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项目报批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5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项目报批与监督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3
页码: 462-4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7至2005年间,宁海县的投资决策权、人力物力财力支配权集中于政府,项目报批程序繁琐。2005年起,根据国务院和宁波市的改革决定,宁海县取消了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建设项目的审批,确立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并实施了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政府加强了投资项目管理,完善了相关制度。在项目前期工作方面,宁海县每年筛选安排下一年度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并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查。重点工程项目如浙江国华宁海电厂、白溪水库等相继建成,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08年,宁海县积极贯彻中央新增投资工作方案,筛选上报多个项目,并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同时,县政府重视民生实事工程,每年规划并组织实施实事工程,解决群众困难。在项目监督方面,宁海县成立了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的督查,并完善了联络员网络、考核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
关键词: 宁海县 项目管理 经济管理

内容

投资体制改革 1987—2005年,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支配权集中于政府。项目的报批,不分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一律按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2005年,宁海县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取消了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建设项目的审批,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分别采取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他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实行备案制。同时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了项目前期管理、计划管理、建设管理、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
  项目前期工作 1987—2008年,每年年底,根据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筛选安排下一年度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同时排定一批解决人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实事工程,征求社会各界和县级各部门意见后,按照程序,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组织实施。
  1987年前,已开始“240工程”(即浙江国华宁海电厂)项目的争取工作。1990年,委托上海航道局设计研究所进行了象山港航道可行性研究。1991年1月召开了航道可行性研究报告听证会。4月向华东电管局电力设计院汇报情况。10月,能源部计划、法规2个司长考察了厂址。11月完成华东电管局电力设计院要求宁海县配合的相关事项。12月,县政府派员专程去北京向能源部汇报。1992年,编写了投资环境说明书。1993年2月向省有关部门汇报衔接选址工作。3月,浙东沿海“240电厂”筹建组一行到宁海考察。10月,“240电厂”初步设计会审会召开。12月,在宁波召开了浙江沿海电厂强蛟厂址论证会。2002年,电厂项目建议书、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四通一平”初步设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通过论证审查。经过十多年的前期工作,实现了电厂落户宁海强蛟的目标。2003年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发电。2006年8月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竣工发电。
  2008年,22项重点工程前期项目工作展开。年底,国华宁海电厂三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委托编制,备用灰库可研报告编制完成,运煤航道安全通航,完成《5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完成《宁海(茶山)抽水蓄能电站送电方案研究》,对宁海(茶山)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报告进行修编;委托测量三门湾区域地形,编制完成《宁海县三门湾造船基地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下洋涂区域产业定位课题已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初稿;风电场前期,已配合中国华电、大唐国际在下洋涂开展测风资料收集工作,对风力资料收集完毕的站点开展风力资源评估。
  重点工程 1987—2008年,县重大项目建设有:浙江国华宁海电厂、白溪水库、西溪水库、标准海塘岸、双盘涂等项目相继建成,下洋涂围垦在建设中,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211.96万平方米,修建公路1043.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92千米,道路222.3千米,新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住院部、福利院、客运总站、汽车东站、西站、县城及乡镇集贸市场、程控电话等,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进行了大力投资,新建处理厂、场,建成殡仪馆等。
  2008年,宁海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4项,项目总投资256.02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9.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8.4%。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土建基本完成,甬台温铁路宁海段铺轨过半,下洋涂围垦海堤基础处理完成,蛇蟠涂围垦工程建成,磨盘山码头基础工程基本完工,甬临线宁海南段一期、城岭线、西山线等道路建成通车,越溪大桥桥桩基础完成,颜公河干流城市防洪、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加紧建设,车岙港水库防渗加固完工,110千伏青竹输变电开工建设,旧城、旧村改造顺利推进,时代大道东段及防洪渠、兴海路南门大溪大桥一期开工建设,第三水厂、长街水厂、兴海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三省中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学院(二期)开工建设,图书馆基础主体工程正在建设,温泉山庄三期完工,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中心一期全面建设,宁海湾(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模具城三期工程基本建成,看守所主体工程正在建设,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结顶。
  2008年下半年,宁海县积极贯彻中央《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筛选上报交通、农业、水利和卫生等32个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4.4亿元。12月初,争取到团结塘加固、七市塘加固、旗门塘加固、新建西店卫生院、新建一市卫生院、改扩建10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等6个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500万元。这些项目均于年内开工。
  实事工程 县政府重视民生实事工程,从1995年开始,每年规划实事工程,并组织实施。1995—2008年实事工程140余项,解决群众饮水、交通、购物、医疗、用电、住房和学生就学以及老年人养老等困难(具体项目见第二十七编“人民政府”)。
  项目监督 1990年,成立“宁海县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重点、实事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的督查,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项目建设计划,上报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2002年以来,建立和完善重点实事工程联络员网络,每个月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及时掌握项目进度。编发重点、实事工程情况简报,督促各承建单位及时完成重点工程建设计划。2005年,在完善联络员网络基础上,对重点实事工程进行考核,并建立协调会议制度。
  2008年,宁海县确定为重大项目推进年,完善县领导联系项目和重大项目协调制度,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分解细化重点突破项目及重点工程年度计划;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季度督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制度。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