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卫生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3
页码: 339-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自1989年起逐步发展,历经多次更名与机构调整,至2008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卫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道路清扫保洁、垃圾中转清运填埋、公厕保洁粪便清运以及垃圾箱(桶)、果壳箱设置等多个方面。道路清扫保洁面积逐年扩大,实现了从人工清扫到机械化清扫的转变,并推行了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机制。垃圾中转清运填埋方面,逐步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公厕保洁粪便清运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厕数量增加,全部实行水冲式,并取消了收费制度。同时,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增设了垃圾箱(桶)和果壳箱,方便了市民投放垃圾。通过这些措施,宁海县显著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了城市形象。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管理 市容整治

内容

管理机构 1989年城关镇环境卫生管理所划归县城乡建设环保局,有职工45人,拖拉机改装的垃圾运输车、吸粪车、洒水车等5台,小型垃圾铲车2台、洒水车1台。1993年更名为县环境卫生管理所。1996年12月又更名为县环境卫生管理处,下设城东、城中、城西三个管理所和车队等机构,在编职工48人,临时工135人,各种机动车辆30辆。2001年增设城北管理所,承担梅林、桥头胡二地的环卫工作。截至2008年,在编职工38人,合同制职工582人。有洒水车、扫地车、自卸车、压缩车、拉臂车、吸粪车、高压冲洗车、餐厨垃圾车、电动运输车、铲车、挖掘机、装卸机、推土机等各类机动专用车辆72台。1999年和2007年两次被授予浙江省市容环卫先进单位称号。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凌孝财于2002年7月获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工作“时传祥”奖。
  道路清扫保洁 1987年城关环卫所负责清扫保洁中大街、桃源路和县前街等县城主要道路,面积3.26万平方米,实行人工一天一扫保洁制。垃圾用手拉车收集。小街小巷由城关镇卫生办组织当地村委会负责清扫。1994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扩大到28.7万平方米,组建城建环卫监察中队。1997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3.8万平方米,桃源路、兴宁路、人民大道、东大街、中大街、北大街6条道路17.8万平方米实行全日制保洁,桃源路、兴宁路、人民大道、东大街、中大街、北大街、西大街、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等11条道路店门前卫生实行门前代包管理;垃圾收集改用脚踏三轮车。1998年小街小巷、居民区和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统一由县环卫处负责,实施“一把扫帚保洁”新机制,保洁面积增至126万平方米,其中全日制保洁道路9条19.8万平方米。松竹新村、外环路别墅、淮河小区和怡惠4个住宅小区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试点工作。2001年对居民住宅区、城区行政村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2000年6月成立了宁海县天天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机制。公司购置扫地车1辆,当年机扫面积7万平方米,次年机扫面积32万平方米。2004年,道路清扫保洁延伸至梅林、桥头胡2个街道,保洁面积增至277万平方米。2003年10月起,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两班制,从上午4时到晚上10时。2006年县环卫处又购置扫地车1辆。2007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42.55万平方米,其中机扫面积70万平方米。2008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70万平方米,其中机扫面积140万平方米购置电动运输车9辆,推行垃圾桶电动运输,避免了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基本形成了人工保洁、机械清扫、洒水洗路“三位一体”的道路保洁体系。
  垃圾中转清运填埋 1987年县城有露天垃圾堆放中转场32处,垃圾铲车1辆,用中型拖拉机装载垃圾,运至白峤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全年清运垃圾0.86万吨。1993年环城西路室内垃圾中转站建成,用集装箱装载,5吨汽车清运,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2万吨。1997年,清运生活垃圾3.7万吨,1994—2006年,陆续建成垃圾中转站9座,采用机械压缩装箱清运,减少运输成本。2000年清运垃圾7万吨。2002年库容量为120万吨的白峤外埠头生活废弃物处理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白峤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同时关闭。2003年填埋生活垃圾10.5万吨,2005年为14.5万吨,2007年为13.3万吨,2008年为15万吨。
  1993年起,建筑渣土集中倾倒在白峤岭头南侧山岙里,渣土清运车辆实行运输许可证制度。1996年,环卫处清运建筑渣土2.1万吨;2007年,清运2万吨;2008年清运2.3万吨。
  公厕保洁、粪便清运 1987年城关环卫管理所承担城关25座公厕、30座农厕的保洁工作。另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厕所保洁合同,实行有偿保洁,共30座。全年清运粪便1万吨,其中送肥售肥0.38万吨。1994年县环卫所管理标准公厕29座,农厕26座,年清运粪便2万吨。标准公厕实行如厕收费。1996年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内粪便处理池建成,当年无害化处理粪便2.6万吨。1999年40座公厕全部实行水冲式,64座单位厕所实行有偿保洁,全年清运粪便3.1万吨。2002年举办首届“5·19”开游节,购置流动厕所2只。自此对举办重大公共活动的场所,都设置流动公厕,实行专人管理。2005年,城区有公共厕所80座,取消收费制度。2006年,城北污水处理厂内的粪便处理池建成,当年处理粪便5.4万吨。2008年,有公共厕所85座,清运处理粪便5.81万吨。
  垃圾箱(桶)、果壳箱设置 1987年前在城区主要街道设有垃圾箱30只。1991年在创建县卫生城镇时,在兴宁路、桃源路增设100只。1992年对原有垃圾箱作了全部整修刷新,并增添50只。2001年,在各公园、主要街道口设置100只废旧电池回收专用箱,并在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内,建造了废旧电池专用密封地。2002年增设果壳箱200只。2003年在严防非典型性肺炎中,专设密封垃圾箱180只,痰盆300只。2004年,在人民路、中山路等18条主要街道更换老旧垃圾箱,增添不锈钢果壳箱400只。2007年,又新增、更换果壳箱460只,垃圾桶385只。2008年,在城区170余处新增、更换果壳箱275只、垃圾桶930只。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