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5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分类号: S763
页数: 4
页码: 116-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域林木病虫害种类繁多,茶山林场面临严重挑战。林场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人工捕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有效应对了病虫害威胁。同时,加强监测、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和保护益鸟等,共投入81万元防治经费,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病虫害防治

内容

据县林业部门的普查资料,宁海县域有林木病害42种。虫害19目、101科、1034种。害虫天敌8目、33科、175种。常见病害有:叶枯病、黄化病、炭疽病、桑黑白粉病等。常见虫害有:赭色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卷叶蛾、白蚁、黄叶虫、尺蠖、毛虫、天牛、蚧壳虫、桑螟等。主要几种病虫害
  茶山林场林木常见病害有:黄化病、炭疽病、褐斑病、煤污病、枯梢病等。虫害主要有:柳杉毛虫、拟松材线虫、金钱松小卷蛾、松梢螟蛾、白蚁、杉天牛、尺蠖、蚧壳虫等。
  1964年开始,全场大面积营造黑松,面积达2万余亩,由于受茶山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松梢螟蛾病虫害的侵蚀,黑松逐年枯萎死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2万余亩黑松全部枯死。
  1976年秋,林场开展林木病虫害普查,发现松、杉、竹等林木不同程度受病虫害侵蚀,有的危害严重。在普查中发现,苗木病害主要有松杉苗的立枯病和柳杉苗的赤枯病。
  杉木病害:主要有杉木黄化病、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虫害:白蚁、杉梢小卷蛾等。
  松类病害:主要有松材线虫病、松梢枯病、松瘤锈病等。虫害:马尾松毛虫、松梢螟蛾等。
  檫木病害:主要有檫木白粉病。
  柳杉虫害:主要有云南松毛虫又称柳杉毛虫。
  竹类病害:主要有毛竹枯梢病、竹竿锈病等。毛竹虫害有:竹织叶野螟、竹竿蚧壳虫、黄脊竹蝗。
  苗木病虫害防治
  针对苗木出现严重的危害,林场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技术上的防治措施:培育松杉类种粒较小、易于感染立枯病(猝倒病)的树苗时,严格选择苗圃地,前期如种植蔬菜、番薯等农作物的田地,不宜用作苗圃地。此外,土壤黏性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也不能用作苗圃地。育苗整地时,苗床中部略高,以便排水,最忌凹凸不平造成局部积水,使病害易于发生。施用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以减少其中所留病原菌。发病期间的防治措施:在苗木发病期间,林场做好苗床的管理工作,注意排水和培土。发病时用五氧硝基苯,赛力散作成药土撒在苗床上或喷0.5%赛力散、代森锌,1%~3%硫酸亚铁药液,施后掸苗,喷后再用清水洗苗。柳杉赤枯病一般发生在5~8月,气温较高时期,病害在生长衰弱的苗木上发病较重,在土壤黏性重,地下水位高的圃地发病重。苗木生长过密,苗床未遮阴或遮阴过度都会使苗木生长过程中病害流行。针对上述情况,林场苗木管理人员及时拔除病苗并烧毁,同时喷撒0.5%的波尔多液。
  林木病虫害防治
  杉木黄化病是危害杉木成林的主要病害,受害杉木由根部开始腐烂,地上部分的枝叶发黄或发红,自里向外,枝叶稀疏,生长停滞,逐渐枯死。1961~1965年,林场共营造杉木1700亩。据调查,黄花病发病率在40%,不论低山峡谷、山脊、高山,不分新老林分均出现黄化病现象,大部分发生在8~15年生,即将郁闭和已郁闭的中、幼龄林,发病面积从几十株到几十亩再到几百亩。山脊迎风和土壤瘠薄林地黄化严重,多数枝叶呈黄中带绿,重则枯死。
  1977年春,林场在省林科所的指导下,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发病原因的探讨和防治试验。通过对病理、生理性的多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杉木黄化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发生的病因同土壤、水、肥、气及抚育管理等因素关系极大。因此,林场采取措施:选好杉木营林地,把好造林技术关,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杉木的抗病能力。
  杉木炭疸病和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挡风坡及山脊临风口,山腰部分比山脚严重。林场采取以营林技术防治为主,提倡营造松、柳杉、檫木等混交林,效果显著。
  1978年,全场1700亩杉木林中,受土栖白蚁危害严重,受害率达30%,林场采用灭蚁灵等措施进行诱杀防治。
  1989年,本场彭坑林区大梧桐一带松林成片枯死,染病面积达1200亩,其中枯死面积达200亩,并有逐步蔓延的趋势。经市、县森林检查防疫站技术人员进行抽样及采集标本进行观察与鉴定,发现造成此类病害是由于长期受松栎锈病侵染、危害的结果。根据标准地调查,松栎锈病株感病率达88.4%。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林场及时对这批松木进行采伐及更新造林。是年,林场进行全场林木病虫害调查。从1982年以来,林场的柳杉林、马尾松林、金钱松林、麻栎林屡遭大面积的病虫侵害。据调查,柳杉林中的柳杉毛虫分布率达95%以上;马尾松林中的松栎锈病危害率达90%以上;金钱松林中除金龟子成虫危害外,又发现金钱松新梢小卷蛾危害普遍且严重,使金钱松生长受阻,危害面积300亩之多;麻栎林中彩节天社蛾、栎褐天社蛾混合危害达300亩,造成整片麻栎林一片枯黄。
  柳杉毛虫危害是林场历史上最严重的林木病虫灾害。柳杉毛虫,又名云南松毛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一般虫体长8~12厘米,大的虫体粗如拇指。幼时食量小,5龄虫时食量大增。柳杉毛虫喜欢蚕食嫩枝条。嫩枝被吃光,树木枯死,远看像被火烧掉一样,因此柳杉毛虫危害又称无烟森林火灾。1982年,茶山林区月边林点40亩柳杉林首次遭受柳杉毛虫危害而枯死。1983~1984年,林场在柳杉毛虫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发动附近乡村群众上山进行人工捕捉5~6龄幼虫,再集中烧毁。2年防治费用5000元。1985~1986年,有危害而未成灾。1987年,柳杉毛虫危害又开始加剧,林场进行了生物防治,用掉白僵菌500公斤,效果较好。1988年6月,对危害严重林分进行速灭杀丁农药化学防治,防治面积941亩。1989年,从临海森防站购得白僵粉1500公斤、白僵菌纯孢粉4公斤,进行全片柳杉林撒粉防治。防治费用较低,但由于受环境气候、温湿度等条件制约,白僵菌粉寄生率低,重复感染更少,且白僵化集中在老熟幼虫及茧期,还是导致314亩柳杉纯林死亡。鉴于1989年的教训,1990年在白僵菌防治的基础上,又新增化学防治面积645亩,实际防治面积968亩,防治效果为75%。由于柳杉树木高大,发生在树顶端的柳杉毛虫难以彻底根治,于是林场在以后每年的4~5月采用烟雾防治,防治不彻底的地方再采用杀灭菊酯水剂补救防治。但由于气候等原因,仍出现小面积防治失败,如1995年东仓林区观音岩75亩柳杉林危害枯死。2002年,茶山林区桠杈头、肚搭杨80亩柳杉林枯死。
  从2004年开始,采用杀灭菊酯加敌敌畏烟雾循环防治,有效地抑制了柳杉毛虫的虫源,自2005年后柳杉毛虫危害得到全面控制。
  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资金投入
  对于病虫害的逐年加剧,林场加大资金投入,主动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护林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开展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时期;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每年及时清除枯立木,病死木,改善林分对病虫害的自身防御能力;做到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采用白僵菌BT等生物制剂防治;保护益鸟,严禁乱捕乱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防治手段“以防为主,积极消灭”,一旦病虫害高发期,化学防治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历年的柳杉毛虫防治中,林场总结出了用烟雾剂喷烟防治具有省工、高效、成本低等优点,以后继续采用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更有效的办法——物理防治:使用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毒饵诱杀。严格检疫制度。对种子种苗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侵入,传播及蔓延。1980~2008年,林场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共81万元,平均每年为2.89万元。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