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编 建筑业 房地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02
颗粒名称: 第二十编 建筑业 房地产业
分类号: F293.3
页数: 20
页码: 703-7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7至2008年间,宁海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勘察设计单位数量增至4家,建筑类企业增至28家,并能承接县外业务,年产值大幅增长至19.39亿元。建筑新材料与技术得到应用,节能标准得以实施。住宅建设逐渐商品化,居民居住面积大幅扩大,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房产管理规范化,房地产交易活跃,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增至17家,物业服务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白蚁防治成果显著。
关键词: 宁海县 建筑业 住宅建设

内容

本编目录
  第一章 建筑业/705
  第一节 勘察设计/705
  第二节 施工/707
  附:墙体材料改革/711
  第三节 行业管理/711
  附:宁海县建筑业协会/713
  第二章 房地产业/713
  第一节 住宅建设/713
  第二节 产权产籍管理/716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管理/718
  第四节 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企业/719
  第五节 白蚁防治/721
  1987—2008年,宁海县建筑业、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县内勘察设计单位从l家发展到4家,承担了房屋建筑、市政道路、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等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测绘工作。建筑类企业,从7家发展到28家,并能够走出宁海到县外承接施工业务。有20余项施工项目获省、市优质工程奖。建筑业年度总产值从1987年的1.25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9.39亿元。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应用,住宅和公共建筑已实施50%的节能标准。建筑行业管理机构齐全,管理制度完备,建设工程招投标率达100%。
  住宅建设从个人自建为主发展到商品化为主,住宅小区建设档次越来越高,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县城居民人居面积从1987年的10平方米扩大到2008年的39.26平方米。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房屋产权产籍管理规范化,计算机图文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房产档案管理。房地产交易管理适应新形势,房屋转让、抵押、租赁市场活跃有序,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健康。房地产开发企业从1987年的1家发展到2008年的17家,并能到县外开发。新设的8家物业服务企业,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白蚁防治量大面广,成果突出。
  第一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勘察设计
  勘察设计单位
  宁海县建筑设计院 1979年12月,宁海县建筑设计室成立,1996年更名为建筑设计院。为宁海县建设局下属全民事业单位。具有建筑工程乙级和工程勘察岩土工程乙级资质。主要从事工业民用建筑设计和地质勘查等业务。2008年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2名。2000年就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计算机出图率100%,拥有钻机、绘图仪、扫描仪等设备。
  宁海县规划设计院 1997年宁海县建设规划设计所成立,2008年3月更现名,系宁海县规划局所属全民事业单位,专业从事城乡规划、市政工程和风景园林设计及工程测绘,四项资质均为丙级。有工程技术人员25名。拥有计算机,全转仪,RTK、GPS接收仪,绘图仪、投影仪等20余套(台)设备,计算机出图率达100%。
  宁海县开发区工程设计所 1995年12月成立,为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属全民事业单位,拥有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工程测绘丙级资质。有技术人员41名。实现电脑网络化、计算机出图率达100%。
  宁海县工民建筑设计院 1996年宁海县工民建筑设计所成立,2001年更为现名,系民营建筑设计企业。设计资质丙级。有中高级技术人员10名。
  2005年起,有县外设计企业在宁海县设立分公司,承接设计业务。
  工程设计
  住宅 20世纪80年代末,城区住宅大多以个人自建为主,1987年3月,县政府印发《关于城关地区个人建房规划和建筑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了个人住房设计,一般为每户2间或1.7间(开间3.6米),层数为2层~3层。居室前有1.5米左右的走廊,天井一侧建一小间平台作灶间,外门窗为木制或钢窗,外墙面一般是水泥砂浆抹光,干粘石或玻璃马赛克等,地基统一建好,地上部分由各户自建。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建住宅开间多为4米,层数三层,屋顶前段为平屋面,后段为坡屋面,俗称“三层一顶帽”,外墙面一般贴马赛克、墙砖等,外门均装防盗门,外窗为铝合金窗加防盗窗栅。
  2000年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住宅小区增多。2000年建设的正学公寓,以一梯两户为单元,2~4个单元组成一幢,1层~5层,另有架空层为储藏室或车库。采用坡屋面,半框架结构,幢与幢之间用绿化带隔离。2002年建设的华山花园,由12幢多层楼房和3幢小高层楼房组成,建有地下停车场和小区会所。2005年建设的龙珠大厦为塔楼形式,一层六户,环形布置,南楼22层,北楼30层,1层~3层为商场,两楼之间的3层屋面设为屋顶花园。
  商贸建筑 1987年形成的桃源路沿街房屋,一字形布置,四层,平屋顶,前立面拉齐,房屋形式雷同,外装饰简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总工会、糖烟酒大厦、供销大楼、工业大厦等建筑,4层~8层,建筑体量小,平面变化少,装饰简单,色彩单调。
  1990年后建设的人民大道、中山中路沿街建筑,立面及建筑高度都有变化,建筑体量大。1996年建成的跃龙综合市场,主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停车场,环南、西、北三面为四层商住楼,框架结构,彩色墙面砖装饰。
  1994年建成的宁海大厦商城,3层,全框架结构。1999年建设的电信大楼,高11层,外墙为玻璃幕墙,银色铝塑板及花岗石板装饰。
  公共建筑 进入21世纪,县城公共建筑设计与时俱进,公安大楼、法院大楼、检察大楼庄严雄伟,宁海电视大楼主立面为圆柱形、风格独特,2008年建成的宁波银行大厦高25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全玻璃幕墙装饰、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工业厂房 1990年以来,县城陆续形成了经济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区和模具城等工业区块,新建的厂房结构从钢混、框混、框架向轻钢结构发展,厂房跨度大、面积大、空间大,钢结构厂房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机械化施工,工期和工程量大为缩小。2003年建成的县模具城标准厂房,单幢建筑面积有1260平方米,跨度18米,开间6米,层高6.8米,采用钢结构,金属压型板外墙面,50毫米厚EPS复合板屋顶,金属卷帘门,铝合金玻璃窗。2006年建成的得力集团公司新兴工业园区厂房,单层,高8.7米,单幢建筑面积1769平方米,外墙1.2米以下为砖砌墙、1.2米以上为彩钢板墙面,V760型彩钢屋面,C形屋面檩条,H形钢屋架,厂房长48米,深36米,单跨18米,开间4.2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第二节 施工
  建筑队伍 1987年前,县内有县建筑工程公司、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和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3家三级资质施工企业,共有工程技术人员55名,另有城关、城郊、水车、深甽4家四级资质的乡镇建筑工程队,33家等外级乡镇建筑工程队。能够承担县内建筑工程施工,并能走出县外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是年县建筑业总产值为1.2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为8.2万平方米。
  至2008年年底,县内建筑企业发展至28家,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16家,装饰、安装、钢结构、电力等专业承包企业和预拌混凝土企业12家,监理企业1家。是年宁海县建筑业总产值达19.39亿元、施工建筑面积达122.15万平方米。
  1992年,舟山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进入宁海,承接了高18层的宁海外经贸局大楼工程施工。至2008年先后有98家外地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宁海县施工。
  宁波宏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由宁海县市政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和宁海县路桥建筑工程公司合并改制组建,企业资质为市政工程二级和房屋建筑工程二级。2002年开始,在省内外承建工程。
  宁波同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由宁海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改制组建,企业资质主项为房屋建筑工程二级,增项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三级、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三级。公司还在上海、山东、海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
  宁波市永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996年由宁海县竹林工程队改组而成,企业主要资质为房屋建筑工程二级。2002年始,在江苏南京、泰兴、湖南株洲、福建厦门等地承建工程。2004年成为宁波旗滨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宁波大发重信钢结构有限公司 1995年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拥有钢结构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多次承建跨度24米的钢结构厂房,承建国华宁海电厂、华能玉环电厂、大唐乌沙山电厂和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的钢结构工程。
  宁海永坚混凝土有限公司 2006年成立,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三级资质,拥有2台2立方米搅拌机组,16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2台37米汽车泵,2台80C型固定泵,日最大生产能力为2000立方米。为黄坛大桥、宁波银行大厦、东景花园和金海大酒店等项目供应商品混凝土。
  施工设备 20世纪80年代,宁海县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混凝土制作使用砼搅拌机、灰浆拌和机;泥工使用砼振动器、打夯机、磨石机等;钢筋工使用电焊机、切割机、调直机、弯曲机;木工使用圆盘锯、刨板机、凿孔机、电钻等;场内运输使用手拉翻斗车、井字架升降机。80年代末,三家建筑公司共拥有建筑施工机械581台,总功率0.29万千瓦。进入21世纪,中、大型施工机械逐步购进,市政工程施工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铲车、压路机、自卸车、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砼路面摊铺整平机、路面切割机、顶管机、管道切割机等;房屋施工机械有塔吊、钢筋对焊机、汽车吊、液压钻机、彩板压型机、打桩机、混凝土输送泵、螺旋输送机、混凝土磨光机、砼震动梁等。至2008年年底,县内宏海、同三、华宇、华腾、双侨、昌兴、宏昌、锦泰、顺达、高华、华伟、鼎立、伟业等13家建筑企业共拥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2443台(辆),机械总功率达3.23万千瓦。
  施工技术 20世纪80年代,工程放样沿用木角尺、皮带尺、拉线等简单工具进行放样,基础土方挖运仍以人力为主,深基坑挡土基本上用木板,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垂直运输靠搭建毛竹斜道人力肩挑杠抬运送、重型构件靠木扒杆和人力绞车吊装,混凝土拌制是现场用搅拌机拌制,一般用木模板和木支撑支模,脚手架是用毛竹脚手架,用络麻和铁丝绑扎,屋面防水一般建筑采用铺油毛毡和小青瓦,厂房或公共建筑平屋面一般采用现浇钢丝网砼上铺三油二毡防水,再铺水泥薄板隔热,建筑物外墙面基本上是水泥砂浆、干粘面、马赛克、涂料等几种;内墙面是白灰抹面、喷塑、墙纸、三夹板墙裙等形式,门窗采用木门、钢窗、透明玻璃,地面主要是水泥地面、水磨石地面、居室铺木地板等。
  进入21世纪,工程已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放样,在深基础工程中,应用土钉锚杆技术、护壁式挡土墙、大孔径灌注桩等技术;在上部结构方面,熟练掌握板、高支架大悬挑支模系统的施工技术,在钢筋焊接上,广泛采用闪光对焊、竖向电渣压力焊和螺纹套筒对接技术,大型施工机械,有组合模塔吊、挖掘机、商品混凝土泵送机等;钢管脚手架替代了毛竹脚手架。在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方案中普遍应用计算机软件。住宅和公共建筑巳全面实施50%的节能标准,铝合金、塑钢断桥隔热门窗、现浇屋面常规防水层外再铺SBS防水层、铝塑板和玻璃幕墙等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附:
  墙体材料改革
  1991年6月,县政府对砖瓦企业进行整改。1995年4月起,向新立项建设项目收取每平方米4元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拆除县内105家砖瓦厂的砖瓦小立窑,保留35家砖瓦轮窑企业,5家小立窑企业。
  1997年6月,颁布了《宁海县散装水泥管理办法》,规定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5元的限袋费。同年9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由每平方米4元提高到10元。
  1998年10月,县计委等单位作出《关于开展新型墙体材料限制使用黏土实心砖的通知》,按规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层高层建筑的非承重墙、围墙和临时建筑等不得使用黏土实心砖。2005年12月,又规定建制镇以上(含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中建筑墙体及基础部分、市政工程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框架结构的内隔墙从2006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黏土制品,框架结构的外围护墙限止使用黏土制品。
  2000年5月,县内首家年生产5万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企业宁波永大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产。2006年12月,年产15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砌块的宁海宏韵建材有限公司投产。至2008年底,尚存砖瓦厂14家,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10家。
  第三节 行业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 1985年5月,宁海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成立,承担全县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强制性监督工作。2007年有各类技术人员2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9人。1990年9月,该站设立材料检测中心试验室,开展砂浆配合比,土工试验,钢筋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烧结砖试验,砂浆强度现场检测、防水卷材试验、塑钢门窗、排水管材质试验检测等。2001—2008年共完成材料试验或检测18.8万组。1996年查处了长街岳井小学数学楼、县房产经营公司坦坑商品房B幢、上海能源化工总公司宁海分公司办公楼、越溪小学教学楼等十余个工程质量有严重隐患的工程。2001年,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从原来的“质量等级核验制”,改为“竣工验收备案制”。
  施工安全和标准化管理 1988年宁海县建筑工程管理站成立,承担全县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和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以及有关业务培训工作。2004年8月始,负责建筑业企业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的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2008年,有技术人员7名。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具体要求为城区内的建筑工地一律使用钢管脚手架,安全网围护;施工现场实行“五个一”管理制度,有一堵围墙、一个门岗、一台车辆冲洗设备、一个专职管理员和一套管理制度;民工食堂推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工程施工安全巡查制度和差异化管理机制;每年都对深基坑开挖、大型机械升降设备的装拆使用、大跨度承重支模系统和钢管扣件作为重点专项整治对象。1996年,宁波同三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宁海中行大楼工地,首获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佳”标化奖;2000年,宁波宏海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潘天寿广场三期工程,被评为省文明标化工地。查处了2001年发生的宁海六中教学楼倒塌事故、2004年12月发生的残联办公楼工地塔吊回座死亡2人的安全事故、2006年6月发生的经济适用房工地安全事故。
  技术培训 1994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环保局培训中心成立,与县建管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承担建设管理岗位资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培训、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建设行业技工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及鉴定、农村个体工匠培训等。培训中心开办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班113期,累计培训10234人次,1999年、2006年被宁波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评为“教育培训先进集体单位”。
  建筑许可制度 1988年,对公共建筑的施工,开始推行建筑许可制度,由建设单位向县城乡建设环保局申领施工许可证,是年,签发施工许可证63个项目,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1995年,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证率占建筑工程的90%。1999年,限额以上的工程,全面推行核发施工许可证制度,是年,发证91个项目,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2008年核发施工许可证55个项目,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
  建筑市场管理 1989年4月,成立了宁海县建筑工程招投标办公室,是年,对8项工程实施招投标,计建筑面积1.113万平方米。1995年,实行招标工程28项,招标覆盖率由上年10%提高到35%,至1996年工程招标覆盖率提高到60%。
  1998年,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设立了“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是年,实行招标工程项目22个。1999年,制定了《宁海县建设工程交易实施细则》,实行招标工程项目45个,招标率达100%。2003年12月,县政府设立了宁海县招投标管理中心和宁海县招投标交易所,县建设局建筑工程招投标及交易管理职能划归该中心。截至2008年6月,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1004宗,招标预算41.41亿元,中标价34.48亿元。2008年基本完成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31家建筑施工企业、3家监理单位、5家勘察设计单位、1家招标代理单位及其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2000余人的相关信息进入该系统备查。在项目招投标和核发施工许可证审查时,可通过该信息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招标代理及审图中介服务机构 2002年,宁海县中广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从业人员21名,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6名,具有工程招标代理和工程造价咨询资质,至2008年,从事业务项目有150余项。另有3家外地招标代理机构在县内设立分支机构,充实了招标代理力量。
  2001年制定《宁海县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开始进行施工图审查工作。2005年后,宁波市设联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和宁波宁大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在宁海设立办事处,从事施工图审查业务。
  城建档案管理 1989年6月,宁海县城建档案馆建立,隶属于县城建局。1999年馆藏档案仅为3688卷,2003年开始,对工程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通过计算机检索,可以在系统中直接查看文件原文。至2008年年底,馆藏量已达16541卷,底图4772张,地下管线普查图纸150张。形成了以建设工程竣工档案为主体,集规划档案、房产预售和综合验收档案、市政档案、施工许可档案、地下管线档案等为一体的馆藏体系。有面积200平方米全天候恒温恒湿智能监控库房。进入21世纪,年均接待查档者250人次,提供利用档案450卷,复印近万张。
  附:
  宁海县建筑业协会
  2000年设立,由县内从事土木工程建筑,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建筑装修、装饰和工程勘察设计、科研等企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组成。协会工作主要为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合作;制订行规行约、开展行业自律,组织优质建筑工程项目及优秀建筑企业经理的评选推荐工作。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组织评选县建设工程安全“跃龙杯”,质量“跃龙杯”项目及建筑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并向市推荐评选优质工程项目。
  第二章 房地产业
  第一节 住宅建设
  住宅建设 1987年年底,县城共有住宅建筑面积84.22万平方米,其中私有住宅52.81万平方米,直管公房4.83万平方米,单位自管住宅26.58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私有住宅多为旧时留存的四合院及部分新建的联体单门独院二至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单位住宅多为砖混结构四至五层的套房,套房面积70平方米左右。是年,商品住宅销售125套,面积8500平方米,销售单价每平方米220元左右。
  1995—1999年,县城住宅竣工面积80.6万平方米,其中个人自建单体住宅52.8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商品住宅27.8万平方米。套房销售均价1995年为每平方米750元,1997年为每平方米850元,1999年为每平方米1100元。
  2000年至2008年年底,县城商品住宅房竣工建筑面积154.9万平方米。住宅套型大都为70至140平方米。套房销售基准价格2000年每平方米1400元,2004年每平方米3700元,2005年每平方米4200元,2007年每平方米5450元,2008年升至每平方米7500元。
  松竹新村住宅小区 位于县城西崇寺山脚,占地面积132亩,1987年年底开始建设到1990年年底陆续建成入住。计单间三层落地屋576套,住宅楼套房456套,共1032户,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由宁海县房地产开发公司统一征地、统一搞好基础设施,实行商品住宅与单位统建联建相结合的方法开发,是县城规划最早的一处开放式住宅小区。
  外环路两侧住宅区 1992—1996年,宁波跃龙经济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外环路南侧建设商品房,有3至6层街面商住房37200平方米,多层套房3100平方米,3层联排单体住宅24300平方米。1995—1998年,又在外环路北侧建别墅14000平方米,联排单体住宅26800平方米,多层套房15100平方米。
  怡惠小区 占地面积120亩,有840余间三层半砖混结构的单体住宅,沿怡惠路两侧底层为商铺,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主要安置东大街、西大街拆迁户。房屋由政府部门统一设计,拆迁户按图纸自行建造,1997年建成。
  中山东路北侧小区 沿中山东路北侧6幢商住楼,18幢单体住宅楼,共237间,建筑面积47800平方米。系2000年向个人拍卖宅基地联建的形式建成。单间用地4×18米,沿中山东路为商住5层建筑,住宅为4层(其中底层为架空层)。2002年建成。
  华山花园 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是县城首次采用拍卖形式出让土地开发的住宅小区。由多幢多层住宅楼,二幢小高层住宅楼组成,总户数750户,是宁海县首个封闭式、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宁波联合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于2002年7月交付使用。
  龙珠大厦 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8.59万平方米,住户277户。分南北两幢塔楼,其中北楼30层,南楼22层,是县城最高的住宅楼。1层~3层和裙楼为商业用房,面积26870平方米。地下室面积10220平方米。由温州金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05年9月交付使用。
  华庭家园 占地面积27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别墅、多层、高层住宅楼组成,总户数1791户,由宁波永大集团有限公司建设,2005年12月建成交付。
  银海嘉园 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住户108户,主楼16层,是县城第一幢高层住宅建筑,首次采用保温节能中空玻璃窗、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宁海县房地产综合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03年12月交付使用。
  兴海家园 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1.81万平方米,由多层、高层住宅楼组成,总户数1551户,由宁海县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06年10月建成交付。
  阳光小区 是按县政府住房保障政策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位于跃龙街道前黄村东侧,总占地面积90亩,设计住宅27幢1068套,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单套面积65平方米~80平方米。2006年2月动工,2007年3月竣工250套。2008年竣工318套,开工240套。销售给住房保障对象的均价是每平方米1960元。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2005年6月23日,《宁海县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办法》与《宁海县廉租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同时颁布实施,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条件是:(1)本县城镇居民户口;(2)已婚(含未满35周岁离异或丧偶且扶养子女)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单身人员;(3)无房或家庭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4)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6700元。2008年5月,已有447户保障对象入住阳光小区。
  廉租住房对象限定于持有“特困职工证”或“低保证”且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5平方米(或户36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实行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2005年8月,审批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8户,发放租金补贴2.05万元;翌年3月,审批廉租住房保障家庭25户,发放租金补贴5.51万元,其中实物配租1户31.90平方米;2007年3月,审批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1户,发放租金补贴2.36万元。截至2008年10月,共发放9.91万元,实物配租1户31.90平方米。
  2008年12月,县政府重新制定了《宁海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宁海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标准调整为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8平方米或户36平方米,收入标准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本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经济适用住房的建筑面积限定为60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标准调整为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8平方米或户36平方米,收入标准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下。
  第二节 产权产籍管理
  1984年,原宁海县房地产管理所改称宁海县房地产管理处,隶属于县城乡建设环保局,负责直管公房的管理和城镇房屋的产权登记及产籍管理等工作。
  产权登记 1988年10月,县政府印发《宁海县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实施办法》,规定凡在县域范围内的房产,无论属于国家、集体、个人所有,均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经审核后由县人民政府发给“房屋所有权证”,原有房屋产权证等同时收回存档并作废。至1990年,累计登记发证8723件。至2000年,累计登记发证46792件。至2008年年底,累计登记发证96033件。
  2005年3月,县政府颁布了《关于变更房屋产权证书发证机关和开展房屋产权证书换证工作的通知》。4月起,发证机关由县人民政府变更为县建设局。截至2008年年底,共换发产权证17019件。
  2008年7月,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房屋登记办法》要求,开始实行房屋登记簿制度和房屋登记询问制度。在原有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权登记和注销登记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地役权登记、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
  产籍管理 2003年,计算机图文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房产档案管理,运用计算机录入档案目录、打印卡片、统计、查档等,淘汰了原来的手工作业。建有综合档案室270平方米,档案密集架387立方米。2004年,被浙江省建设厅授予“全省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又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至2008年,6.5万余册产权档案全部进行数字化转换,并新配地籍图2836幅。
  2008年,县建设局制定了《宁海县房屋权利人诚信档案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并由人民银行宁海县支行与宁海县建设局联合发布《关于共享房屋权利人信用信息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房屋权利人信用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直管公房管理 1987年房管处有直管公房247幢,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1993年房改中,出售公房134套,6888平方米,收入151万元。1997年直管公房减至220处,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有住宅承租户696户,非住宅承租户(单位)60户。1998年5月,为确保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县政府决定国有、集体企业租用的直管公房,可进行公开拍卖或有偿转让,其所得资金首先用于弥补该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不足,剩余资金按比例划归城建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管理。至2000年3月,无偿划拨中大街、桃源南路21处非住宅直管公房6502平方米,评估价值617万元。
  2008年,房管处直管公房共146处,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朝晖家园公房于2003年竣工,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南门公房中转房北幢于2005年建成,建筑面积0.14万平方米。
  公房租金 1993年为配合城镇房改,对城镇公有住房(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住宅房)的租金作了调整,规定1991年年底前已租住使用的砖混成套住房,月平均租金调高至每平方米0.30元;1992年起投入使用的砖混成套房,月平均租金统一定为0.48元,并实行超标加租、租房保证金制度。1994年4月对非住宅公房租金作了调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平均月租金从2.594元调整到4.096元,调整幅度为58%。1997年11月,成套砖混结构住宅房月平均租金调整为每平方米1.50元。2005年11月,福利租户成套砖混结构住宅房月平均租金由每平方米1.80元调整到2.00元;市场租户成套砖混结构住宅房月平均租金调整到每平方米5.50元至8.30元。2007年10月福利租户成套砖混结构住宅房月平均租金调整到2.20元。非住宅公房租金从2005年起实行市场价,采用公开招租、拍租的方式确定租金。
  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用房管理 2002年前,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由各单位自行建设、登记和使用。2002年2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清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房地产工作领导小组,对城区114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房地产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清理,并作出决定:县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的土地、房产统一归属县人民政府,由县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统一变更给县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单位享有办公用房使用权,并与机关事务局签订办公用房使用协议,领取使用证;新建、改建和维修由机关事务局统一负责。至2008年,机关事务管理局共登记房地产48个单位、63处,建筑面积11.37万平方米。
  2008年9月,宁海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出租管理暂行办法》施行,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出租,必须在取得县财政局审批后,由产权持有人委托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租。当年,共有13家单位、16处房产,完成公开招拍租工作,租金总计为533万元,比起拍价304万元,增加了229万元,增幅为75%。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管理
  1989年年底,宁海县房地产交易所成立,与县房地产管理处合署办公,办理房产评估、交易业务。次年,办理评估2件,办理房产交易43件。1995年3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宁海县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细则》,明确县房地产交易所是房地产交易的管理机构,负责交易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房地产交易规定在市场内进行。
  房地产转让 1995年,办理转让856件,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2000年,办理转让1871件,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2007年,办理转让5017件,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2008年,办理转让1400件。
  房地产抵押登记 1994年11月,县城乡建设环保局与县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联合发出《宁海县房地产抵押贷款管理若干规定》,开始办理房产抵押登记业务。次年,办理房产抵押登记46件。2004年,办理房产抵押登记8085件。2007年,办理房产抵押登记10845件。2008年办理抵押登记8999件。为方便群众,2006年6月,派员进驻建行宁海支行提供抵押登记服务。翌年3月,又派员进驻宁波银行宁海支行。至2008年,累计提供驻点服务5300件次。
  房屋租赁管理 1996年12月,《宁海县房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颁布,次年3月施行,对城镇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由县房管处对租赁房屋核发“房屋租赁许可证”。1997年至2008年9月底,累计发放“房屋租赁许可证”2.6万件次。
  商品房预售管理 1997年,宁海县对商品房预售实行发放许可证制度,由县房地产管理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发商品房预售证。2000年,预售管理工作由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直接管理,并实行使用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推行商品房销售前面积测绘制度、《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实行商品房竣工综合验收制度。2002年,县建设局专设房地产业管理科。2004年,实行商品房预售合同到县房管处登记备案制度。2006年,制定并实施《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办法》,并建立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房地产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网上公示制度。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1996年2月,县房地产管理处成立房地产中介服务部,首次开展二手房交易代理服务业务。之后,个人开办房地产中介机构增多,至2004年,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增至30余家。2005年,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整顿,并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当年有12家机构进行了备案。2007年,备案在册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有8家。
  房地产评估及测绘机构 1995年前,房地产价格评估工作由县房地产交易所承担。1995年,县房地产管理处成立了宁海县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2001年7月,通过改制,改名为宁海县正平房地产估价事务所有限公司,独立经营。至2008年,县内有正平、恒基、永正和众诚等房地产评估机构4家。2004年前,房产测绘工作由县房地产管理处承担。2004年,该项业务由社会专业机构经营。至2008年,县内有东泰、太平洋和开发区工程设计所等房产测绘机构3家。2008年,制定了《宁海县商品房预(实)测绘成果备案管理制度》,房产测绘成果示范文本。建立了由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房产测绘成果说明会制度。
  第四节 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企业
  物业管理制度 2001年7月,《宁海县住宅区物业管理试行办法》颁布施行,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住宅区总建筑面积7%。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住宅区建设总投资的2‰的比例,向县物业主管部门交纳初期物业管理经费。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应当建立物业维修专项资金,用于房屋的公用部位、设备和住宅区内公共设施保修期满后小修以上的维修、更新。物业维修专项资金按照上年综合平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3.5%的比例提取,高层建筑、别墅、单体住宅的比例可提高到6%。维修专项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代为缴纳,并在房屋销售时向购房者收取。物业管理企业应按《宁波市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申领资质证书,并向县物价管理部门申报物业收费标准,根据委托合同提供服务。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物业管理条例》;2006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结合两个新法规的精神,全县开展物业管理工作。
  住宅区物业管理 2001年,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开始起步。2002年7月华山花园竣工交付,宁波永大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即受托进驻,与业主签订物业管理合同。至2007年年底,实施物业管理的有16个住宅小区、1个职工生活区,管理物业面积92.7万平方米,管理户数6399户。有7个住宅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华山花园小区于2003年获得宁波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
  2004年开始,陆续对老住宅小区进行专项整治改造,增设围墙,设置门卫岗亭、停车位、宣传橱窗、消防栓,改善小区绿化、路灯等。至2008年年底,由政府投资110万元完成金泰小区、华苑花园、正学公寓、银菊北路小区、东旺小区、银雕小区、中山公寓和园丁楼专项整治改造。
  截至2007年年底,配置物业管理用房6399平方米,占实际管理小区总面积的7.15%,归集物业维修专项资金941.3万元。
  城镇住房普查 2007年第三季度,对30592户、计建筑面积380.93万平方米的城镇国有土地住房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县城国有土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26平方米。县城国有土地上的住房总数为30532套,总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拥有17456套,建筑面积127.9万平方米。本县城区共有住户30803套,其中成套房屋29358套,成套率95.31%;非成套房屋1445套,非成套率为4.69%;家庭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有1056户,占7.09%;18平方米以下的有1394户,占8%。城镇居民用于自住的住房有28583套,自住率为92.79%;用于出租的住房有2115套,出租率为6.87%。户均一套住房的家庭有1267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7.83%;户均二套住房的有804户,占4.94%;户均三套住房及以上27户,占0.17%;无房有
  1390户,占8.53%,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
  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对受台风影响较大的长街、力洋、一市、越溪、强蛟、西店、茶院、大佳何、桥头胡9个镇乡(街道)213个行政村90302户,计建筑面积1287.7万平方米的房屋进行了防灾能力普查,发放《沿海地区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表》及《农村住房质量情况和防灾建议卡》12余万份。普查结果表明,9个镇乡(街道)初步认定防灾能力较差和差的房屋有14841户,计建筑面积138.11万平方米,占总户数16.4%、总建筑面积10.7%。
  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 2008年10月,对全县农村危旧房现状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农村有危旧房16902户。其中20世纪50年代前建造的有6782户,50年代至60年代建造的有5348户,70年代至80年代建造的有4438户。户主大都是五保户、低保户。
  房屋安全鉴定 2001年年末,县建设局设立了宁海县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组织专家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次年受理鉴定房屋面积6.5万平方米,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书58件。至2008年,累计受理房屋安全鉴定796件,房屋面积114.9万平方米。
  物业服务企业 2001年7月,宁波永大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到2007年年底,全县有永大时代、中园、新汇、跃龙园林、恒泰、路建、大家和瑞和8家物业服务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1982年,宁海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是宁海县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后,县房地产管理处、城关镇人民政府、县土地管理局、县房改办和县经济开发区陆续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1996年度,县内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本金合计4541万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0.27万平方米,房产销售收入5643万元,利润总额602万元。1998年,在企业改制中,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有的歇业,有的改制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建筑施工企业出资开办房地产开发企业。至2004年,县内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家,其中二级资质1家、三级资质6家、四级资质5家、暂定级1家。年度房屋竣工面积27.53万平方米,销售额68122万元,利润总额7977万元。13家企业实收资本34174万元。2004年起,县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走去县外,省外开发。宁波永大集团有限公司在宁波市鄞州区,江苏省南京市、泰兴市,湖南省株洲市,福建省漳州市开发房地产;宁波同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海南省三亚市开发楼盘;宁波市路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东阳市、江苏省宿迁市开发房地产;宁波得力房地产有限公司在象山县、台州市开发房地产。2008年,县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有17家,其中二级资质3家、三级资质6家、暂三级资质3家、四级资质5家。17家企业注册资本64876万元。
  房地产协会 2005年1月,县房地产协会成立。会员由县内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房地产中介、评估、测绘,房屋装饰、建材供应,房屋拆迁、拆房,白蚁防治,房地产管理等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协会主要业务范围是推进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传播国家房地产政策法规、经济技术情报和市场信息,组织各类培训,开展交流合作等。
  第五节 白蚁防治
  1968年2月宁海县白蚁防治站成立,隶属于县财政局。1979年划归县城乡建设局管理。负责全县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旧房白蚁灭治和水库土坝、林木果树等白蚁检查和灭治,是浙江省二级资质防治单位。单位在编人员5名,其中工程师2名、技师3名。2001年、2005年、2008年荣获“浙江省白蚁防治先进集体单位”称号。
  白蚁种类及分布 宁海地理环境宜于白蚁滋生,危害严重。截至2007年,全县已查清定名的白蚁有10种:台湾家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小楹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扬子江近扭白蚁、天台夏氏白蚁、浦江土白蚁和台湾华扭白蚁。在全县16个镇、乡、街道都有分布。
  房屋防治 1998年4月,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宁海县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规定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应与白蚁防治机构签订白蚁防治合同,缴纳白蚁预防费。1986—1997年,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167万平方米,旧房白蚁灭治1.78万平方米;1998—2008年,新建房屋白蚁预
  防面积808万平方米,旧房白蚁灭治12.4万平方米。1991—2008年回访复查3835个项目,建筑面积724万平方米,在已预防的范围内未发现蚁害迹象。
  林木果树防治 1997年,对坑龙王村1200亩板栗、枫槎岭500亩杨梅进行白蚁预防,查明了10种白蚁均对林木果树有危害。对古树名木“竹林五杈樟”进行有效的白蚁灭治,1999—2007年对3000余亩林木果树进行白蚁调查与灭治。
  水库堤坝防治 1982—2008年检查和防治水库堤坝计1702座次,累计坝长110万米。为水库管理人员培训上课数十余次。
  研究成果 吴维铭、戴友林撰写的《杨梅岭水库几种不同结构坝体的蚁患与综合防治》一文,被评为1995—1996年度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戴友林、戴理平撰写《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ernrneyiLight分飞观察研究》一文,被评为1999—200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季光辉撰写的《不同类型基础白蚁防治方法》一文,被评为2001—2003年度浙江省白蚁防治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戴友林撰写的《“以人为本”科学配置装饰装修材料,提高防蚁效率》一文,被评为2003—2004年度浙江省白蚁防治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