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布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6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区域布局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2
页码: 509-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宁海县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将全县划分为三大农业区:西部生态农业区、中北部近郊型农业区和东南部沿海现代农业区。西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名优茶叶、高山蔬菜等产业;中北部近郊型农业区主要围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近郊型生态农业,为城市提供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东南部沿海现代农业区则面向周边大中城市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型、外向型现代农业,重点培育订单蔬菜、优质水稻、畜禽养殖等产业。
关键词: 宁海县 农业经济 经济体制

内容

根据宁海县自然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及发展潜力,2006年,全县划分为三大农业区。
  西部生态农业区 为深甽、黄坛、岔路、前童、桑洲5个镇113个村。区域面积59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0.8%。其中林地70.32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43%;耕地5.79万亩,占全县耕地16.4%,其中水田4.81万亩、旱地0.98万亩。人口11.3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22.37%。西部山区半山区主要种植水稻、麦、油菜和番薯、玉米、大豆等杂粮,根据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培育发展名优茶叶、高山蔬菜、竹笋、水果、香榧等产业,构建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
  中北部近郊型农业区 为县城中心区、西店、强蛟、大佳何等镇及象山港部分海域,共157个村。区域面积56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9.1%。其中林地45.6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28%;耕地8.98万亩,占全县耕地25.42%,其中水田8.0万亩、旱地0.98万亩。人口23.6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46.46%。该区自然条件优越,传统以粮食生产为主,随着城市范围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其发展方向是围绕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近郊型生态农业。主要种植蔬菜瓜果、水稻、油菜和玉米、大豆、番薯等杂粮,重点培育发展为城市服务的蔬菜瓜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
  东南部沿海现代农业区 为长街、力洋、胡陈、茶院、越溪、一市6个镇乡及三门湾部分海域,共128个村,区域面积7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0.1%。其中林地47.6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29.1%;耕地20.56万亩,占全县耕地58.18%(其中水田10.94万亩、旱地9.62万亩);人口15.84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1.17%。该区是县域内水产品及粮食、蔬菜瓜果、水果、柑橘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其发展方向是面向宁波市和其他周边大中城市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型、外向型现代农业,加快浙江东海岸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建设。主要种植水稻、麦、油菜、蔬菜瓜果、棉花和马铃薯、番薯、蚕豆、大豆、玉米等杂粮,以及柑橘、杨梅、枇杷、桃、梨等水果。重点培育订单蔬菜、优质水稻、蔬菜瓜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