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济检查与保护消费者权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58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经济检查与保护消费者权益
分类号: F123.82
页数: 2
页码: 486-4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自1987年以来,经济检查工作重点逐步从查处投机倒把活动转向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止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期间,成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有效遏制了地区性、行业性制假行为,并加强了网络巡查和农资市场打假等工作。同时,宁海县消费者协会(后更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成立,开展消费教育培训,扩大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设立“96135”(后更名为“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受理并调解处理了大量消费者举报申诉,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此外,还开展了农村“放心示范店”认定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工作,确保了食品消费安全。
关键词: 宁海县 工商管理 经济检查

内容

经济检查 1987—1989年,经济检查以查处倒卖重要生产资料、紧俏耐用消费品、重要农副产品等投机倒把活动为主。1990—1992年,贯彻国务院东南沿海四省打私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东堵海岸线,西查甬临线”,查缉走私倒卖卷烟行为。其间,查获的走私倒卖卷烟案件占整个经济违法案件的80%以上。县工商局被市政府授予“宁波市反走私斗争先进集体”。1993年后,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继实施,经济检查的重点转向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止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以维护公平竞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1999—2002年,按照上级工商局统一部署开展“工商百日执法大行动”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其间,配合市工商局查处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煤气公用企业限制他人公平竞争案;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红双喜”压力锅、假冒“BIC”剃须刀等大案,有效地遏制了地区性、行业性制假行为。2004年,首次开展网络巡查,当年查处网络经济违法案件31件;2005年,开展农资市场打假,宁海分局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工商系统红盾护农先进单位”。2006年,查处汽车、保险、酒水供应等领域商业贿赂案件14件,与公安部门联合端掉一个涉案人员148人的新智网网络传销窝点。2007年,对宁海县甬石东南化工有限公司准备销售500吨不合格柴油案,处以罚没款100万元,这是宁海县工商部门历史上单案处以罚没款最多的一个案件。从1987年到2008年的22年间,共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21939件,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1141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330件,共处罚没款5360万元,有9件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保护消费者权益 1993年3月,成立宁海县消费者协会(2008年更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2004年3月,成立宁波市首家县消费教育学校,至2008年,已举办消费教育培训21期,培训学员4100余人次。城乡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在全县有关商场、市场、企业、社区、农村已建有消费维权监督站点427个,消费维权联络站48个。
  1998年3月,县工商局设立“9613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投入30万元配备了巡查专用车,车载电话、电脑、传真、录音机、照相机等装备,于3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2000年,“96315”电话更名为“12315”,并新增添了一批“12315”专用设备。2005年3月,市工商局统一了全市消费者举报申报平台,实现举报申诉全市系统网络化。2006年3月,“12315”联合县电视台和《今日宁海》长期推出“电视315”和“消费维权直通车”栏目。1998—2008年,“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举报申诉电话9788件,调解处理7314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93.9万元,立案查处2470件,罚款211.2万元。2004—2006年,考核认定农村“放心示范店”349户,2007—2008年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督促帮助3787户小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以确保食品消费安全。2008年9月中旬至下旬,在处置“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出动检查586人次,检查经营户1587户次,共查扣销毁问题奶粉59.7公斤,退回759.4公斤,下架9月14日前生产的奶制品167吨。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