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拆迁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拆迁改造
分类号: TU984
页数: 5
页码: 332-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政府自1985年起逐步推进旧城改造工程,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通过道路拆建拓宽、城东片一期拆迁、汪家等三村征地拆迁以及企业搬迁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县城的交通、商贸和居住面貌。其中,城东片一期拆迁占地8.67万平方米,建设了东景花园安置小区;汪家等三村征地拆迁涉及350户农民,建设了汇景嘉园安置小区。同时,老城区工厂陆续迁至开发区,原址开发成住宅小区,共搬迁工业企业数十家。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管理 旧城改造

内容

组织机构 1985年6月,县政府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城关镇桃源路拆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90年10月县政府成立旧城改造领导小组,下设旧城改造办公室,负责县城内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2003年4月,与宁海县土地储备中心、宁海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署办公,2004年2月,更名为宁海县拆迁管理办公室。2008年8月,撤销了县拆迁管理办公室,建立县城市拆迁办公室,负责制订拆迁管理政策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征地和拆迁安置工作。
  道路拆建 自1985开始,县城有计划地进行旧城改造工程,通过道路拆建拓宽,改变了县城交通、商贸和居住面貌。先后拆建改造桃源路、小北门路、西大街、东大街、西山巷、滨溪路、菜市巷和兴宁北路。
  城东片一期拆迁 东至环城东路,南至白石头路、城东小学,西至司马第巷、白石头路48弄,北至东大街商住房,是老县城住宅区,多是1949年前修建的砖木结构低层房屋,巷狭路窄,居住环境差。2005年9月30日起动迁,2006年6月30日结束。拆迁范围占地8.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25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524户(其中单位8户)。2006年12月开始就地建设安置小区东景花园,2008年6月竣工。小区占地5.05万平方米,有19幢、5至11层、共853套住宅房,总建筑面积12.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57万平方米。
  汪家、前张、后张三村征地拆迁 2004年8月,县政府作出《关于同意汪家等村征地拆迁方案的批复》,2006年7月,对该方案进行调整。征地拆迁范围东至杜鹃山脚、南至汪家村进村道路、西至兴海路、北至唐安李村。拆迁涉及农民350户、1150人,拆迁范围5.6万平方米,房屋4.8万平方米。2006年3月,汪家三村的安置小区汇景嘉园开工建设,2008年10月竣工。占地359.4亩。村民自建房575间、255户,17幢344套,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还配套建设便利店、会所、幼儿园、地下车库、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1.5万平方米。通过对三村的改造,县政府征收1466.5亩建设用地。
  企业搬迁 2000年始,在老城区居民居住区的工厂陆续迁至开发区,原址开发成住宅小区。2000年,搬迁工业企业5家,117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2001—2004年,搬迁工业企业35家。2004年6月,县政府制定《宁海县土地储备办法(试行)》,规范企业搬迁、土地储备收购程序。2005—2008年,搬迁工业企业42家,占地423亩,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