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体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总体规划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2
页码: 307-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自1984年起经历了3次修编和1次调整。1989年首次修编,规划期限为1995-2000年,县城定位为工业城镇。1994年第二次修编,规划期限为2000-2010年,县城成为宁波南部副中心城市。1999年第三次修编,规划至2050年,县城性质为综合中心和新型工贸城市。2002年进行局部调整,规划县城为生态型中等城市和旅游基地。2000年后,宁海县规划局编制了多个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全面覆盖总体规划区域,并启动编制《宁海县域总体规划》。
关键词: 宁海县 城乡建设 区域规划

内容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正式编制完成,至2008年共进行了3次修编和1次调整。
  1989年进行第一次修编。规划期限为1995—2000年。县城定为宁波南部沿海以轻纺、电子等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宁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期人口规模7.1万人,远期8.3万人。近期用地规模4.54平方千米,远期6.08平方千米。
  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修编。规划期限为2000—2010年。县城定为宁波南部副中心城市,宁海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规划形成三级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一个中心,两级发展轴”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县城规划区范围东至规划铁路线东200米,南至黄土岭、溪南罗家等南面山脚线,西至范家村松树坛西200米,崇寺山西面山脚线、黄坛渠道以西100米,北至后丁村、石家岙村。规划近期人口规模10万人,远期15万人。现状建成区用地6.72平方千米,规划近期10.6平方千米,远期15.63平方千米。
  1999年进行了第三次修编。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2050年。县城性质为宁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综合中心,宁波南部的副中心城市和新型工贸城市。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呈四级。县城规划区范围北至杨梅岭水库以北,桥头胡店前王一带,西至高速铁路西侧山体,东边以城区周边山体分水线为界,南以溪南以南山水分水线为界,包括梅林、桥头胡、城关镇3镇,规划区范围扩大到86.3平方千米。规划期末人口规模33万人。现状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千米,规划期末34.7平方千米。中心城区由城关及梅林、桥头胡和竹口、冠庄3个片区组成。
  2002年进行局部调整。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县城性质为宁波南部生态型中等城市,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30万人左右的中等城市1个,2.5万人~3.5万人左右的中心镇、一般镇4个,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4个,中心村100个左右。县城规划区面积89.87平方千米。规划人口规模分别为近期13.6万人,中期18.9万人,远期30.0万人。现状建设用地18.2平方千米,规划近期22.9平方千米,远期34.5平方千米。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为“一轴三片六组团”,形成多中心、开放式、生态化的山水城市。以山体、河流(颜公河)构成贯穿城区南北东西的“大”字形生态轴,城区包括城关(城关、城南)、梅桥(梅林、桥头胡)、竹冠(竹口、冠庄)三个片区组成,每个片区各有两个组团,通过生态隔离绿地进行划分,用组团间快速路加以联系,使几个组团形成分合有致的整体。
  2000年11月宁海县规划局成立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编制了跃龙溪南片、老城区、跃龙北片、城中冠庄片、梅林、桥头胡片、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外商投资区、新兴工业园区、新兴工业园区C区、创新工业园区、辛岭工业小区和模具城等1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年底控制性详细规划巳全面覆盖城市总体规划区域。2006年启动编制《宁海县域总体规划》工作。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