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林牧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林牧场
分类号: F324.1
页数: 3
页码: 564-5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县农业、林业及相关企业的历史沿革、转制过程及现状。这些机构包括县良种场、县青珠农场及其畜牧服务公司、县岔路黑猪良种繁育场、茶山林场、五山林场、南溪林场、县柑橘良种场和县木材公司等。这些企业或机构大多成立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原为事业单位,后经历转制,部分变为企业单位或私营公司。转制过程中,涉及土地、资产、人员安置等多方面内容。目前,这些企业或机构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林业生产、木材加工等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宁海县 农业管理 历史沿革

内容

县良种场 1959年建于城关大北门外。1986年干部职工37人,耕地337亩,其中水田323亩,旱地14亩。以生产粮油作物种子为主,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980年后场办工业逐步发展。
  1993年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1998年10月转制,全场占地26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893平方米,耕地97亩,有6个工厂和1个场部,工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工业产值占全场产值的90%以上,净资产946.24万元。在职职工111人,离退休48人。企业改革形式,家电十厂,第一工
  具厂作商业、住宅用地面向社会拍卖;节水设备厂、兽药厂、玻璃仪器厂、麦芽厂、老畜牧场、新家电十厂内部公开竞价有偿转让;办公楼、现有耕地等财产由主管局接管。职工安置办法打破全民所有制身份,解除劳动合同与新组织的各厂受让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场部人员分流到各企业。随后各企业撤迁,耕地全部用于城市建设。良种场停办,办公楼和部分保留资产由农林局管理。
  县青珠农场 1956年3月组建,场部驻地青珠黄珠山脚。1986年全场476户,1536人,固定职工861人,干部62人,共有耕地5400亩、林带110亩、湿地340亩、其他650亩。以经营农业为主,工副业结合,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柑橘、瓜类、豆类等作物。
  1998年10月转制,仍保留国有企业性质。有农业用地4950亩、虾塘176亩、鱼塘130亩,净资产862.2万元。在职职工457人,农场内居住1320人。改制形式,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定编9人(含分场3人)。工资实行补贴制,工作由主管局考核,场部继续承担辖区内行政管理与农场土地及部分保留资产管理职能。职工以30年土地承包权冲抵安置补偿金,与场部解除劳动合同,税赋及社保费等全部由个人缴纳。
  2008年全场有西关、朝阳、后门港3个分场,总人口1320人,在职职工362人,离退休职工449人,有耕地5000亩,其中旱地2000亩、柑橘2000亩、水产养殖1000亩。
  县青珠农场畜牧服务公司 原青珠农场养猪场,建于1958年,隶属于农业局。1998年10月转制,占地42078平方米,建筑面积7878平方米,存栏公母猪650头,商品猪4000余头,年出栏肉猪1万头,净资产48.49万元。转制后更名为甬青畜牧有限公司,职工25人,不愿入股2人和提前退休2人,入股21人。2006年更名为宁波海联牧业有限公司。
  县岔路黑猪良种繁育场 1992年5月县政府拨款85万元在梅林祁家山建场,占地14亩,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
  1994年6月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省一级种猪场。2003年12月与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合股成立县绿生牧业有限公司。2008年有岔路黑猪公猪8头,母猪180头,存栏1300多头。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正式职工5人,临时工5人。
  茶山林场 1958年8月建,国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特局。1993年茶山叶蜡石矿开采。1999年成为望海茶生产基地,2001年取得国家有机茶认证。2005年3月桃花溪森林公园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占地500多公顷。2005年8月林场与县旅游开发公司、科技工业园区发展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宁海县东海云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东海云顶旅游,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景区于2007年4月28日营业。
  1986年核定总面积3.43万亩,全场职工197人,总人口387人。1987—2008年累计育苗658亩,生产间伐木材4.7万立方米,采伐毛竹36.5万株,生产茶叶11024吨。2008年林场经营面积3.53万亩,林业用地3.46万亩,其中毛竹2506亩,茶叶1357亩,活立木总蓄积11.96万立方米,立竹54.98万株,森林覆盖率92.93%。2008年,在职职工62人,退休107人。林木资产1115万元,固定资产509万元,产值495万元。全场设茶山、彭坑、岭脚、东仓4个林区,场部驻地岭脚林区。
  五山林场 1973年10月建,国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特局。1989年9.9千米双峰林区公路竣工。1991年在城西黄泥山征地106亩,建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1996年在城关建成4000平方米五山林场大楼。2000年双峰林区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并与宁波白溪水库管理局合作,共同开发宁波天河风景旅游区。2001年西溪林区与宁波野鹤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野鹤湫旅游区。
  1986年经营总面积2.98万亩,全场职工102人,总人口223人。1987—2008年累计育苗690亩。迹地更新2.03万亩,采伐木材7.14万立方米,毛竹40万株。2007年林场经营总面积3.27万亩,林业用地3.23万亩,其中毛竹2871亩,茶叶69亩。活立木总蓄积17.82万立方米,立竹60万株,森林覆盖率94.38%。2008年在职职工71人,离退休职工60人。林木资产1076万元,固定资产830万元。全场设双峰、白沙、香岩、高湖、西溪5个林区,1个国家杉木良种基地,1家木材加工厂。场部于1989年由西溪林区迁入城关。
  南溪林场 1965年建,直属宁波市管辖。199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宁波市南溪温泉森林公园。1995年南溪林场和温泉疗养所合并,建立宁波市天明温泉山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0年3月宁波市政府将天明温泉山庄整体移交,委托宁海县政府管理,同年6月成立宁海县温泉风景区管理处,隶属宁海县旅游局管理,国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1986年经营总面积9707亩,全场职工34人,总人口55人。2007年林场总面积9792亩,其中林业用地9387亩、毛竹174亩、茶叶26亩。活立木蓄积6.72万立方米,立竹2.35万株,森林覆盖率94.63%。2008年在职职工25人,离退休职工33人。
  县柑橘良种场 1958年10月建,隶属于县林特局。1993年11月由事业场转为企业场。1999年4月以土地经营权抵职工安置补偿金形式完成转制,仍为国有企业性质。在职职工85人,退休职工59人。在职职工85人分别分到5亩土地,其中塘地2.7亩,柑地2.3亩,以经营到法定退休年龄为止(退休后经营权由场收回),并与场部解除劳动合同,转为自谋职业人员。退休职工59人,划给社保部门统筹解决。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定员5人,工资实行补贴制,工作由主管局考核,场部继续承担辖区内行政事务和部分保留土地及资产管理职能。
  2008年有退休职工75人。经营总面积980亩,其中水产养殖380亩、柑地230亩、杨梅30亩、场保留及回收土地266亩。房屋6000多平方米。
  县木材公司 1955年9月建,1985年1月划归县林特局管辖。1990年9月将县木材厂并入木材公司。1998年12月转制,原资产评估拍卖后,资金全额上交国资办。在职职工81人,3人提前退休,78人支付安置费后,自愿重新组建私营股份公司(宁海县木材有限公司)。离退休职工23人划给社保部门。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