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导产业培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导产业培育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2
页码: 511-5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1987年以来,宁海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和海洋渔业四大主导产业,并培育了茶叶、土鸡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政府通过人才培训、生产规模扩大、质量标准提升、品牌创建、企业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型农民培训、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扶持奖励政策的实施以及品牌战略的推进,均对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宁海县各类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均实现较大增长。
关键词: 宁海县 农业经济 经济体制

内容

1987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和海洋渔业成为宁海农业的主导产业;茶叶、土鸡、西瓜、无公害蔬菜、竹笋、柑橘、枇杷、水产品成为优势特色农产品;杨梅、生猪及禽蛋成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人才培训、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品牌创建、企业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
  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县农技部门和乡镇、街道每年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150多期,参加培训农民1.3万多人次,并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分发农业技术资料和现场指导。1997年开始,农业局、林特局、海洋与渔业局、农机总站联合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在农学、蔬菜、果树、茶叶、畜牧、水产、农经、农机8个专业,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到2008年年底有10097名农民获得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2001年3月农林局建立农技“110”办公室,对农民进行常年技术咨询服务。2004—2005年宁海县被农业部、团中央、财政部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县,培训新型农民2000多人。2005年建立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在网上发布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购销信息。1994年7月起开展农技干部联户办粮食丰产方,2004年提升为联基地、联大户、联企业的“三联”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建立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08年已成立高山蔬菜、西瓜、林特、茶业、柑橘、枇杷、竹业、畜牧兽医、蜂业、水产等10个专业协会和注册登记1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推进主导产业有序发展。
  制订各种扶持奖励政策,对主导产业进行财政补助。1990年后开始对种养殖大户在良种引进、购买大型农机具、农用物资、售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主导产业。1992年开始组织主导农产品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种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评比会。2008年,望海茶、振宁土鸡等12个农产品获得了35个金奖。望海峰牌、望府牌茶叶、振宁牌土鸡、泉丰牌西瓜、花蕊牌蜂蜜、百欢牌腌制蔬菜获得浙江省名牌称号。望海峰、望府、振宁、百欢牌商标获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8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64万亩,总产值2.4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6.36亿元;蔬菜种植面积8.22万亩,总产值2.16亿元,其中高山蔬菜面积0.62万亩,产值0.19亿元;果用瓜种植面积3.11万亩,总产值1.29亿元;茶叶种植面积3.96万亩,总产量3316吨,产值1.09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1.01万亩,总产量124173吨,产值1.98亿元,其中柑橘4.26万亩,产量96135吨,产值0.99亿元,枇杷1.05万亩,产量2176吨,产值0.3亿元;竹笋总产量28110吨,产值0.64亿元,产原竹400万株,产值0.44亿元;宁海土鸡出栏720万只,产值1.17亿元。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