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1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3
页码: 524-526
摘要: 本文概述了宁海县主要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包括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和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虫害,以及麦类、玉米、番薯、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蔬菜瓜果和柑橘等作物的病虫害。文章还介绍了宁海县采取的防治措施,包括设立病虫测报站、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植物医院、开展灭鼠工作和实施植物检疫制度等,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生长。
关键词: 宁海县 植物保护 病虫害管理

内容

主要病虫害
  粮油作物。水稻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细条病、恶苗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褐稻虱、白背稻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稻蓟马、稻象甲等。麦类有赤霉病、锈病、麦蚜等。玉米有玉米螟。番薯有番薯小象岬、甘薯瘟、黑斑病。大豆有豆荚螟,蚕豆有赤斑病、蚕豆象。油菜有菌核病、霜霉病。花生有褐斑病。经济作物,棉花有棉铃病、棉铃虫、棉红铃虫等。蔬菜瓜果有猝倒病、枯萎病、灰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菜青虫、小菜蛾、夜蛾、蚜虫,螨类、跳甲类、斑潜蝇等。柑橘有疮痂病、溃疡病、叶螨、锈壁虱、
  蚧类、潜叶蛾。果树有梨锈病、小食心虫、桃褐污病等。
  主要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
  水稻纹枯病,常发性病害,对产量威胁较大,中偏重至大发生,面积80%,防治农药有井岗霉素、好力克、爱苗。
  白叶枯病、稻瘟病,1990年后轻发生。2004年在大佳何下葛村首先发现,后在各地均有发生条纹叶枯病,程度较轻。1987年桥头胡区3000亩水稻发生细条病。1995年开始,800亩水稻发生恶苗病。
  螟虫(大螟、二化螟),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杂交稻普及,专食性的三化螟未见危害。杂食性的大螟、二化螟连续成为水稻主要危害,一年发生三到四代,一代中发至中偏重发生,面积20%,二代中发生,面积95%,三代~四代中偏重发生,面积20%,螟虫以二代~三代危害为主,1993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大发生。1999年一代三代大发生。防治二代螟虫为主,农药有杀虫单、精虫杀手、锐劲特、山瑞、三唑磷等。
  稻纵卷叶螟,四(2)代中偏重至大发生,面积70%,五(3)代中至中偏重发生,面积50%,六(4)代中至中偏重发生,面积20%。1995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5年大发生。卷叶虫1995年大发生,为历史罕见。防治农药有毒死蜱、锐劲特、山瑞、三拂、阿维菌素等。
  稻飞虱,2005年前中至中偏重发生,六(4)代发生面积50%,七(5)代发生面积95%。褐稻虱中偏重至大发生,面积70%,2005—2007年大发生,为历史罕见,其中2006年全县造成枯黄倒伏面积600亩。白背稻虱中发至中偏重发生,四(2)代为主,七(5)代中发,面积70%,2000年大发生。防治农药扑虱灵、吡虫啉、锐劲特、毒死蜱等。
  稻象甲,1989—1991年发生面积2万亩。
  麦类赤霉病中等发生,防治农药有多菌灵、托布津等。油菜菌核病中偏重发生。
  菜青虫、小菜蛾、蚜虫、跳甲类、斑潜蝇在蔬菜瓜果中偏重发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中偏轻发生。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软腐病为常发性病害中等发生。B型烟飞虱2005年入侵,局部地区对番茄、椒类危害严重。
  鼠情中等发生,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1995年长街发现东方田鼠,危害面积12600亩,第二年自然消失。鼠药有溴敌隆、溴鼠灵。
  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1976年在城郊跳头村设立病虫测报站。1985年2月成立县植保测报植检站。2003年在粮油作物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增加蔬菜病虫害测报和鼠情监测工作,设立病虫观测区,进行定点、定时、定田调查,每隔3~5天一次。2005年起在长街、胡陈、前童、梅林、跃龙等5个镇乡、街道安装5盏虫情测报灯和2个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年发布13期、4000余份,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使病虫害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实行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其物理防治应用杀虫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信息素、小菜蛾迷向诱蕊、色板、防虫网等。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制剂如大印、苦参碱、BT制剂等。化学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新型药剂锐劲特、氯虫苯甲酰胺、好力克、爱苗、绿颖、甲维盐等。还推广新型植保器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加快手动喷雾器更新换代,全县新型植保器械占有率达60%以上。
  1994年建立县植物医院和23家分院,从业人员30多人,开展植保技术咨询服务,即开方又卖药,及时解答农民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年咨询接待万人以上。
  1990年开始开展春季灭鼠工作,并列入县政府对镇乡政府的考核内容。2007年全县农田灭鼠12万余亩,农户灭鼠6万余户,鼠密度由灭前农田8.3%下降到1.12%,室内4.4%下降到0.85%,降低了鼠类危害。
  农业植物和鲜活农产品运输实施检疫制度,防止毁灭性病虫和危害性杂草传播,保护农作物生长。1984年建立县植物检疫站,设专兼职植检员2人,2008年有专职植检员5人,开展重大农业植物疫情检疫防控工作。2005年2月在雪坡村和凫溪村设立两个点和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检疫签证。2006年全县设立34个病虫监测点,对鲜活农产品实行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和调运检疫。2004年有害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传入,发展速度较快,经过几年集中清除,苗期药物防治,秋季人工割除,2008年基本上得到控制。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