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循环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51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循环经济
分类号: X321
页数: 5
页码: 386-3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自2005年起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并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会议制度。随后几年,宁海县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建成信息平台,并被评为省级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模式、方向和目标,并规划了循环经济示范区和重点项目。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宁海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在工业循环经济方面,宁海县通过构建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实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培养资源综合利用等静脉产业,实现了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关键词: 宁海县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内容

2005年,编制《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县的重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2006年建立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建立《宁海县循环经济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制定《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7年,编制《宁海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6年和2007年分别印发《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实施计划》和《年度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加扣分办法》。2007年6月制定《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扶持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成“宁海循环经济网”,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2008年制定年度循环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和年度实施计划,出台《宁海县循环经济2008年实施计划分解》,印发《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资料汇编》。2008年1月,宁海县被浙江省政府评为2007年度省级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经县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是浙江省首个县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为“区域性混合型”,规划“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发展方向,“五大板块”(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型城镇)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是:基本建立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设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全面确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打造具有宁海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打造2个循环经济示范区: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包括国华宁海电厂循环项目、水泥粉磨站、纸面石膏板、宁海宏韵建材生产线一期、宁海湾旅游项目开发、海洋温水渔业示范区。宁海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包括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示范区、三门湾海水养殖基地。
  推进1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包括环保工业城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宁海机械废油处理中心、大梁山啤酒公司中水回用。清洁能源开发,包括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小水电科学开发。绿色再造技术应用,包括太阳能主件开发、太阳能组件开发、激光制造应用、年产100万台智能节水型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包括临港污水处理厂、宁东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南污水处理厂、其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包括垃圾清运网工程、垃圾资源化工程。建设节能节地节材工程,包括宁海县经济适用房工程、建筑垃圾处理网络、建筑用地表土利用、整治黏土砖瓦企业发展新型建材。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包括废旧物资交易中心、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包括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万亩无公害笋竹基地建设、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三门湾千亩藻类养殖基地、胡陈乡万亩洋芋基地、胡陈乡万亩小水果基地。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创建30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30个工业企业进行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包括宁海豹王、金海雅宝、电镀厂、宁海环保园区、鸿昌越洋、宁波奥达、宁波爱文、宁波九龙、宁波泰达、得力、宁波榆林、宁波天虹、宁波东达、宁波海静、卡依之、宁海国盛、宁波如意、宁波志清、大梁山、宁波永信、宁海建新、宁波吉德、宁波鑫洋、宁波彬彬、宁波捷豹、宁海大鹏、杰友升、宁波盛棉、宁波五峰、宁波圣豹。
  培育3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塑料、橡胶类利用企业;废金属利用企业。其他类利用企业,包括松材线虫病疫木综合利用、畜禽污染物沼气化综合利用、防水建筑胶合模板、废纸回收利用、其他等。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产业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作物种植业,重点发展资源利用型畜牧业,优化发展高效海洋养殖业,适度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业。
  2003年开始建设的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2005年,创建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县东部,以长街镇为主,延伸至胡陈乡、力洋镇的胡陈港灌区的两岸,园区内耕地近15万亩。2005年被列为国家农业发展委员会现代农业建设示范项目,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示范区有西瓜(“泉丰牌”优质西瓜基地2.6万亩)、订单蔬菜(订单蔬菜基地2.3万亩)、粮食(优质米基地2万亩)、柑橘(无公害柑橘基地2.3万亩)、畜禽养殖(3万余头生猪和700多头奶牛的畜牧养殖小区)、海水养殖(内循环水产养殖基地0.3万亩)等6大产业基地,面积
  10.2万亩。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25个。建有国盛农场、东部海洋开发公司、振宁牧业、兴宁菜业、大和水产、海联牧业、绿港牧业、利丰牧业、东顺牧业、绿丰生态有机肥等1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金龙浦农业合作社等98家农业合作社。开展农牧业链接、企业间联动,实现资源相互循环利用。形成“种植饲养加工”一体化、“农作物秸秆—奶牛养殖”“猪—沼气—瓜果菜”等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国盛农场常年种植出口蔬菜西兰花和毛豆,大量西兰花茎叶和毛豆秆作为利丰牧业奶牛的优质青饲料,每天产出的大量牛粪经发酵后成为优质有机肥提供给农场使用。形成以利丰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为龙头,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带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海联牧业是一家万头猪场,产生大量粪尿采用干湿分离后,干粪加工成有机肥,尿液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出沼气、沼渣、沼液,沼液通过专用管道输到金龙浦农业合作社的瓜果基地,成为有机肥料,在作物用肥淡季,多余沼液用于池塘养鱼和种植水葫芦,作为鸭子和母猪的饲料,形成以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为龙头,全面治理畜禽环境,提高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东部海洋依据生态种群优势互补原理,形成“鱼虾—贝藻”内循环综合养殖模式。形成以大和水产、东部海洋开发公司为龙头,推行海水内循环清洁生产。以国盛农场、金龙浦农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办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一个以基地加企业、种植加养殖、观光农业加农产品加工业的上下链产业相衔接的农业循环网络初步建成。
  在农业废弃物利用中,大力推进沼气利用技术和生态能源模式,建成226个沼气项目和4家有机肥料加工厂,年综合利用畜禽粪便8万吨,生产有机肥3万吨。同时还建成20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2006年,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第三节 工业循环经济
  通过“2133”工程平台,构建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实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培养资源综合利用等静脉产业。工作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静脉产业”。
  2003年1月,在位于宁海县北的强蛟半岛,建立县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工业循环经济是以县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依托,引进和启动了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链项目。
  2005年7月13日,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将宁海经济开发区临港区块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复函》,临港区块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同年12月31日,又被浙江省循环经济工作办公室和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百项重点项目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区。2006年,制定《宁海县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总体规划(2005—2020)》和《宁海县临港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06年建成的浙江国华宁海电厂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除尘率达99.3%,脱硫率达95%,脱硝率达70%,废水循环利用,燃煤全封闭储运,噪音和粉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除国华电厂之外,2005年,宁海强蛟海螺水泥公司兴建,总投资4.5亿元、年产320万吨水泥,构建煤—电—粉灰煤—水泥产业链;2006年宁波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兴建,总投资1.2亿元、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项目,消化利用电厂脱硫产生的20万吨石膏,减少废弃物产生而构建成煤—电—石膏—石膏板产业链;2006年宁海宏韵建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5万立方米粉灰煤加气砌块生产线,扩大消化粉煤灰能力,进一步减少废弃物。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逐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2000—2008年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重点在电镀、化工、造纸、机械加工等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活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改造等管理、技术手段,形成源头减量、过程减量、物料减量、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培育出豹王电池、志清阀门、如意机械等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显著的典型企业,推动全县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2008年,已有1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9家企业正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18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了生产低消耗、低排放。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深入开展,完成29家企业燃煤锅炉脱硫改造,关停13家黏土砖瓦窑,基本建成电镀城。在工业废弃物利用中,全县现有10家经市级认定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和120个回收网点,年回收利用废铝5万吨、废铜3.5万吨、废液2万吨、废纸5万吨,均供县内企业再生产利用。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