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5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安全管理
分类号: F273.2
页数: 3
页码: 499-5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自1990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包括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警示谈话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康杯”竞赛活动以及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和应急管理及救援演练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全县的安全生产水平。
关键词: 宁海县 质量技术监督 安全生产

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1990年,制定宁海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标准,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1992年6月,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宁海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考核范围包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渔业捕捞作业事故等分类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根据考核实施办法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控制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直属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与所辖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2004年全县签订各级责任书3068份,2005年签订5668份,2006年签订5700份,2007年签订5333份,这一举措取得明显效果,后在全省推广。
  安全生产警示谈话制度 2005年5月,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县监察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警示谈话制度的意见》。制度规定,视事故隐患严重程度,按照属地和行业管理原则,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进行谈话,及时提醒警示有关部门单位及人员,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能力,责成被警示谈话对象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限期整改。至2008年,全县累计组织对3个乡镇6名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进行谈话。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991年开始,在全县生产经营单位中开展安全达标活动,分4类44条细则制定安全评定标准,当年有370家企业参与评定“安全达标企业”“安全生产合格班组”活动。2005年起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在全县机械制造、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等行业企业中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管理制度,评定标准包括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三部分内容。经省、市考核组考评,2005年达省级标准化1家,2006年达省级1家,市级5家,2007年宁波双林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达国家二级标准,省级达标1家,市级达标2家。2008年省级达标2家,市级达标4家,县级规范化达标24家。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1994年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制度。1998年4月起,实行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督查制度,督查安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重要事项落实、事故隐患整改、事故查处结案情况。2001年4月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例会内容涉及上阶段工作总结和下阶段工作计划,研究、部署隐患排查及重大安全生产安排。2006年12月,制定《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07年1月起,在全县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全县普查生产经营单位17010家,查出隐患单位1543家,当年完成整改单位1371家,整改率88.9%。2008年排查隐患单位22536家,排查出一般隐患23982条,当年整改23705条,整改率98.8%,整治完成重大隐患25处,到期整改率100%,名列市级考核前茅。
  “安康杯”竞赛活动 1999年起,由总工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合举办“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一届。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2004年起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重点行业安全监管
  危险化学品监管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重新修订条例,对各部门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化学品处置环节的职能作了明确规定,经济贸易部门负责经营许可证的发放,2004年机构改革后,由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实行安全评价管理,全县13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中80家通过安全评价,对未在规定期限完成评价企业依法查处直至关停。2005年全县危化品企业安全评价199家,发证158家。2006年对分散经营的26家油漆经营商店进行整治,统一搬至红枫油漆专业市场,对全县63家(处)重大危险源开展普查,网上登记和GPS定位进行全程监控。2007年,剔除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重大危险源调整为37处,当年危险品新办证企业21家,换证38家,变更1家,2008年全县共有持证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167家。
  烟花爆竹监管 2000年8月县人民政府发文,取缔烟花爆竹违法生产行为,关闭全县所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县公安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经营规范许可工作,2005年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管,行使经营许可证年检核发制度,当年,全县231家烟花爆竹经营点,经审核办理临时许可证203家。2006年1月21日起施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对烟花爆竹安全许可证的申领作出明确规定。
  非煤矿山监管 2001年起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开展治理,督促生产单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推广开采新工艺、爆破新技术,实现机械化作业,淘汰落后工艺,对非煤矿山的公共安全、开采工艺、机械设备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分级。2004年39家矿山企业评估合格,清理关闭4家。2006年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19家。2008年注销不符合开采准入条件的露天矿山14家。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县财经不断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用于城区道路改造、消防安全、安全监察装备、亮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81万元,2006年投入1888万元,2007年投入2070万元,2008年投入2190万元。
  应急管理及救援演练 2002年6月,县政府制定《宁海县处置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后不断完善涉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交通、火灾事故等领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5项。2005年12月,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开发园区首次组织开展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练;2006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5次生产事故应急演练;2007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20次应急演练,内容涵盖消防逃生疏散、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防洪救灾等范围。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