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油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粮油作物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4
页码: 515-5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种植面积大,一年可种两季,品种类型多样。1987年至2008年间,水稻种植面积先减后稳,总产有所波动,但良种覆盖率高,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大小麦作为春粮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玉米、大豆等旱粮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品种得到改良。油料作物中,油菜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花生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芝麻种植面积虽少但分布广泛。番薯、马铃薯等杂粮作物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种植较多,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芋艿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此外,绿肥作为传统有机肥料和畜禽青饲料,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关键词: 宁海县 作物种植 粮油作物

内容

水稻
  水稻 是宁海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一年可种两季。按熟制分为早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按品种类型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制种方式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早稻以常规稻为主,单季稻以杂交稻为主,晚稻有杂交稻、常规稻、粳糯稻。
  面积产量 1987年水稻种植面积43.19万亩,亩产353公斤,总产152377吨,其中早稻15.89万亩,单季稻9.43万亩,连作晚稻17.87万亩。1993年早稻、连作晚稻等种植效益不高的作物,面积大幅度减少,改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单季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到26万余亩,总产110913吨,其中早稻面积3.8万亩,单季稻面积17.99万亩,连作晚稻面积4.38万亩。2000年水稻种植面积继续减少,特别是早稻和连作晚稻种植面积直线下降,2003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只有4亩,2006年连作晚稻种植面积只有9亩,而单季稻2000年创历史最高纪录,种植面积20.28万亩。2008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8.57万亩,亩产409公斤,总产75985吨。
  主要品种 早稻:二九丰、浙辐九号、浙733、加育293、280;杂交籼稻:汕优63、汕优64、协优46、协优64、协优9308、协优371、协优914、中浙优1号、8号、粤优938、甬优4号、6号、9号,两优培九、两优6号、天优998、扬两优6号、Ⅱ优2070;粳稻:秀水11、秀水47、甬粳18、宁67、秀水09、嘉花1号、甬优1号、3号、秀优5号;糯稻:祥湖84、台糯1号、绍糯9714、浙糯5号、甬优5号、10号、甬糯34。
  良种繁育 1981年县种子公司在长街建立杂交稻制种繁育基地,最多时制种面积达到3500亩,2000—2002年减少到300亩。主要品种有汕优63、协优46、协优371等,平均亩产125公斤。2004年与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繁育甬优系列杂交籼、粳稻制种,2008年制种面积达到2600亩,平均亩产132公斤。1987—2008年共生产杂交稻种子265万公斤,早稻种子120万公斤,粳、糯稻种子40万公斤。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栽培主要推广技术 高产模式栽培、吨粮工程建设、轻型栽培(旱育秧、抛秧、直播)、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1991—1993年宁海被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为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建设县,总投资460万元,促进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小麦
  大小麦 主要春粮作物以稻田种植为主。1987年种植面积15.33万亩,总产24856吨,其中大麦6.71万亩,亩产180公斤,总产12067吨,小麦8.62万亩,亩产148公斤,总产12789吨。因种植经济效益不高,1993年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1999年面积降到8.59万亩,总产15111吨。2000年后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扩大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大小麦种植面积又大幅度减少,2008年大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到2.09万亩,总产5064吨,其中大麦2158亩,亩产260公斤,总产562吨,小麦18756亩,亩产240公斤,总产4502吨。大麦品种主要有浙农大3号、秀麦3号、花30、核组8号等。小麦品种有扬麦5号、11号、12号、158、浙麦1号、2号、丽麦16、温麦10号等。技术上推广稻板麦、化学除草等。
  玉米 是主要旱粮作物,可种夏秋两季。玉米品种有岔路本地玉米、丹玉13、苏玉1号、2号、掖单12号等。1987年种植面积5500亩,亩产218公斤,总产1200吨。1993年开始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达1.04万亩。为适应蔬菜市场需要,先后引进苏玉糯1号、2号、金银糯、彩糯、超甜1号、2号、3号等以鲜食为主的新品种。2008年种植面积11965亩,亩产241公斤,总产2884吨。
  油料
  大豆 是主要旱粮作物,可种夏秋两季。1987年种植2万亩,亩产91公斤,总产1829吨,至1996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多亩。1997年最少种植13871亩。1998年开始作为鲜食毛豆,贩销外地市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最多种植48317亩,总产6799吨。2008年种植39754亩,亩产137公斤,总产5436吨。大豆品种有岔路早豆、长街绿皮豆、白皮豆、大黄豆、乌皮青仁、浙春2号、3号、407、春丰早、台湾292、75、88等。
  蚕、豌豆 以蚕豆为主,是主要冬种作物。1987年种植面积2.07万亩,亩产102公斤,总产2108吨。1990年前后作为鲜食,力洋、长街、胡陈等地大量销往外地市场,并由企业收购加工成速冻鲜蚕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2年达4.32万亩,2000年最多种植4.7万亩,总产4644吨。2003年因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减少到2万多亩。2008年种植22381亩,亩产103公斤,总产2311吨。蚕豆品种有慈溪大白蚕,从日本引进陵西一寸、慈溪大粒1号等。豌豆品种有中豌4号、6号、台中11号、浙豌1号、象豌1号等,种植面积1500余亩。其他杂豆有绿豆、赤豆、豇豆等。2008年种植面积5268亩,亩产105公斤,总产552吨。
  油菜 1987年种植面积3.70万亩,亩产92公斤,总产3398吨。2000年最多种植5.26万亩,总产5399吨。后因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面积逐渐减少。2008年种植2.18万亩,亩产116公斤,总产2548吨。油菜品种有九二58系、九二13系、浙油758、高油605,2000年后推广种植双低油菜,浙双72、沪油15、沪杂油5号、湘杂油1号等。栽培上推广直播免耕稻板油菜。
  花生 过去种植面积较少,为适应市场需要逐渐扩大。1987年种植面积1400亩,亩产104公斤,总产145吨。1999年扩大到5004亩,总产826吨。2008年种植7966亩,亩产172公斤,总产1368吨。花生品种有天府3号、9号、10号、白沙2号、大红袍、小京生等。
  芝麻 有黑白两种,历来种植面积较少,但分布广泛,各地都有零星种植。1987年种植700亩,亩产51公斤,总产36吨。2008年种植851亩,亩产78公斤,总产66吨。以本地农家品种黑芝麻和白芝麻为主。
  杂粮
  番薯 是主要旱粮作物,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种植较多。1987年种植面积1.77万亩,亩产372公斤,总产6583吨。2002年种植面积减少到1.3万亩左右。2008年种植13542亩,亩产436公斤,总产5907吨。番薯品种有红皮白心、红皮黄心、胜利百号、浙薯1号、徐薯18、瑞薯1号等。2004年县科技局从省农科所引进紫甘薯渝紫263在桥头胡铜岭徐等地种植10多亩,2008年全县扩大到1000亩,每公斤价格比普通番薯高3倍多。
  马铃薯 俗称洋芋,在宁海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以“小黄皮”为优,品质好,个头均匀,淀粉含量高。洋芋可作蔬菜也可作粮食,在统计名录上2000年前作为粮食,2001年开始作蔬菜,2008年又作粮食。可在山地和稻田种植,以稻田为主,生长季节短,一年可种春秋两季,以春季为主。1993年种植面积15639亩,亩产1171公斤,总产18315吨。胡陈、力洋等地组织贩销外地市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4.43万亩,2005年最多种植4.76万亩,总产63117吨。2008年种植3.68万亩,亩产1395公斤,总产51343吨,其中秋马铃薯2000余亩。洋芋品种有胡陈本地东仓种小黄皮为主,胡陈乡年种植面积7000余亩,总产8400多吨,销往上海、杭州、宁波、舟山等市场。2004年胡陈乡马铃薯基地以及“梦鼎牌”小黄皮马铃薯被认证为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绿色食品。此外还有从东北引进的东农303、克新1号、4号、甬薯1号等品种。2004年从内蒙古、甘肃引进美国大西洋加工薯片专用种,在胡陈、长街、大佳何、岔路等地种植700多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2007年宁海洋芋入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受农业部推介。
  芋艿 1998年种植面积3000余亩,2008年扩大到6400亩,亩产1400公斤,总产8960吨。为提早上市,1990年后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6月下旬就可上市。品种有本地种乌脚杆芋,深受城乡居民喜爱,还有青秆芋、红仔芋、水芋、奉化芋艿头等。
  附:
  绿肥品种有紫云英(红花草子)、苜蓿(黄花草子)、绿萍、田菁等。绿肥作为传统有机肥料和畜禽青饲料,以稻田种植为主,棉地间作为次。1987年种植面积11万亩,亩产鲜草1250公斤。后因化肥使用量增多,绿肥面积逐年减少,2001年降到1.83万亩。2008年只有少数种植,面积2899亩。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