日上午,东海云顶旅游区举行开游典礼,南入口悬挂“桃花溪畔寻真逸,百丈瀑前煮贡茶”彩幅,景区内彩旗飘扬。宁波市林业局局长胡剑辉、宁海县委副书记谢群华、县人大副主任张兴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邬汝跃、县政协副主席张水仙、县农林局局长冯继红和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等出席了开游典礼。上午9时,谢群华副书记宣布东海云顶旅游区开业,东海云顶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邬福兴致欢迎辞,欢迎各位嘉宾莅临,胡剑辉局长、邬汝跃副县长分别代表市林业局和县人民政府致辞表示祝贺。开游仪式后,举办了登山比赛、茶艺表演、“放歌云顶”等系列活动。出席开游仪式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有500余人。宁波电视台、《宁波晚报》、《宁海报》、宁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参加了开游活动,并对开游仪式等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第四节 经营管理
  东海云顶景区的硬件设施(景点、交通、卫生、环保、用水、用电)建设比较完备。开业后,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强软件(经营方法、管理体制)建设,公司下设“一办二处一部”,即公司办公室、南入口管理处、云顶山庄管理处和财务部。办公室协助公司综合协调各处、部相关事务工作,兼营销业务,由童强富为主任;南入口管理处负责游客集散,门票销售和游客的安全保卫,兼管桃花溪景区游步道的维护和日常卫生工作,由林国良为主任;云顶山庄管理处除负责云顶山庄,及天池周边游客的安全保卫和日常卫生工作外,着重管理区内宾馆旅客的住宿和餐饮业务,以及商务会议的接待安排,由孔令康为主任。2007年4月28日开业后,宾馆、餐厅与会议中心承包给谢时忠,承包期限3年,自2007年4月28日起到2010年4月27日止,每年上交公司50.28万元。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财务收入与支出,资金使用与成本核算,业务报销,催缴承包款等日常财务工作,由谢锦君负责。
  东海云顶旅游自开业以来至2008年底,20个月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平均每月接待1650人次,门票收入62.5万元,住宿餐饮上交款83.8万元,共收入146.3万元,旅游收入平均每月7.32万元。
  扩大旅游范围,增加旅游景点,是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拟进一步开发大磨注、百丈岩和彭坑景点;扩建宾馆,增添相关旅游设施,突出避暑休闲特色,使其真正成为宁波乃至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休闲度假和避暑的后花园。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