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矿产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矿产开发
分类号: F416.1
页数: 8
页码: 167-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叶蜡石矿位于茶山水库至青岩头,1969年发现,1991年经勘探确认具有开采价值。矿石质量中等,储量50万吨以上。叶蜡石用途广泛,茶山叶蜡石质量符合国内外用户要求。矿区共圈定5个叶蜡石小矿体,主要成分为叶蜡石、石英等。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矿产开发

内容

矿产资源
  茶山叶蜡石矿,位于茶山水库至青岩头一带。该矿床于1969年建造茶山水库时发现,因行业不同和种种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开采。1991年,经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勘探,初步查明叶蜡石矿的分布范围、储存规模和矿石质量,勘探资料表明,矿石质量中等,有一定的储量和远景,具有开采利用价值,一旦开发即可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1年4月,林场与宁波华夏地质矿产技术开发公司签订了《关于进行宁海县茶山叶蜡石矿普查地质工作协议》,开始对茶山的矿产资源进行详细勘探。
  根据1991年9月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提交的《浙江省宁海县茶山叶蜡石矿检查小结资料》,认为茶山叶蜡石矿呈平缓的向斜构造形式产出,向斜南翼经探槽和地质观察点控制,矿层长800米,其中400米矿层直接裸露地表,适合露天开采。向斜北翼矿层露长250米,向斜西端倾波端,叶蜡石矿化带长约300米,矿层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出,矿层厚度经控制平均为3米左右,最大厚度为5米以上,初步估计矿区地质储量为50万吨以上,其中4.8万吨可靠储量适合露天开采。
  矿石质量经刻槽取样测试分析,三氧化二铝>21%;三氧化二铁≤0.5%;氧化钾+氧化钠为0.8%;二氧化钛≤0.3%;二氧化钙>2%,矿石属中等品位,商业上属Ⅱ级品的叶蜡石矿床。
  为全面搞清矿石储藏量,控制矿山范围,1992年,林场和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协商,根据国家、集体共同投资进行地质勘察的精神,签订了协议,由省第五地质大队继续投资3.6万元,在1992年继续扩大范围进行找矿,林场承担1500立方米的探槽工程费用,配合地质大队进行勘察工作。勘察成果部分有偿提供林场使用。其次,确保开采过程中的资源可靠性,林场又与地质大队签订了技术咨询合同。
  叶蜡石用途极其广泛,主要应用于陶瓷、建材、橡胶、玻璃、化工、医药、纺织、制糖等10余个工业部门,对外出口于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叶蜡石矿开采前,林场多次走访了几个有关叶蜡石使用单位,如中外合资奉化宏基陶瓷工业公司、宁波现代陶瓷公司等,上述2个公司叶蜡石年用量达上万余吨,且货源紧缺。仅宁海县橡胶工业填料年需要量达2000余吨,优质填料从外地供货,而茶山叶蜡石则是橡胶业的优良填料之一。
  茶山叶蜡石的质量符合国内外用户Ⅱ级品的要求。国内外对叶蜡石的需求日益增加,销售形势乐观,林场如果投产,销售渠道完全能够打开。矿体特征
  矿区中叶蜡石矿赋存于上侏罗统祝村组第二岩性段上部及第四岩性段下部之火山碎屑岩蚀变带中,共圈定了5个叶蜡石小矿体,分别编号为I—1、I—2、Ⅱ、Ⅲ、Ⅳ。
  I号矿体
  分布于矿区东部简易公路边610米高地小山包上,由TC101和CK1采坑及BT1、BT2控制。矿体又分两个小矿体I—1和I—2,地表间隔为平距20米。
  I—1矿体呈似层状,矿体裸露地表,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的半个椭圆形,矿体总体倾向北70°~80°东,倾角7°~15°,局部倾向310°~320°,底板标高590~610米之间,矿体长45米,宽20米,矿体厚度1.39~4.81米,平均3.24米。
  矿石品位Al2O3最高为27.8%,最低为20.47%,平均25.11%,Fe2O3含量为0.45%~0.6%,平均0.51%,K2O含量变化较大从0.9%~3.77%,平均2.23%,Na2O含量在0.1%~0.37%,平均0.2%,SiO2含量60.54%~73.02%,平均66.2%。
  矿石主要矿物组分根据样品X-衍射测试计算,叶蜡石含量约54%,伊利石含量约44%,石英含量约2%,并含微量绢云母、蒙脱石。矿石白度(W)为89.88%。
  I—2矿体分布于I—1矿体西侧,由BT1、BT2控制,地表呈北东走向的似脉状,长约50m,矿体倾向130°~﹣140°,倾角39°~45°,矿体最长延深15米,地表出露标高605米,矿体厚度1.31~1.84米,平均1.76米。
  矿石品位A12O3含量25.35%~29.04%,平均含量27.2%,Fe2O30.15%~0.88%,平均0.69%,K2O含量0.81%~1.05%,平均0.93%,Na20含量在0.12%~0.18%,平均0.15%,SiO2含量60.94%~66.86%,平均含量63.90%。
  矿石主要矿物组分为叶蜡石、石英,次为伊利石、高岭石等。
  Ⅱ号矿体
  分布于TC201槽和CK2采坑中,矿体地表呈透镜状,北东向展布,出露长约60米,控制长30米。倾向135°左右,倾角80°~84°。矿体地表出露标高610米。工程中矿体最大厚度为8.0米,平均厚度3.14米,控制延深约12米。
  矿石品位A12O3含量18.08%~25.13%,平均含量22.90%,Fe2O3含量0.18%~0.6%,平均0.37%,K2O含量0.04%~1.2%,平均0.19%,Na2O含量0.09%~0.15%,平均0.1%,SiO2含量67.76%~76.76%,平均70.59%。据采坑底部观察该矿体,向深部叶蜡石品位有变富趋势。矿石矿物主要为叶蜡石,据样品X-衍射分析计算叶蜡石含量约占59%,石英约41%,痕量绢云母、勃姆石。
  Ⅲ号矿体
  分布于TC302槽及其走向槽中,地表呈北东走向的不规则透镜状、脉状,出露长约70米。矿体倾向148°~160°倾角800,矿体控制延深12米,出露标高600米左右。矿体最大厚度为16.12米,平均厚度4.85米。
  矿石品位A12O3含量16.83%~32.83%,平均28.11%,Fe2O3含量0.40%~2.02%,平均1.02%,K20含量0.12%~1.42%,平均0.55%,Na2O含量0.09%~0.24%,平均0.14%,SiO2含量54.14%~77.24%,平均61.74%。
  主要矿物组分叶蜡石,少量高岭石,微量勃姆石,痕量石英。
  Ⅳ号矿体
  位于TC401槽中,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地表出露长23米。矿体倾向332°,倾角52。控制延深6米。出露标高600米左右,矿体厚度3.86米,平均厚度2.18米。
  矿石品位A12O3含量17.20%~24.82%,平均21.74%,Fe2O3含量0.15%~0.68%,平均0.39%,K2O含量0.04%~0.42%,平均0.12%,Na2O含量0.08%~0.15%,平均0.11%,SiO2含量69.28%~78.18%,平均72.49%。
  矿石矿物主要为叶蜡石,石英为少量至微量,微量勃姆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在上述矿体的外围及断裂蚀变带中,尚赋存有低品位叶蜡石矿。如分布于Ⅱ号矿体南东侧的次生石英岩化蚀变岩,TC102槽西端,TC301槽东端及F5断裂构造带中,矿体大致呈似层状,脉状分布,其规模未作圈定。矿石品位以TC301槽为例,A12O3含量14.5%~17.43%,Fe2O3含量0.38%~0.8%,K2O含量0.1%~2.5%,Na2O含量0.09%~0.33%。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叶蜡石、高岭石等。矿区外围也存在低铝叶蜡石矿,因未做地质工作,情况不详。矿石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
  (一)矿石矿物组份
  各矿体中矿石经红外光谱,X-衍射、差热分析手段,确定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勃姆石、绿泥石、绢云母等黏土矿物。主要含铁、钛矿物有钛铁矿、镜铁矿等。
  1.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叶蜡石
  呈浅灰绿色、浅黄绿色、灰白色、乳白色,蜡状光泽,具滑腻感,硬度1~2,镜下观察正突起低,干涉色达Ⅱ~Ⅲ级,呈显微鳞片状集合体分布。其晶体结构属2:1型二八面体层状结构。
  叶蜡石的红外光谱曲线特征以TC401-H2样品中比较标准(图17—1至图7—2),由图可见在(OH)伸缩振动带内,出现两个吸收带,高频区呈现谷形尖锐而为叶蜡石所特有的3675厘米﹣1,强吸收带和3340厘米﹣1处呈谷形平缓宽吸收带,而在中低频区出现的490厘米﹣1、520厘米﹣1、5450厘米﹣1、580厘米﹣1强吸收带,吸收率数目和强度均反映了茶山叶蜡石红外光谱吸收带数目多而尖锐,表明其结晶良好。但有些样品中叶蜡石的红外光谱线,由于受石英等其他矿物干扰,其特征不甚明显。在X-衍射谱线中,叶蜡石最强的衍射峰有d(002)9.24×10﹣10米,d(004)4.21~4.59×10﹣10米,d(111)4.17~4.19×10﹣10米,d(006)3.068×10﹣10米,d(200)2.54×10﹣10米,d(202)2.416×10﹣10米,峰形尖锐,且双侧对称,说明叶蜡石的结晶程度可能较好,有序度高。在差热曲线中,在621℃和640℃有两个平缓的脱羟吸热谷,热失重曲线表明从558℃开始缓慢脱水,到938℃时,脱水量从3.21%~4.91%。而放热峰不明显(图7—3~图7—4)。
  石英
  矿石中的石英有次生石英和原岩残留斑晶(或晶屑)石英两种形式,前者多呈隐晶质——微晶质粒状,与叶蜡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矿物伴和一起。后者呈熔蚀状,粒径相对较大。一般在0.1~0.5毫米。
  其他黏土矿物
  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勃姆石,次要有绿泥石、蒙脱石等。
  2.有害组分及其特征
  叶蜡石矿石中有害组分主要有黄铁矿、钛铁矿、镜铁矿等,靠近地表矿石中多见褐铁矿。上述矿物在矿石中一般含量甚微,仅局部分布于叶蜡石矿体边缘及断裂破碎带中,并呈星散状,星点状及浸染状分布。
  (二)矿石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各矿体主要化学成分列于表7—2。
  区内矿石总体上看应为中高铝叶蜡石,SiO2/A12O3,比值变化在2.19~3.34,变幅不大。
  由于各个矿体规模均小,延深均浅,矿石的化学成分沿走向的变化不明显,地表观察变化也不大,其中TiO2、Na2O较为稳定,一般变化系数在0.1%~0.5%之间。
  开采与利用
  1992年4月,林场报告宁海县林业特产局及相关部门,申请对茶山叶蜡石进行开采。是月,宁海县地质矿产管理处,县林业特产局同意林场建立叶蜡石矿,批准开采并划定开采范围。陈梦才任茶山叶蜡石矿矿长,在当地工商部门进行独立工商登记,注册资金4万元,由场部划资,实行单独核算,单独开户。1993年3月,副场长杨宏如兼任矿长。1993年11月,林场与宁福经营公司合股,成立宁海无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朱小富为董事长,胡鹏华为总经理。1994年3月1日起,公司每年向林场上交利润,数额按销售额计算(即按税务发票的2.5%;矿石价格按同等价格优先出售给该公司)。厂房由林场向公司出租,年租费为2万元。
  1994年9月,林场与桥头胡石粉厂签订矿山开采协议书,共同开发茶山叶蜡石矿5号矿点。1996年7月,茶山叶蜡石矿1号、3号、4号矿点部分承包给宁海县矿业公司矿产品经营部开采。叶蜡石主要销往磐安、慈溪、奉化、宁波、上虞等地。1997年4月,茶山叶蜡石矿被列入宁海县劳动部门首批颁发具有《安全条件合格证》的企业。
  茶山叶蜡石矿自1993年投产以来,林场将其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年平均开采叶蜡石1万余吨,累计开采10.6万吨,销售额616.19万元,年利润在30万左右,叶蜡石为林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由于茶山被列入建造抽水蓄能电站和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上级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开采茶山叶蜡石矿,导致林场的经济收入大幅减少。9月,本场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给予补助的请示。这一请示获得县政府批准,由县财政每年给予林场20万元的经济补助,以弥补停止叶蜡石矿开采的损失。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