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3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
分类号: P466
页数: 4
页码: 2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位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台风、冰雪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气候

内容

林场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适中,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光、热、水组合较好。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活动频繁。受地貌组合的影响,年际、季节差异变化较大。气候总体上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台风、冰雪等灾害性天气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四季
  茶山气候总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表现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
  春季,始于3月第六候,终于6月第二候,历时75天。分初春、仲春、季春3个阶段。初春,从3月27日至4月26日,31天。仲春,从4月27日至5月23日,27天。季春,从5月24日至6月9日,17天,本季冬季风衰退,夏季风北进,交替激荡,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热,气温波伏上升,天气变化多端,常出现低温阴雨或倒春寒和晚霜,有“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和“一日脱赤膊,三日头冻缩”的气候谚语。
  夏季,始于6月第二候,终于9月第五候,历时105天。分初夏、仲夏、季夏3个阶段。初夏,从6月10日至7月10日,31天。仲夏,从7月11日至8月24日,45天。季夏,从8月25日至9月22日,29天。本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冷空气北退,夏季风占绝对优势,多东南风,常出现高温、干旱或雷暴雨天气,亦是台风影响最频繁季节,有“小暑南风十八潮,晒得南山竹也叫”和台风过境“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勿用算”等气候谚语。
  秋季,始于9月第五候,终于11月第五候,历时62天。分初秋、仲秋、季秋3个阶段。初秋,从9月23日至10月15日,23天。仲秋,从10月16日至11月4日,20天。季秋,从11月5日至11月23日,19天。本季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南移,大陆冷高压已基本形成并渐增南下,与减退的暖湿气流交锋,气温波伏下降,有“一番秋雨一番寒”的气候谚语。季秋阶段,天高气爽,晴朗回暖,俗称“十月小阳春”。
  冬季,始于11月第五候,终于次年3月第六候,历时123天。分初冬、隆冬2个阶段。初冬,从11月24日至12月27日,34天。隆冬,从12月28日至次年3月26日,89天。本季气候主要受北方干冷极地、大陆气团的季风所控制,冷空气不断南下,北风盛行,气温下降,常出现雨、雪、霜冻。冬至后气候变冷,有“头九至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廿七,檐前挂笔”之谚语。
  气温
  林场在茶山庵、南峰岗和岭脚相继建立气象哨以来,历年(1957~2008年)记录的气象资料综合表明,年平均气温14.1℃。据南峰岗海拔630米的气象哨观察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3.2℃,1月份平均气温1.6℃,7月份平均气温24.5℃,年极端最高气温36.5℃,年极端最低气温﹣10.7℃,出现于1958年1月11~16日。据设在岭脚海拔95米的气象哨观察资料,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4.1℃,由此可见,在海拔高度越高的山区气温越低,温差越大,从南峰岗的630米到岭脚的95米,相差535米,630米最低气温﹣10.7℃,95米最低气温﹣4.1℃相差6.6℃,气温垂直递减每百米1.23℃。《宁海县志》记载,1957~1986年茶山云峰庵年均气温13.5℃,20世纪90年代以后,茶山地区年均气温上升0.9℃。
  日照
  林场年日照时数在1900个小时上下。1967年因阳光普照久旱无雨,日照时数近2200个小时,1975年因阴雨绵绵,春雨连梅雨,日照时间不到1600个小时。日照时数随季节变化,一年中自12月份的“大雪”至次年“立春”,日照时数最少;从5月份的“立夏”开始至8月份的“处暑”,日照时数最多。山岗、阳面林地日照时数多,山谷、沟壑、阴面林地日照时数少。风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春季风向不稳定,夏季盛东到东南风,秋冬季偏北风较多,全年以海洋性东南风居多,年平均风速4~6米/秒,茶山山顶盆地最高风速可达7米/秒。春夏有雷雨大风,夏秋季有台风,冬季有寒潮,山顶盆地全年70多天时间有大风,冬季大风常伴冷空气南下,夏季大风(台风)常带来暴雨。
  霜
  明霜(不冻之霜)最早出现在11月中旬,晚霜出现在翌年4月,集中在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初霜一般在11月上旬出现,终霜一般在4月中旬。600米以上的山区,尤其是茶山林区的山顶盆地,初霜出现和晚霜终止与600米以下的林地相比,一般前后时差为30天,早15天见霜,晚15天终霜,无霜期210天,有霜期155天。600米以下山区无霜期240天,有霜期125天。
  雨
  据《宁海县志》记载:“1957~1986年,茶山年平均降水为1622.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5%,茶山地区每年3~6月为第一个雨季,其中3~4月下雨称春雨,降水量平均在310~4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27%;5~6月下雨称梅雨,是全年的丰水期,降水量平均在480~6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9%~40%;7~8月,高温少雨蒸发量大,如无台风,降水量在350~460毫米以下,占全年降水量的21%~28%,遇到台风和强台风则暴雨、大暴雨倾注成灾。1956年“8·1”台风灾害,24小时降雨291毫米,1974年5月1日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为277.2毫米。9月秋高气爽,秋雨不多,降水极少,10月以后至翌年2月,降水量明显减少,为冬季干旱,特殊年份也冬雨连绵,但雨量一般在300毫米左右。
  雪
  降雪平均初日在12月上旬或中旬。于3月中、下旬止,最迟至4月中旬。降雪日数一般在9天内。积雪日数平均7.4天,最多15天,最少0天,特殊年份除外。雪压5帕斯卡左右。茶山山顶盆地较为严重。年降雪日数一般在20~30天,年积雪日数平均20~40天,如1976年雪加冰冻43天不融化。
  雾
  茶山峙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直接受海洋季风吹袭,林地湿度较高,加之日照充分,水分蒸发量大,境内常云雾缭绕,尤其是茶山山顶盆地瞬间起雾现象常见,有时浓雾密布,百步之外难以看清物体,犹如黄山之云海。茶山之雾除秋季外,其余三季经常出现,最常见的为晚雾。当夜幕降临之际,晚雾随即出现,浓雾瞬间密布笼罩整个盆地,伸手不见五指,持续到翌日八九点钟逐步消散。由于茶山盆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冬季,雾凇常现,茶山雾凇是一大气象景观。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