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抚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抚育
分类号: S725.7
页数: 4
页码: 90-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5~2008年,宁海县林场累计抚育林木21.15万亩,投资126.23万元。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木生长阶段进行抚育管理,包括清除柴草、松土施肥、整枝、间伐等。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抚育林木

内容

林木管抚
  据不完全统计,1955~2008年林木抚育面积累计达21.15万亩/次,总投资金额126.23万元。幼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各不相同,土壤肥沃,湿度较高的山地,林间枝柴、藤蔓、杂草既茂密又长得快,土壤贫瘠湿度低的山地则相反。林场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安排幼林抚育。幼林抚育从造林的当年开始连续抚育3年,一般每年安排2次,第一次在5~6月间进行,第二次在8~9月进行。幼林抚育以清除柴草、松土施肥为主。杉木第二次抚育以削草、扩穴为主,连续扩穴2年。幼林抚育既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又因害设防对高寒地带的幼林铺草保暖,以免冻害。
  20世纪50~60年代,是林场植树造林的旺盛时期,幼林抚育任务繁重,除了初种树木一般性的抚育外,当幼林林分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进行一次全面整枝,割除缠树藤蔓,清除枯枝和根基萌芽,以保持树干挺直。70~80年代,部分林木进入中龄林时期,鉴于林木生长状况、抚育工作视林木变化而变化。这一时期,在做好幼林的正常性抚育外,对中龄林进行整枝,林木郁闭度达到0.8以上,林木个体间两极分化趋向明显,进行第二次间伐,整枝抚育,同时伐除腐木、多叉木、风雪压折的残次木,以及生长过密的林木。但杉木不实行整枝,柳杉10年以上的因树适量整理下层枝条,以促进柳杉的生长发育。林场根据上级下达的采伐计划和林木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间伐抚育。2005年5月,林场计划对3000亩中幼林进行抚育,并向县农林局汇报,要求其向宁波市林业局争取立项拨款。经争取,市林业局同意中幼林项目建设方案,并予以及时批复。6月,林场组织抚育,对中龄林郁闭度达到0.9以上的,进行间伐抚育。至2006年10月,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3428亩,其中杉木、金钱松、柳杉、日本扁柏林1834亩,硬阔林885亩,针阔混交林709亩。市林业局拨款24万元,林场配套资金11万元,共投资35万元。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上级将林场33532亩林地面积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范围,按照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办法,更加重视管理,集中精力加强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管理标养,以保护全县生态环境,涵养力洋水库、西林水库、胡陈港水库的水源,防止上游水土流失,并增添东海云顶主要景区桃花溪森林公园景点的景观,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管治。
  毛竹管抚
  建场时,林场毛竹林面积小,分布零星,生长较差。只有彭坑自然村划入林场一片毛竹林。建场后,经人工栽培,毛竹扩鞭等方法,毛竹面积逐步扩大,通过精心培育,竹园面貌日益改善。1959~1979年,全场新造毛竹林872亩,1980~1999年,又种植毛竹150亩,2000~2008年,毛竹扩鞭348亩。经过50年的发展,全场现有毛竹林2506亩,毛竹立竹量54.98万株。其中水土保持竹林399亩,风景竹林(用材竹林)2107亩。壮龄竹占85.16%,老龄竹占14.84%。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林场加大了对毛竹林的抚育。规划彭坑林区驻地前山、后山、太公湾、樟彭等为毛竹重点发展基地,确定鲍如新为毛竹队队长,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总结推广鲍序新多年积累的毛竹管护经验,对毛竹林精心管护、培育。
  护笋养竹。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毛竹队采取尽量不挖或少挖冬笋,如要挖冬笋也采取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合理留养小年竹,解决了大、小年笋产量高低立竹量多少的不均衡状况。
  精心抚育。以劈山松土施肥为主要手段,每年的7~8月劈山抚育,清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此时雨水多,气温高,清理的杂草在1~2个月内全部腐烂,肥效高,能促使竹林生长,同时采取连续几年劈山抚育,收到了遏制灌木杂草再生的效果。8~9月,深翻松土,施放猪、牛栏等有机肥。松土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以增加肥力,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除此之外,对竹山的大小石块进行清理并集中垒堆。
  合理采伐。采伐的竹龄大小关系到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2~3度(2年为1度)生最强,因此,毛竹队一般采取砍四留三的伐竹方式,为了培养大径级的毛竹林,适当推迟竹龄砍伐。
  通过以上几种抚育管理方法,彭坑、岭脚两个林区毛竹生长旺盛,最大毛竹眉径达16寸。
  20世纪80年代前,毛竹作为商品材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由于林场能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毛竹收购任务,1964年8月,县林特局、商业局、供销社联合通知,对全县毛竹生产作出成绩的产区给予布票补助,林场获补助布票400市尺。此后,又相继获得布票补助2000市尺。1981年后,为了防止台风吹倒毛竹,林场对毛竹采取钩梢,利用毛竹梢做毛料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0年开始,由于民工短缺,生产成本上升,林场相继建造了13条毛竹山机耕路,长度7.94公里,投资64万元,既解决了小工短缺的矛盾,又节约了成本,方便毛竹林的日常抚育管理。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