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加工 流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6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加工 流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3
页码: 590-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历史上水产品加工简单粗放,流通渠道不畅。改革开放后,渔民开始意识到产品精加工的重要性,以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2008年底,全县已有18家加工企业,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产品种类多样,多次获得省博览会奖项。同时,宁海县的水产品出口量逐渐增加,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水产品流通方面,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上升,形成了水产生产单位—购销专业户—市场销售户的流通体系。宁海水产城曾是重要的交易场所,后关闭,现有多个水产市场分担水产品零售业务。购销大户在国内外均有业务往来,对水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县水产品消费量大幅增长,购销大户的销售额和利润也较为可观。
关键词: 宁海县 渔业经济 水产品加工

内容

宁海历史上的水产品加工简单粗放,民间称为“一把刀、一把盐”,水产品流通渠道不畅。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渔民意识到在产品优势中要挖掘其潜在的更大的经济优势,产品必须精加工,以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使水产品在加工、流通领域里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加工 出口
  2008年年底,全县加工企业18家,水产品加工能力1.8万吨,有水产冷库22座,日冷藏能力4800吨,日制冰能力180吨,总冷藏能力12.68万吨,年制冰总量4500吨。水产品加工有蛏干、对虾干、脱脂黄鱼、瓶装泥螺、蟹糊、软壳青蟹、净化鲜蛏、清洁牡蛎、各种鱼类小包装、冻蛏肉、香鱼干、糟鱼、褐藻酸钠等15个品种。2001—2006年多次获得省博览会金奖、优质奖,其中缢蛏三年获得金奖,蛏干和有机青蟹获金奖。泥螺、腌制鱼为浙江省“百欢”名牌产品。
  宁海县乾坤冷冻厂于2002年开始加工蛏干,注册商标为“月边塘”,产品执行标准Q/NQKL01—2001,2005年获优质奖,2006年又获金奖。同年,生产规模1300吨,销售额580万元,利润60万元。宁海县大和养殖有限公司、东部海洋经济开发公司、科波水产品加工厂等7家单位,2003年收购鲜蛏2500吨,加工蛏干250吨,产值2500万元,产品销往福建、金华、丽水以及江苏盐城、东台等地。
  2005—2006年,宁海县东部海洋经济开发公司加工的对虾干,注册商标“东海岸”,产品执行标准NY/841—2004,生产规模500吨,总产值1100万元,年销售量1020万元,销往广东。宁海县唐龙海鲜冷藏公司加工的脱脂黄鱼,产品注册商标为“唐龙”,产品执行标准4/NTLH001—2003,加工产值150万元,利润30万元,销往本县及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宁海县阿彬水产有限公司加工的蟹糊产品,产品注册商标“阿彬”,产品执行标准国际Q/NABS001,生产规模790吨,产值1580万元,2006年销售额980万元,利润190万元,销往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宁波餐之皇食品有限公司,专门培育加工软壳青蟹,产品注册商标“餐之皇”,产品执行标准CB2733—2005,生产规模350吨,总产值1050万元,年销售额990万元,利润156万元。以上4项产品均获省博览会优质奖。宁海县乾坤冷冻厂加工的泥螺,小白虾被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峡山海味食品厂加工的糟鱼,其原料主要是炸弹鱼、青占鱼,每年加工产品60~70吨,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但由于鱼类资源的制约,加工量受到一定限制。凫溪村俞安家加工的香鱼干,为淡水鱼中的珍品,销往沪、浙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1970年6月,宁海县化工一厂曾利用海带原料加工过碘和褐藻胶,后停产。1980年又继续加工,产碘750公斤,褐藻胶48.73吨,由于当地海带含碘量低,于1981年停产。1998年东海助剂厂也进行了海带加工,提取褐藻酸钠225吨,产品销往绍兴纺织印染厂等企业,之后又停产。
  宁海县水产品出口主要有香鱼、对虾、蛏子、蛏子干、卤鱼等,出口到日本和罗马尼亚等国家。1987年以后,有对虾、冻梭子蟹,冻蛏肉、鲈鱼等,出口到日本、韩国。1988年室内养殖的日本对虾94公斤,活体干运首次出口日本。
  1987—2008年,共出口鱼、虾、蟹、蛏等共2422.5吨,产值11741.39万元人民币,创汇655.4万美元。
  第二节 品流通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对鲜活的水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上升,要求水产品销售运行既好又快,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步形成水产生产单位—购销专业户—市场销售户的流通体系。
  营销组织活跃,1998年前国营水产企业担负着大部分水产品购销业务,参与市场竞争。1999—2003年,宁海水产城建成,总投资2900万元,它既是水产品的交易场所,又担负着组织城乡水产品供销、批发业务,后因多种原因于2004年关闭。
  宁海跃龙、兴海、南门、兴宁、东门、平海等各个水产市场,分担着水产品零售业务。业务量较大的跃龙市场,地处城关中心,是本县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于1996年建成,它与水产城有机配合,并有202路公交车互通到站,使城乡水产品的批发、销售十分活跃。2003—2008年,共交易水产品8.7万吨,交易额14.41亿元,其水产品摊位从2003年110个增加到2008年的208个,鲜活的鱼、虾、蟹、贝摊位,占水产品总摊位87.5%。
  全县有水产龙头企业8家,成长型企业2家。水产龙头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集产、加、购、销于一体,功能齐全、机制灵活,这些企业和购销大户将水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2006年10个企业水产品销售达25610万元。
  购销大户200余户,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2006年统计19个优秀购销大户,户均销售额3449万元,2008年对其中7个优秀购销大户经营情况汇总,共销售水产品25076吨,销售额34592万元。这支购销主力军在国外和国内的广东、福建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他们的购销业务往来,他们对水产品流通销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县内水产品消费水平,2007年37100吨,按全县65万人口计算(其中包括外来务工者)年人均消费量57.08公斤,2008年同比增长27.7%,全县消费量为44520吨,年均消费水产品63.6公斤,比上年增长11.4%。
  2008年19个优秀购销大户水产品销售总量56829吨,销售额65533万元,户均销售额3449万元,户均利润313.8万元。2008年9个优秀购销大户销售额34592万元,户均销售额3843.5万元,户均利润349.76万元。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