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古树名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2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古树名木
分类号: F326.2
页数: 10
页码: 535-5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2002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古树名木2515株,其中1207株散生分布,1308株群状分布。古树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村庄周围及溪流池塘边,500米以上高山仅有38株。按区域、生长位置和行政区域分类,古树名木分布广泛,以茶院乡数量最多,桑洲镇古树质量最高。集体所有的古树占绝大多数,个人和其他所有占少数。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336株,包括千年古树32株,名人种植的柏树5株。此外,境内有15种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包括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和水杉,二级保护树种银杏、金钱松等9种,以及三级保护树种浙江樟、穗花杉等4种。
关键词: 宁海县 林政管理 木材经营

内容

古树 根据2002年宁海县古树名木普查资料,全县古树名木2515株,1207株呈散生分布,1308株呈群状分布。按区域类型分,城区50株,农村2451株,森林公园14株;按生长位置分,单位庭院30株,个人宅院19株,寺院133株,公园15株,村旁551株,水旁120株,田旁212株,山坡上995株,其他位置11株;按行政区域分,全县除1个国有林场没有分布外,其余街道、镇、乡、国有林场均有分布。以茶院乡为最多有773株(其中散生古树38株、古树群古树735株);其树龄大,质量高的是桑洲镇,古树233株,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63株。
  古树大部分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村庄周围及溪流池塘边,在500米以上的高山只有38株。
  在古树名木中,集体所有2359株,占古树名木总株数的93.8%;个人所有45株;其他所有的57株。
  古树树龄结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336株,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2株,名人种植柏树5株,其中前童镇七星村1000余年树龄的樟树主杆胸围1500厘米,为宁波市第一大树,称“浙江第一樟”;黄坛镇榧坑村1株榧树树龄千年以上,树高18米,胸围405厘米,平均冠幅22米。黄坛镇逐步村南方红豆杉至今有900年,树高19米,胸围490厘米,平均冠幅12米。桥头胡街道涨家溪村900年树龄的樟树平均冠幅45米,荫盖面积达2000平方米。跃龙街道西门村银杏树相传栽于宋政和四年(1114),至今有895年,树高26米,胸围530厘米,平均冠幅17米。3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有419株,根据普查统计数据全县散生古树名木的平均胸围为254.9厘米,平均树高15.7米,平均冠幅12米。
  名木 境内林木,有15种属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水杉2种(红豆杉树龄500年以上的有14株,300~500年的有1株,100~300年的有7株);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金钱松、连香木、七子花、花榈木、鹅掌楸、华东黄杉、杜仲、福建柏9种(500年以上的有13株,300~500年的有8株,银杏树龄100~300年的有44株);三级保护树种有浙江樟、穗花杉、厚朴、天目紫茎4种。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