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5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分类号: F124
页数: 3
页码: 428-4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工业局系统在1987年至1990年代期间进行了全面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初期着重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期深化内部配套改革,实施人事、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同时,鼓励企业兼并、租赁经营,并探索“公有民营”模式。二轻工业系统也同步进行了类似的改革,推行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并逐步实施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公有民营”模式。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宁海县 工业经济 二轻工业

内容

工业局系统转换经营机制 1987年,县政府先后批转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我县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试行办法》《关于工业企业租赁经营的试行办法》和《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行办法》等文件,工业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推开。
  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 1986年前,先在布厂、丝绸厂、动配厂、金属制品厂4家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1987年,通过理顺和调整充实企业领导班子,在通用机械厂、印刷厂、丝厂、轴瓦厂、第二酒厂、四明中药厂、橡胶厂等9家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1988年,全系统除化肥厂外的18家企业全面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厂长(经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理顺了党、政、工三者关系。
  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7年,根据中央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精神,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给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开始实行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年,县工业局与县财政局签订了为期4年(1987—1990年)的上缴利润承包合同。宁海县工业局对动配厂等11家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占全系统58%的企业实行了三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切块承包经营。橡胶厂实行切块承包,承包期为5年。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打破工资级别,实行计件工资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承包初年实现利润5万元;对通用机械厂、布厂、印刷厂、丝厂、第二酒厂、四明药厂、橡胶厂等7家企业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县工业局对以上7家企业实行承包指标和考核指标考核。承包指标为产值、利润、入库利润3项。考核指标为产品质量、物资消耗、人均利税、资金利润率、专项还贷等5项。考核数字显示,这几家企业的产值和利润都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其中布厂实现产值1378万元,利润44.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18%和103.17%,创造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实行公开招标承包,在动配厂和丝织厂试点,中标者付一万元现金以及房产作风险抵押金。
  1988年,改二级承包为一级承包,由企业向县财政局和县工业局直接承包,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80%,新增承包形式有棉纺织厂以税还贷、利润分成;丝织厂亏损包干、超额全留;化肥厂单项计划指标承包。
  在企业内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工业系统20家企业中有19个主要车间实行不同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供、产、销一条龙风险抵押承包,有轴瓦厂的轴瓦车间等6个;实行产量、质量、消耗、工资总额承包经营的有通用机械厂铸造车间、印刷厂彩印、排字、装订等12个车间;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有丝织厂准备车间;实行计件工资,超工时定额计奖的有工业供销公司一个门市部。自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后,轴瓦厂轴瓦车间,4个月承包期内实现利润8.4万元,比全厂1—8月的利润还多6.83万元。1990年,继续深化内部配套改革,有63个主要车间落实了不同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承包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提高。
  1991年开始第二轮承包,为期3年。采取党政领导班子集体承包,规定上缴基数、递增包干、超额分成、歉收自补。承包3年的有通用机械厂、动配厂等13家企业,棉纺织厂继续签订1年一定的承包责任制。第二轮承包3年的13家企业与第一轮承包时的主要承包指标基数相比,承包产值提高40.5%,承包利润增长13.3%。1992年,落实了第一酒厂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糖厂的减亏责任制。年底,糖厂达到了减亏23.5万元的要求。
  工效挂钩 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是企业工资制度改革重点。1988年,在通用机械厂、棉纺织厂、丝厂、轴瓦厂、橡胶厂、无线电厂、煤矿电器厂、四明中药厂、布厂、印刷厂、酒厂、工业供销公司等12家企业实行了工效挂钩。1989年,全面推行工效挂钩。
  三项制度改革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在1992年开始。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引入竞争机制,干部能上能下,优秀工人可以当干部,干部可以当工人;改革分配制度,取消八级工资制,原有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实行计件工资或浮动工资,拉开分配差距;改革用工制度,优化劳动组合,推行劳动合同制,工人能进能出。先在通用机械厂和丝厂搞试点,优化劳动组合,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制订岗位技能工资。实施以后,收到了较好效果。下半年,在轴瓦厂、第一橡胶厂、四明中药厂、第一酒厂、第二酒厂、橡胶厂6家企业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占全系统18家工业企业的44.44%,超额完成了县政府在年内完成1/3的要求。
  企业兼并 提倡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1989年,金属制品机械厂兼并光学仪器厂,1993年大梁山啤酒厂兼并国营天明啤酒厂,1995年,橡胶厂兼并化工总厂。棉纺织厂在1994年第四季度兼并了布厂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跃龙纺织集团公司。1997年又兼并天衣织造总公司,收购破产的丝织厂。同年,宁波亿达电讯技术有限公司兼并丝厂。1998年,深圳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兼并浙江跃龙纺织集团公司。
  租赁经营 1995年,丝厂缫丝生产线租赁给个体经营,橡胶厂分车间进行租赁经营。1996年,造纸总厂的造纸车间、化工总厂硫酸钴车间等实行租赁经营。
  二轻工业系统转换经营机制 1987年,二轻工业系统推行厂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无线电元件二厂、五金工具厂、针织厂、冶金轴瓦厂、船厂、印染配件厂等6家企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西店船厂继续1986年的租赁经营;保温材料厂实行招标承包。
  1988年,县政府印发《宁海县二轻集体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二轻集体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开,至1989年共有42家企业实行以厂长为主的集体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基数、超产多留、欠产自赔、奖罚分明”,即以实现利润、销售收入和产值指
  标为主,同时考核产品综合合格率、新产品率、销售资金率、资金利润率、人均创利、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自有资金增长率和外贸交货值等八大指标。在企业内部又进行逐级承包。
  1992年,推行劳动用工、分配制度两项改革,五金工具厂和毛纺织总厂列为全县试点企业,后又在宁波特种旋具厂、水暖设备总厂等4家企业推行。1993年,在二轻招待所、工艺美术厂实施风险抵押招标承包责任制,确定年度基数和目标考核,承包人以资产抵押。
  1993年年底提出“公有民营”方案,1994年2月,二轻物资经营公司成为首家“公有民营”企业,3月又有乐星电子音响设备厂实施“公有民营”,至年底共有19家企业实行“公有民营”。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