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乡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7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乡规划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5
页码: 307-3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自1984年起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并经历了多次修编和调整。规划确定了县城的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并逐步扩大了规划区范围。同时,宁海县还编制了多项专项规划,包括公共停车场、中心区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燃气、环境卫生设施、给水、污水排放等。此外,还制定了村镇规划,如临港开发区、宁东工业新城、西店镇、长街镇、岔路镇、前童镇等的总体规划,以及县域村庄布点规划调整、城市规划区农居布点规划、前童大郑村村庄建设规划和深甽镇清潭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
关键词: 宁海县 城乡建设 区域规划

内容

第一节 总体规划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正式编制完成,至2008年共进行了3次修编和1次调整。
  1989年进行第一次修编。规划期限为1995—2000年。县城定为宁波南部沿海以轻纺、电子等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宁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期人口规模7.1万人,远期8.3万人。近期用地规模4.54平方千米,远期6.08平方千米。
  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修编。规划期限为2000—2010年。县城定为宁波南部副中心城市,宁海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规划形成三级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一个中心,两级发展轴”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县城规划区范围东至规划铁路线东200米,南至黄土岭、溪南罗家等南面山脚线,西至范家村松树坛西200米,崇寺山西面山脚线、黄坛渠道以西100米,北至后丁村、石家岙村。规划近期人口规模10万人,远期15万人。现状建成区用地6.72平方千米,规划近期10.6平方千米,远期15.63平方千米。
  1999年进行了第三次修编。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2050年。县城性质为宁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综合中心,宁波南部的副中心城市和新型工贸城市。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呈四级。县城规划区范围北至杨梅岭水库以北,桥头胡店前王一带,西至高速铁路西侧山体,东边以城区周边山体分水线为界,南以溪南以南山水分水线为界,包括梅林、桥头胡、城关镇3镇,规划区范围扩大到86.3平方千米。规划期末人口规模33万人。现状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千米,规划期末34.7平方千米。中心城区由城关及梅林、桥头胡和竹口、冠庄3个片区组成。
  2002年进行局部调整。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县城性质为宁波南部生态型中等城市,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30万人左右的中等城市1个,2.5万人~3.5万人左右的中心镇、一般镇4个,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4个,中心村100个左右。县城规划区面积89.87平方千米。规划人口规模分别为近期13.6万人,中期18.9万人,远期30.0万人。现状建设用地18.2平方千米,规划近期22.9平方千米,远期34.5平方千米。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为“一轴三片六组团”,形成多中心、开放式、生态化的山水城市。以山体、河流(颜公河)构成贯穿城区南北东西的“大”字形生态轴,城区包括城关(城关、城南)、梅桥(梅林、桥头胡)、竹冠(竹口、冠庄)三个片区组成,每个片区各有两个组团,通过生态隔离绿地进行划分,用组团间快速路加以联系,使几个组团形成分合有致的整体。
  2000年11月宁海县规划局成立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编制了跃龙溪南片、老城区、跃龙北片、城中冠庄片、梅林、桥头胡片、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外商投资区、新兴工业园区、新兴工业园区C区、创新工业园区、辛岭工业小区和模具城等1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年底控制性详细规划巳全面覆盖城市总体规划区域。2006年启动编制《宁海县域总体规划》工作。
  第二节 专项规划
  宁海县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规划范围面积89.87平方千米。预测2020年停车需求量9000个停车泊位,新建公共停车场(楼、库)101处,总停车泊位8034个,用地面积29.24万平方米,规划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约1.0平方米。同时提出“增设路上临时停车场、开发公园停车潜力、增设闲置地块临时停车场、小区停车限制、推行咪表计时收费制度、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五方面挖掘停车潜力,缓解当前停车难问题。
  宁海县中心区城市规划 2006年6月编制。规划范围为谢钟山以南,金水路以北,兴宁路以东,兴海路以西地区,火炉山公园,以及兴海路以东竹溪以北的局部地区,占地面积共4.67平方千米。中心区主要规划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生活居住、文化体育设施用地。总体布局强调生态特色和景观设计。居住用地分为湖东与湖西2个片区,机关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谢钟山(湖北)和火炉山(湖东)2个区域,环绕人工湖设置绿地以及城市文化体育与商业设施用地,形成以水面和公园绿地为中心的城市核心公共开放空间。
  宁海县城市住房建设规划 2008年6月编制。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作为宁海县规划期内城市住房建设的法定依据。规划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明确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进度安排,并对住房套型结构比例和住房用地供应作出明确指引。以普通商品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建设为主要方向,切实有效稳定住房价格,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宁海县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2006年6月编制。期限为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范围为跃龙、桃源、梅林和桥头胡四个街道,面积89.87平方千米。气源种类近期为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远期以管输天然气为主。规划工程范围包括场站工程、管线工程和辅助工程三个部分。供气领域分城镇居民、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户、城市工业和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四个方面。
  宁海县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004年10月编制。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范围为县城89.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34万人。规划目标为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达90%,生活垃圾收运机械化率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粪便清运机械化率达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80%。规划末期县城应有公厕139座,全县垃圾转运站45座,扩建二期垃圾填埋场,新建工业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分拣中心、粪便处理厂和垃圾堆肥厂。
  宁海县给水规划 2005年5月编制。将全县给水划分为3个片区。越溪乡白峤港北、茶院乡、力洋镇、胡陈乡、长街镇等为宁东片,建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成环状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力洋水库、西林水库和车岙港水库。宁海中心城区、黄坛镇、大佳何镇、强蛟镇和西店镇为中北片,以县第二水厂为依托,建黄坛水厂、临港水厂和宁北(西店)水厂,成环状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西溪水库、黄坛水库和梁坑水库。岔路镇、前童镇、一市镇、越溪乡白峤港南并为西南片,建岔路—前童水厂,成环状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白溪水库和下林水库。深甽镇、双峰乡、桑洲镇均单独成片供水,供水水源分别为梁坑水库、白溪水库、辽车水库。
  宁海县污水排放规划 规划年限为2005—2020年。规划建设区域性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泵站),受纳范围为县城内所辖4个街道、9个镇区。处理污水流域面积1006平方千米。近期建设大佳何、茶院、长街、深甽、西店、临港和宁东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远期全面建成雨污水分流管网系统,集中处理率达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分别达90%、95%、100%。
  第三节 村镇规划
  宁海县临港开发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规划区范围为东至大佳何镇界,南至县城总体规划界线,西至西店镇界,北至西店镇及奉化市桐照镇界,包括强蛟镇全境及桥头胡北部地区,面积约76.28平方千米。规划性质是宁海县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以海岛风光、滨海休闲旅游及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宁海中心城区的工业、旅游卫星城。
  宁海县宁东工业新城总体规划 2003年编制,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力洋镇区、茶院乡驻地以北浅山区,南至沿海南线以南500米,西至71省道以西500米,东到力胡线以东500米。功能定位为以一、二类工业为主,融居住生活、研发培训、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宁海县东部工业新城。规划用地范围的面积约40.98平方千米。
  西店镇总体规划 2007年8月批准实施,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范围即西店镇行政管辖范围,面积约102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镇区西至甬台温铁路线,东南至铁江港,东北至望海公园,西北至山体,面积约24平方千米。城镇性质为浙江省中心镇,宁波南部生态型工业城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近、远期分别为5.5万人和8.0万人,镇域实际居住人口8.3万人和10.5万人。镇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的空间布局结构。镇区规划形成“一心二区,东居西工,山海成一体”的规划结构。
  长街镇总体规划 2007年8月批准实施,规划基础年2005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范围即长街镇行政管辖范围,面积约272.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镇区西至香花山,南至大湖村,北至旗头山东至规划道路东一路,面积约450公顷。城镇性质为宁波东部和三门湾北岸的中心镇,宁海发展的重要储备区。主要职能为集现代农业、特色工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城镇。人口规模近、远期分别为镇区人口1.8万人、3.5万人,镇域人口6.8万人、7万人。镇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五区”的空间结构。镇区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规划结构。
  岔路镇总体规划 2007年8月批准实施,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范围即岔路镇行政管辖范围,面积约108.4平方千米;镇区西至甬台温高速公路,东南至白溪和规划道路,北至镇域行政界线,面积5.2平方千米。城镇性质为宁波市中心镇,宁海县西南部中心,以现代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城镇。城镇职能为宁波市水源地,宁海县西南部山林经济基地,宁海县西南部交通枢纽,全县生态涵养区。人口规模近、远期分别为镇区实际居住人口1.1万人、2.1万人,镇域常住人口3.0万人、3.6万人。镇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的T形空间布局结构。镇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三区”。“三区”指中部的生活居住区和南北两片工业区。
  前童镇总体规划 2007年8月批准实施,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即前童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68.77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镇区西至上溪村,西北至甬临线,南至白溪,东至官地村,北至栅下村、严家村,总面积约8平方千米。城镇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浙东民俗旅游基地,宁波市特色休闲重点镇。城镇职能为发展旅游,包括古镇文化景观游、生态景观游、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等,镇区以旅游集散服务功能为主,以工业、商贸为辅。人口规模近、远期分别为镇区实际居住人口1.0万人、1.8万人,镇域常住人口2.8万人、3.5万人。镇域规划形成“一带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带即岔路—前童发展带,三片即北片梁皇山,中片规划镇区,南片白溪以南。镇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轴三区”“一核”即前童古镇,两轴即沿北大街和府前路的前童东西向生活轴线,沿梁皇路和鹿山路的产业联系和旅游轴线,三区即北为生活新区,西为镇西(省道边)工业区,南(古镇至白溪)为旅游发展区。
  宁海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调整 2004年批准实施,2006年进行调整。全县有行政村807个,按照“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布局结构进行村庄布点规划。2008年调整后行政村为369个。规划基层村一般不设公共设施,中心村规划设置包括行政办公、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市政设施等。
  宁海县城市规划区农居布点规划 2004年1月批准实施。规划范围为89.87平方千米的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共涉及117个村庄,6.8万农村人口。老城区内的11个村庄,统一纳入旧城改造范畴。必须拆迁安置的村庄共29个,指与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不相一致以及与城市建设目标不相符的村庄。允许就地改造的村庄77个,指与总体规划用地相兼容、对城市建设、城市景观环境矛盾不大的村庄,包括城市规划区周边的村庄。
  前童大郑村村庄建设规划 2005年4月批准实施。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660人,建设用地规模7公顷。规划形成“四片一带”的结构,四片为公建区、保留梳理区、拆迁新建区、中心绿地区,一带指河滨绿带。规划道路交通形成“一环一横一纵”的路网格局。
  深甽镇清潭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2006年编制,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500人,建设用地规模22.1公顷。规划目标,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引导村庄由单一的居住向旅游、商业、居住的混合体发展;保护传统空间格局、传统风貌等,继承并延续传统特色;改善居住环境,保护人文景观,促进村庄旅游发展;营造宁波市郊休闲文化游览场所,再现古村遗风,打造体验传统乡村生活,猎奇觅趣的休闲胜地。规划已通过技术会审并上报市规划局,至今未审批。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