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证券、典当及其他信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1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证券、典当及其他信用
分类号: F832.755
页数: 8
页码: 771-7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证券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徐霞客大道营业部(原宁波证券公司宁海营业部)的成立、更名、升级及其业务开展情况。自1995年成立以来,该营业部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内部调整,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业务范围包括A股账户开户交易、资金存取、B股业务等,同时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佣金和印花税等费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宁海县证券业在技术和设施方面的进步,如建立卫星小站、实现内外网分离、增加自动委托机和查询钱龙机等。
关键词: 宁海县 证券发展 金融史

内容

证券是指各种符合法律法规的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本章主要记述宁海县经营股票、基金证券等资本证券的机构、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典当及其他信用的活动情况。
  第一节 证券业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徐霞客大道营业部 1995年9月,宁波证券公司宁海营业部成立。内设机房,开户、交易、财务室。1998年2月,内设机构更名为财务、交易、电脑、综合科。1999年8月,内设机构更名为拓展、交易、财务、电脑部。2001年4月,宁波证券公司改制,更名为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海营业部。2002年5月,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调整,宁海营业部降格为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车轿街证券营业部宁海城关证券服务部。是年8月,更名为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孝闻街证券营业部宁海证券服务部。2006年7月,天一证券破产,清理小组进场,由光大证券托管。2007年3月,正式由光大证券接收,更名为光大证券宁波孝闻街证券营业部宁海证券服务部。2008年12月,宁海证券服务部升格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海徐霞客大道营业部。是年,内设机构有综合管理、财务、客户服务、IT部,在职员工10人。本、外币累计开户数17333户(其中:当年开户数2316户);当年人民币股票买入147.27亿元,卖出146.45亿元;年实现利润3854万元。
  1995年9月,开展A股账户开户交易、资金存取业务。1997年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从3‰升至5‰。1998年4月,上海账户实行全面指定交易;6月,印花税从5‰降至4%。。1999年8月,建立上海双向、单向和深圳单向卫星小站各一座,网络实现内外网分离,散户大厅增加上海、深圳行情大屏幕;8月,增13台自动委托机和5台查询钱龙机。2000年,实现集中交易和清算;10月,正式启用金证2.0交易系统;同月,增加办理手工委托业务。2001年4月,开通B股业务;11月,印花税从4‰降至2‰。2002年5月,推出浮动佣金制度;8月,取消资金存取业务,与工、农、中、建等四家银行开展全面银证转账。2005年1月,印花税从2‰降至1‰。2007年3月,与农行开始第三方存管业务;5月30日,印花税从1‰升至3%‰。2008年3月,获准开展三板股份转让市场业务;4月,印花税从3‰降至1‰;9月,印花税双边改单边(卖出方)征收,税率保持1‰;10月,光大证券与天一证券两系统合并。
  第二节 典当业
  宁海典当业在民国31年(1942)停业。20世纪90年代重获新生。
  典当业机构
  宁海县正宁典当行 1997年1月,第一家新建的股份制典当行——宁海县正宁典当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甬银复字〔1996〕第290号《关于同意宁海县正宁典当行开业的批复》,于1997年1月8日正式开业,经营地址:宁海城关人民路188号,注册资本600万元。2001年6月迁址中山中路69~71号。2002年5月,企业转制,更名为宁海县正宁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迁址至兴宁中路15号。
  宁海县万隆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6月,宁海县万隆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地址:人民大道107号。
  宁海县昇俐典当有限公司 2007年2月,宁海县昇俐典当有限公司开业,注册资本1290万元,经营地址:兴宁中路66号。
  典当业业务
  经营范围 新建典当行经营范围相互之间大同小异,主要经营抵押、质押业务。典当物品有:黄(白)金饰品、交通工具、房地产抵押、财产权利质押等。在办理质押物品中,由于书画、玉器类物品,真伪难辨,估价较难,经营风险也大,故一般典当行不做这类业务。
  费率 抵、质押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到期未赎,应申请续当,但必须每月付清利息,重开当票。典当行的利率和综合费率,视抵、质押物不同。同时,行际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有的仅执行单一月综合费率3%,有的在执行月综合费率4.2%的同时,按规定再视情况加收银行同档次规定利率。房地产抵押,因金额较大,有的按月综合费率2.7%再加计银行月息,有的则按月
  综合费率3%计收。
  内部管理 典当行机构组成人员根据各自经营范围和需要,除董事长或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外,一般设经理或业务主管1名,并设会计、出纳各1名(实行钱、账分管),档案保管人员1名,业务人员3名~5名,有的还设有专司黄(白)金饰品的专门业务人员。
  经营情况 2007年,三家典当行合计典当发生额27921.6万元,营业收入426.3万元,利润142.2万元。2008年,三家典当行合计典当发生额28012.1万元,营业收入490.4万元,利润179.1万元。
  典当业监管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宁海县正宁典当行成为宁波市第一家由人民银行审批的典当行。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其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移交国家经贸委管理。200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典当行业监管职责交接工作的通知》。各地经贸委(贸易局)与人民银行采取上下分别对口的方法进行了交接。2003年4月,万隆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由经贸部门批准开业。自2005年4月1日起,商务部履行对典当业的监管职责。2007年2月,昇俐典当有限公司由商贸部门审批同意成立。
  第三节 其他机构信用
  租赁 1991年12月,浙江省租赁公司宁海代理处成立。至2008年年底,租赁融资8000万元左右。
  农村合作基金会 1994年,经批准全县共组建了城关、深甽、西店和前童4家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人员15人(其中专职人员2人)。1997年年末,共集资379.66万元。其中股金116.5万元;村代管资金存入216.8万元(土地征用费、农田和村办企业承包租赁费等);农发资金有偿部分46.36万元。投放借出资金共计370.6万元。其中投向种植业、养殖业166.77万元;农业和村办企业142.68万元;农村第三产业61.15万元。1999年,全国金融秩序整顿,各镇自行消化,清理停办。
  股金服务部 1995年,宁海县供销社股金服务部成立,从业人员5人。1998年6月底,吸收股金(存款)1451.3万元;借出款1499.4万元(最高时达1700万元)。1999年,全国金融秩序整顿清理停办,债权债务自行消化。
  调剂商行 1993年年初,宁海县有跃龙街道(原城关)设立金能信托调剂商行、八达典当商行和保安信托寄卖调剂商行等3家调剂商行。之后,分别更名为金能物品调剂商行、八达商行和寄卖调剂商行。
  1995年年底,宁海县共有24家调剂商行。其中有14家不同程度从事金融业务,其资本金为142.2万元,吸收存款455户、计399.7万元,贷款594户、计贷款余额为507.6万元。1996年1月23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向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检查、清理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的调剂商行情况的报告。发现寄卖调剂商行业主因经营管理不善,致使借款无法收回,所吸收存款难以兑付,有关人员于1997年6月18日被宁海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徒刑。2007年9月,在县工商局登记在册的调剂商行为97家,经对其中25家进行抽样调查,其中13家已关闭,2家计划关闭,1家已转行,共达16家。2008年年底,宁海县登记在册的调剂商行共64家,注册资本454.45万元。
  社会福利彩票 199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经批准销售1996年度即开型揭开式“趣味扑克”中国福利彩票1000万元。10月2日上午,发生少数不法分子砸、烧、抢奖品事件(“10·2”彩票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1999年11月,发行3000万元大奖组即开即兑型现金奖福利彩票。是年12月,人民银行将彩票监管工作移交财政部门。1987年至2008年年末,宁海县共销售福利彩票1.7977亿元(其中即开型销售7728万元)。
  投资咨询机构 1995年前,仅有县信托投资公司和县经济协作投资公司。2008年年末,宁海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投资咨询机构63家(其中国有企业3家、集体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1家、有限责任分公司2家),注册资本合计86741万元(其中国有12000万元,集体38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3亿元,有限责任分公司无注册资本)。63家机构中,注册从事实业投资11家,注册资本21268万元;从事投资咨询服务31家,注册资本643万元;从事其他投资咨询21家,注册资本64830万元。投资咨询机构中,多数均在开展民间融资借贷活动。
  担保 1995年,宁海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向35家会员企业筹集100万元,设立“宁海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互助基金”。资金专户存入县中行,按“存一贷三”的比例,为会员企业免费提供贷款担保。1998年年初,“互助基金”累计办理担保3000余万元。因担保贷款本息计25万元(其中本金20万元)发生赔付,基金组织决定停止办理贷款担保,清退会员资金。
  2001年9月,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属国有独资性质,主任为法定代表人。2008年年末,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再就业专项担保资金300万元)。2003年3月,宁海县农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2008年年末,注册资本1000万元。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与宁海县农业信用担保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外简称“宁海县担保中心”。2008年年末,各项贷款在担保309户计3.3462亿元。此外,还累计办理转贷服务338户计17.8627亿元。
  2008年年末,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担保机构为19家(其中非法人机构1家、国有企业2家)。注册资本合计3.6657亿元(其中国有6000万元)。除县担保中心等少数担保机构外,多数均在开展民间融资借贷活动。
  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 2004年6月,宁海县跃龙街道商会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开业。属社会团体性质,有会员企业39家,会员资金280万元。同时,还向会员企业按月利率8(2006年年底前为6‰)临时融入部分资金。为会员企业提供认缴会员资金5~10倍,月利率按10‰(2006年底前为8%o)的转贷服务。至2008年年末,累计办理转贷业务6.9688亿元。
  贷款公司 2008年12月,宁海县华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该公司由宁波华成阀门有限公司等12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负责监管,不吸收公众存款,以自有资金为主,向县内中小企业和“三农”项目发放小额贷款。注册资本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0015亿元。
  第四节 民间信用
  融资债券和企业集资 1988—1996年,全县共有418家企业,经批准通过宁海县证券交易营业部或宁波市各代理机构,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筹集资金43549万元。
  1992年,企业以相对提高利率,向内部职工进行集资376万元。1993年集资2726万元,1994年集资951万元,1995年集资890万元,4年共计4943万元。由于内部集资时间短,额度少,管理松,1996年起停止内部职工集资。
  合会 宁海县“合会”的主要形式有标会、定息合会、捧会3种。
  标会 会首者组织会员按事先约定聚会时间及会底金额,由需用钱的会员进行投标,未得会款的“轻包”会员仅付会底金额。在投标后,根据参标会员所标利息,以最高者中标,并获取“会款”。已得会款的会员称“重包”,“重包”在以后的每期需支付会底金额加本人中标利息,直至届满。
  定息合会 又称“邦会”“轮会”,其特点是每期利息固定,即当期收入会款的成员,需在下期开始支付一笔事先约定的固定利息给收入会款的成员。各个会员的收会序号(期次)根据抽签或协商确定。
  捧会 由几组“会”的再一次组合成较大规模的“合会”,由会员委托各自的会头参加竞标,俗称“抱会”。如一会,每组20脚,每脚500元,由4组合成,每月开标一次,根据标息从高依次中标4脚,中标者得会款本金为1万元,标息另计。
  个人借贷 1987—2008年,中小企业和种植、养殖业等生产性投资及建房等消费性投资增加,以通过个人借贷形式筹集所需资金,宁海个人借贷月利率一般在10%。~20左右。
  附:
  清会
  1991年年初,宁海县民间标会成风,部分发展成“日日会”,导致“倒会”冲击金融市场,危及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5月,县内几家银行对“标会”情况作了调查,向上报送信息,得到省市领导重视。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宁波市委书记项秉炎分别作出“必须明令取缔,依法打击,不能形成气候”“宁海县委要采取措施取缔,不能任其蔓延”的批示。县人行、农行也分别对“标会”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报告。9月18日,薛岙乡上蒲村发生“倒会”事件,10月22日,县府办公室向宁波市府办公厅发送《关于宁海县“标会”情况的汇报》明传电报。11月20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发布宁政通〔1991〕6号《关于遏制“标会”、处理“倒会”的通告》;11月26日,县委办公室〔1991〕73号《关于印发宁海县遏制“标会”、处理“倒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县开始“清会”工作。
  1991年11月,建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宁海县遏制“标会”、处理“倒会”督导小组(翌年2月,更名为宁海县处理标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导办公室。12月,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人行和工商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坚决处理打击利用“标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通告》;组成县遏制“标会”、处理“倒会”指导工作组,进驻薛岙乡试点;抽调百余名机关干部赴29个重点乡镇协助指导清会工作。
  据统计,至1992年4月底,宁海县29个乡镇和24个机关单位参会人数为49815人,会头人数为9248人,共有标会发生额6.2158亿元(其中债权发生额2.9900亿元、债务发生额为3.2258亿元)。其中薛岙乡参会户数2890户,占该乡总数的86.7%;会头539人,组会2000多只,会金总额1300余万元。其中,薛岙乡上蒲村共有会头114人,组会171只。
  截至1995年11月,全县6.2亿余元会款发生额中,各清会组织和群众自清的会款达2.95亿元,占发生额的47.6%。至2000年9月,全县共清理会款3.2亿元,占会款发生额的51.6%,加上群众自清部分,完成额在60%以上。其中采取破产清偿36户,拍卖房屋83间。14名会头被判处有期或无期徒刑。
  经过“清会”工作,使“标会”风潮得到遏制,“倒会”问题得到相应处理;全县城乡储蓄回升,经济秩序好转。
  依法收贷
  1994年,宁海县部分企业信用状况问题突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给企业融资带来困难。1995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达33.81%。1996年5月8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宣传金融法规、加大收贷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依法收贷活动)。同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宁海县依法收贷领导小组,并在县人行设立办公室。
  1996年5月29日,召开依法收贷新闻发布会;6月25日,召开依法收贷重点企业、重点户教育会,107家依法收贷重点企业、重点户和13个重点镇乡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与会;7月9日,在力洋镇政府召开依法收贷工作现场会议。会后,法院对3家企业及其经营者的部分财产进行查封。法院抽调力量,组成临时金融合议庭,向有关企业发出378份“诉前催款函”,直接收回493万元贷款。为外地金融机构审结26件案件,涉案金额850万元,通过法院执行收回贷款600余万元。公安局专门成立由刑侦和内保组成的2个工作组,以传唤形式通知涉案对象,对20余名信用卡恶意透支对象进行拘前审查,执行拘留7名,直接收回90余万元透支款。依法收贷活动后期,还提出堵住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和继续清收旧的不良贷款的“堵新清旧”方案。
  依法收贷活动,全县共收回和盘活不良贷款1.89亿元。其中逾期贷款1.79亿元,呆滞贷款0.08亿元,呆账贷款0.02亿元。同时,还为外地金融机构、财政和证券交易营业部收回0.2亿元债款。由于依法收贷活动,实现四年全辖贷款不良率的连续下降,累计下降17.1个百分点(详见附表),从1995年年末的高于宁波市平均25个百分点,到1999年年末低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
  1996年9月,省人行第45期“金融简报”专题报道《宁海县依法收贷有成效》;10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信息”第50期全文转载《浙江省宁海县依法收贷有成效》;1997年年初,省、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宁海县依法收贷分别作了典型介绍;《浙江省宁海县依法收贷基本做法》被载入《中国金融年鉴》1997年卷;1997年3月后,陆续接待磐安、临安、嵊州、武义和常山等县、市政府领导带队的依法收贷活动考察组计40余人次。1997年2月,8家单位和22位个人分别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依法收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