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品交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9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商品交易
分类号: F721
页数: 12
页码: 652-6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在1981-2008年期间,农业副产品如棉花、蚕茧、茶叶、柑橘和其他鲜干果的产量与销售均有显著变化,同时蔬菜交易量也大幅增加。在生活资料方面,针织纺织品、百货商品、五金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商品的销售量大幅增长,且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此外,糖、酒、豆面制品等食品的销售也经历了从计划供应到市场化的转变。同时,宁海县还是生猪重点县,生猪饲养与销售量也有显著变化,且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政策。
关键词: 宁海县 商品经济 农副产品

内容

第一节 副产品
  棉花 1981—2008年宁海县棉花主要种植地为长街、力洋、茶院、胡陈、一市等地。由宁海县特产公司统一经营,长街棉花厂、胡陈港棉花厂及苔芳、牛台棉花加工点收购加工。1987年棉花总产量为5201吨,收购量为4932吨。1990年棉花种植面积减至55549亩,总产量3870吨,收购2534吨;2000年种植面积为2.35万亩,总产量1606吨,收购500吨。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9312亩,总产量764吨。皮棉收购价格随市变化,1987年每50公斤237元;1991年为338元,奖化肥50公斤;1996年,棉花购销取消统一调拨,转入市场交易,价格升至每50公斤617元;2000年每50公斤降至380元。
  蚕茧 1987—2001年,宁海县蚕茧主产地有前童、岔路、长街等。1987年桑园面积3072亩,收购227吨。1994年桑园面积7084亩,产量605吨,收购276吨,蚕茧主要销往海宁、桐乡等地。1997年“8·18”台灾后,桑园面积减至219亩,产量156吨,收购115吨。2002年县供销联社停收,民营企业购销随行就市。
  茶叶 1987—2008年宁海县茶叶主产地有茶山林场、望海岗林场,桑洲、深甽、茶院、黄坛、岔路、跃龙等乡镇街道。1987年全县茶园3.23万亩,产量2056吨,收购量1500吨。1989年9月,宁海茶厂停业,10月,县茶叶公司转型为非国有的县茶业有限公司。1992年茶叶市场开放,实行源头征税,特产税率4%,收购量1100吨。1999年,县政府打造“品牌”战略,培育出列入宁波市十大名茶“望海茶”和“望府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望海茶”。2008年茶叶经营公司20家,其中望海茶叶有限公司、望府茶叶有限公司及县茶业有限公司为三大名茶企业;有望海峰、尖顶山、润发、洋珠等7个商标。是年茶叶产量3315.7吨,销售额1.2亿元,名优和高档绿茶占24.8%。
  柑橘 宁海县柑橘种植品种40多个,以温州蜜橘为主。1987年柑橘种植面积50500亩,产量2.76万吨,县内销售5520吨,销售额660万元。1997年种植面积5.04万亩,产量63880吨,县内销售9580吨,销售额766万元。是年由于受台风影响,柑橘滞销。2000年柑橘面积4.28万亩,产量1.63万吨,县内销售4880吨,销售额780万元。2008年4.23万亩,产量96.00万吨,县内销售6.00万吨,销售额4800万元。
  其他鲜干果 宁海县内生产瓜果有杨梅、梨、桃、枇杷、梅、李、柿、葡萄、猕猴桃及草莓、西瓜等,干果有香榧、板栗、瓜子等。1987年,总产2.65万吨,市场交易量9992吨,成交额884万元。1993年,县农林局与供销社相继建立杨梅、枇杷、葡萄、猕猴桃、香榧等生产基地,2008年总产12.03万吨。市场交易量5.00万吨,成交额1.5亿元。其中:杨梅1.07万吨;梨2721吨;桃2770吨;枇杷2065吨;柿子127吨;葡萄1184吨;猕猴桃12吨;瓜类9.9万吨;其他1214吨。白枇杷、翠冠梨远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2007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宁海县翠冠梨基地、白枇杷基地为“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和“中国名果白枇杷基地”称号。
  蔬菜 1987年,蔬菜集市交易32处,全天候棚屋市场5处,摊位1800个。成交量5997吨,交易额199万元。鲜菜5893吨,交易额164.3万元。其中萝卜489吨、青白菜2022吨、黄瓜108吨、青椒78吨、茄子112吨、蒜葱61吨、其他1126吨;干菜104吨,成交额34.70万元。分别为笋干19吨、黄花菜12吨、粉丝27吨、其他46吨。此外,豆制品1600吨,交易额240万元。2000年钢棚市场21处,占地6.74万平方米,摊位4291个。成交量44480吨,成交额7182万元。2008年钢棚市场遍布城乡,达到34处,占地11.94万平方米,摊位6439个。蔬菜成交量9.05万吨,占总产量14.41万吨的62.7%,成交额1.99亿元,分别为鲜菜8.91万吨、1.68亿元,干菜1290吨、0.31亿元。
  第二节 生活资料
  针织纺织品 1987年棉布、混纺布、涤棉、纯化纤布、呢绒、绸缎等销售311.9万米,各类服装、汗衫背心、卫生衫裤、针织内衣等销售98.7万件,毛线11.8吨。1992年,国有商业和供销联社企业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活”,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公司,与民营企业一道进入市场。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针纺服饰品销售总额达4.56亿元。是1987年同类销售总额990万元的47倍。
  百货商品 1987年民营企业销售量上升,国营和供销联社企业销售量下降。1987—1992年毛巾、皮鞋、胶鞋、塑料、火柴、肥皂、洗衣粉、保温瓶、缝纫机、手表等10类商品略有上升。1993年,民营零售商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外地企业落户宁海,升级换代的科技新产品面市,取代传统的一些商品,如打火机代替火柴,合成洗衣粉取代了“咸肥皂”。2008年百货商品零售额达1651万元。
  五金家电 1987—1992年,彩色电视机年销售量从340台升至4300台,电冰箱从1550台升至1.63万台;自行车、电风扇、洗衣机相对平稳;收音机、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黑白电视机,退出销售市场。1993—2008年,大屏幕高清液晶彩色电视机、(VCD、DVD)影碟机、空调器、热水器(电、煤气、太阳能)、吸尘器、饮水器,新型厨具、微波炉、脱排油烟机、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网上游戏机、数码照相机及按摩器、渔具、自动麻将桌、健身器材与休闲用具等先后上市销售。2008年,销售家用电器企业119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家,销售额35.15亿元;电脑企业154家,手机企业189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家,销售额9.52亿元;渔具店40余家,年营业额达700万元。
  摩托车 宁海县1970年开始销售摩托车。2008年专卖店达37家,社会拥有量5.4万辆(其中轻便车2639辆),每百户拥有量24.5辆。
  汽车 1989年,交易量305辆,交易额1040万元。1999年交易量772辆,交易额1390万元;2008年交易量4032辆,交易额达1.28亿元。是年社会汽车拥有量3.20万辆,分别为计载货汽车2000辆,小型车2.9万辆(其中轿车2.80万辆)。社会百户拥有量8.7辆,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11辆。
  糖 1987年,国家计划供应,凭票购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幼儿园儿童和3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月分别为0.3公斤、0.2公斤、0.3公斤和0.5公斤。此外,产妇每人2.5公斤,人工流产每人1公斤;安排柑橘加工用糖100吨,蜜蜂过冬用糖30吨。全年销售4076吨。1989年国家计划减至1639吨,糖烟酒公司外地采购881吨(按国家最高限价每吨2800元供应),全县销售2520吨,保证了民用和特殊用糖。1991年食糖取消票证,敞开供应。1994年食糖产销市场化,糖烟酒公司进口古巴糖以平稳市场。2008年,销售食糖5000吨,销售额280万元。
  酒 1987年糖烟酒公司经营本地产黄酒、白酒、啤酒及外地产花色酒,全年销售888吨,其中黄酒176吨、啤酒625吨、白酒87吨。1993年融入市场,酒类销售量大增。2008年全县酒类销售额9.41亿元。
  豆面制品 1987年计划行业用粮豆425吨(含议价125吨),其中,黄豆25吨、蚕豆50吨,其他行业用粮(指米面、机面、素鸡)50吨。全年生产豆腐92.3吨、香干140.8吨、油豆腐58.4吨、米面26.7吨、机面99.6吨,产值22.65万元。1988年7月1日起取消计划黄豆,豆制品议价供应。1990年县豆面制品厂从山西自行采购黄豆5.00万吨。春节供应城区居民,香干、油豆腐等制品每人0.75公斤。1991年豆面制品由民营企业加工生产,前童“古镇三宝”等特产品牌,销往沪杭甬等地。
  猪 1963年被省政府列入生猪重点县,每年有计划上调任务。1987年上调生猪1.58万头,1987—1992年上调生猪8.32万头,占县食品公司收购量的42.7%,1992年后生猪上调计划取消。
  1987年县食品公司从江西、四川购入冻肉2417头(145吨),7月、8月从安徽、舟山购入膘肉和冻肉237吨,全年供应1356吨。县政府出台养猪奖励政策,对全年报售10头以上户,每头补助平价饲料37.5公斤,20头以上户每头补助平价饲料75公斤,公母猪每头补助现金40元。岔路黑猪良种基地和岔路叶家岙母猪专业村给予无息贷款。是年9月1日市场肉价放开。1990年生猪地销网点从25个增加到30个,销售人员从89人增加到147人,全年地销2.70万头。1994年因发生口足病(即5号病),肉价升至每公斤20元。县食品公司从外地购入生猪7000头,限价条肉每公斤15元。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4.3万头,存栏数10.20万头,出栏14.10万头,猪肉销量1.35万吨。1993年始,全县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共有22个屠宰食品站(点)。2001年整合为15个屠宰场(点),2004—2008年为7个屠宰场,分别为城关、长街、力洋、岔路、梅林、桥头胡和西店屠宰场,配有检疫检验人员,共有屠工(商)512人。1993—2008年,检出口足病病猪883头、病牛30头、病羊480头、病家禽8.10万羽,均进行了病畜禽无害化处理。
  禽蛋 1987年收购禽13.8吨(1.1091万羽),蛋1369.8吨。1994—1998年,年平均收购禽207吨,禽蛋1799.3吨。1986年7月县食品公司在辛岭创办养鸡场,形成种鸡、孵化、育雏、肉鸡饲养一体化生产。年饲养量3.5万羽,出售肉鸡1.02万羽,种蛋90吨,商品蛋27.2吨。每月供应东航机场鲜蛋750公斤。1988年为宁波市和县内提供鲜蛋200吨,肉鸡1.77万羽,种蛋17万只,苗鸡13万羽。1990年产蛋225吨,肉鸡5.2万羽、种鸡1100羽、苗鸡14.7万羽。1996年7月2日停办。
  2000年5月成立的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从浙江大学家禽实验室引进土鸡饲养成功。2004年饲养肉鸡100万羽,2006年400万羽。2003年,农业部授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07年省工商局定为浙江省名品正牌农产品。2008年出栏300多万羽,肉鸡7475吨(交易额6500多万元),鸡蛋219吨(交易额350多万元),销往宁波、温州、杭州、上海。公司饲养户282家。2008年全县养鸭专业户达585家,年出栏r12.90万羽。
  第三节 生产资料
  工业建设物资 1987年,销售黑色金属3275.5吨,有色金属1374吨,水泥2.67万吨,玻璃3360箱,橡胶塑料原料2179吨,机床电动机、变压器1507台,汽车79辆等,销售总额达1.21亿元。1988年“7·30”特大洪灾后,组织供应钢材815吨、水泥2262吨、油毡3200卷、玻璃503箱、煤1400吨、汽车5辆等,支援灾区。1992年计划物资取消,供应钢材2.70万吨、有色金属2937吨、水泥2.44万吨、塑料原料5169吨、煤炭18.63万吨、汽车93辆、金属回收6783吨,销售额达2.30亿元。1992年后,建设物资随市供应。2008年,仅跃龙街道主要街路统计,供应建设物资的综合大型超市37家,玻璃装饰材料53家,五金、机电498家、工业原辅料129家,车类104家,厨卫水道40家。
  农业生产物资 1987年,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由供销社专营。是年,供销部门供应网点123家,供应化肥42.20万吨、农药462吨、农膜10.5吨、中小农具12.1万件,全年销售额3200万元。1989年,供应化肥3.63万吨、农药502.9吨、农膜48.9吨。建立镇乡“庄稼医院”10个,农作物诊所6个,技术咨询站79个,配药站36个,配备农资辅导员32名。1993年农资市场开放,民营企业参与交易,供应化肥3.85万吨、农药567.60吨、农膜101.20吨。2008年,建立综合服务社19家,覆盖7个镇乡。全县销售网点400家,销售化肥73848吨、农药708吨、农膜20.5吨、中小农具14万件,销售总额5600万元。各类有机肥(如液态肥、叶面肥)比例上升到40%,低毒类农药已取代有机磷等中、高毒农药,高效低毒农药比例占30%;农膜有地膜、温室膜、遮阳膜等;中小型农具中,有喷雾器、喷粉机、修剪机等,传统的稻桶、犁耙、畚箕、竹箩、篾簟等供应减少。
  再生资源回收 1987年供销社系统收购单位78家,收购额91.70万元。其中,收购杂铜10.30吨,废铝17.30吨,废钢铁601.70吨,废橡胶29.0吨,废塑料42.7吨,其他废料21.50吨。2000年县政府设立再生资源领导小组,下设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行使管理职能。次年成立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从业人员上万人。是年回收废物达2.50万吨,收购额1.1亿元。2003年县供销联社组建宁海县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设置网点41家,收购额达1.90亿元。2005年持证回收企业发展到12家,加入宁海县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企业达105家,收购额达3.50亿元。2008年全县回收再生物资10万吨,金额4亿元。其中回收杂铜1420吨,废铝2390吨,废钢铁8.33万吨,废橡胶4010吨,废塑料5910吨,其他2970吨。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