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7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通信
分类号: F632.755
页数: 1
页码: 294-304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宁海县邮电局从1986年至2007年的有线通信发展历程。电报通信方面,从早期的机械式电传机、载波电报机等设备,逐步过渡到高性能电子电传机和程控发报机,最终因因特网和光缆电路的迅速发展而停止对外电报营业。长途电话方面,经历了从载波电路、微波电路到光缆电路的转变,电话交换机容量和电话用户数量大幅增加。市内电话方面,从共电交换机和电子交换机并存,到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引入,电话装机数量和电缆铺设长度也持续增长。
关键词: 宁海县 邮政通信 通信发展

内容

第一节 有线通信
  电报 1986年前,县邮电局配有55型国产机械式电传机、单路ZB303载波电报机、64-4B型双机头自动发报机、BZP801-C型四路插报机、BYM-85型中文译码机等设备。开通电路县外有到临海90千米,到奉化60千米,到石浦、丹城各一路。县内有到长街、一市、力洋、岔路、西店载波电报电路及到梅林实线电报电路。
  1987年4月,宁海报路并入杭州256路自动转报网。7月开通桥头胡电传电路。
  1998年自购TS-280.3H型电子电传机2部。1990年年底引进PHLIP-BDD200、PACT220、TX-20、BHC83H等高性能电子电传机和BFS420程控发报机,淘汰老式发报机。翌年10月1日开通国际、国内公众用户传真电路,废止人工发报。
  1992年,新增传真机11部、电传机5部。新增黄坛、辛岭、水车、竹口报路及到宁波自动转报电路。改县局到力洋、桥头胡为传真电报。翌年,增黄坛、北门营业、深甽、特快专递四处各传真机1部。改宁海至杭州、宁波、长街、岔路、黄坛、一市6路有线报路为电缆报路。同时开通农业银行到宁波出租电路1路。
  1995年4月,开通三防指挥部传真电路。到年末,有公众电报电路17路。其中到杭州、宁波2路为省内二级光缆传输自动转报电路。其余15路分别为县内到长街、力洋、一市、岔路、黄坛、梅林、桥头胡、西店、深甽、明港、回浦、竹口、水车、北门营业、中街营业的光缆电路。此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到宁波的二路为光缆出租电路。
  2000年年末,县局共有设备电子电传机14部,针式电报传真机12部;电报传真智能终端1台,载报机1台;4路插报机2台,翰铃机2台。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以及光缆电路迅速发展,用户均通过E-mail电子邮件形式或自有传真机互通信息。2001年,电信局已无电报业务需求,年底,停止对外电报营业。
  长途电话
  1987年前,县邮电局配有长途台4席,50门交换机3台,100门交换机1台;长途磁石交换机5部,总容量220门。电路开通往宁波中转至杭州载波电路1路,开通宁海至慈溪、镇海、余姚载波电路各1路。宁海至石浦载波电路1路。另设有挂号台、查询台。
  1987年3月,DD14半自动拨号电路3路接入宁波市长途自动电话交换机,进入全国自动拨号网。同年10月,杭、甬、温数字微波电路运行,开通宁海至宁波4个系统。翌年,开通长途全自动DD16交换设备。1990年,望府楼无人值守中继站投入运行,宁海至宁波的杭甬温微波数字电路开通。宁海至宁波ZZD(V)超12路载波终端机开通,新增电路14路。其中人工电路2路,DD14半自动拨号电路4路,DD1。全自动拨号电路8路。1991年,程控电话开通,程控长途交换机500路端开通。
  1992年,沪闽光缆电路开通。增开宁海至宁波传输电路83路。另将象山、临海、杭州、宁波的共85路微波电路改为光缆电路。同年11月,利用沪闽光缆的系统中1个34M/S支路系统,新建宁海至象山光缆系统,架空六芯光缆72千米,设宁海转接站,力洋中继站。至此,宁海结束载波通信历史,以光缆通信代之。其时,共增开宁海至宁波数字微波电路114路,至奉化、象山各30路。1994年,宁波地区本地网(C3网)建成,同年10月,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县局长途数字终端复用设备总容量达1200门;微波数字终端复用设备总容量120路。1995年12月动工建设浙江SDH光缆干线网,沿途经宁海城关、西店、梅林、一市4个城镇。其中,奉化至梅林为16芯光缆,梅林至宁海为20芯光缆。此时,全县长途数字终端复用设备容量扩增至2160路。1996年,新建城北电信大楼,母局交换机1.1万门;城关中街电信扩容至2000门,新建5个远端模块局各1000门,全局交换机总容量达5.5万门。1997年,新开C3网SDH设备80个系统共2560条电路,新增交换机1.56万门。1998年,增开C3网SDH2个站点80个系统,增开C4网SDH6个站点。发展数据通信增值新业务,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83496门。1999年,投资4800万元,进行C3网SDH二期工程及C4网的工程扩容,新增程控交换机1.5万门,新增电话用户9000户,全年业务收入8836.5万元。
  2000年,重点发展农村电话及数据通信增值业务和宽带上网业务。2001年,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8位,全市通用电话号码地区号0574。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61866门,全县共有话机总数207715部。全年业务总量达1.0044亿元。2002年,扩容ADSL33个节点9000线。C3网传输容量达684个2M。调整爱立信模块1280门,扩容西门子交换设备3万门,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79374门。2003年,新增固话用户50295户。建成C3网传输2M电路1000套,新建ADSL节点30个,扩容用户端口1000多个。2004年,新增固话用户44210户,年末总数达28.18万户。
  2005年,宁波建成智能网平台,所有C3网、C4网的各类业务均通过该智能平台自动转接。全年净增固话1039户,业务总量为1.655亿元。2007年,对40多个MDF配线架设备端口资源进制调整,扩增了9000线以上交换设备,使交换资源安装率由78%提升到81%。盘活资源价值432.8万元。
  市内电话
  1986年6月,城关地下管道动工;11月,市内部分架空电缆转入地下管道。是年,扩容共电交换机700门,交换机容量增至2000门。翌年,螺簧式电子交换机1000门,共电交换机1000门并存使用,同年投资21.3万元,增加出局电缆3200线对,铺设城关地下管道2.512千米,延长电缆3.074皮长千米。新增TY特种业务机架1套,IKJ空架1套,增加特服113、118线路各2条,增加110、112线路各1条。1988年11月,HJ921J型3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开通,原来自动交换机和自行改装的1000门共电交换机停用。翌年,铺设市话电缆芯线长度469.5千米,地下管道8.7孔千米,电话装机603户。1990年,扩容配线电缆2000回线,11.81皮长千米,敷设6孔~12孔管道0.875千米,开通数字微波电路16路。9月1日市内自动电话号码由5位升至6位。翌年9月从澳大利亚引进第一期AXE-10型LS-6000门、TS-500线数字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3000户市话用户割入程控交换网。1993年,增放电缆5600对,8月扩容2000门程控交换机。翌年,完成出局电缆1600对2条,800对4条,城关地区配线小区5个,布放电缆总长45皮千米。
  再次扩容2000门。至此,县局程控交换容量1万门,实现市内电话程控化,并进入宁波本地网。1995年1月,开通4000门西门子程控电话交换机,4月扩增2000门。同月开通可视会议电话。截至年底市话交换机总量达1.6万门,实装13598门。市话装机4060户。1996年全局总容量达5.5万门。1997年,全局总容量达7万门。1998年,新增交换机12384门。1999年,C4网扩容,新增程控交换机1.5万门。建成新业务演示厅及网络教室。2000年,发展市(农)话用户29100户,用户总数达87876户。2001年,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61866门;业务收入1.0044亿元。2002年3月,新增城区电信支局。市话C4网2M传输网达1300路,调整爱立信模块1280门,完成3万线西门子交换设备的扩容工程,新增本地电话用户62792户。新增公用电话用户266户。完成全年业务收入12267.7万元。
  2005年,宁波建立起智能网交换平台,所有的C3网(地区网)、C4网(县内本地网)、C5网(农村网)均自动接入宁波的智能网进行交换,至此,全县已纳入智能网交换平台。
  农村电话
  线路 1986年,投资6万元,修整县城至力洋线路28千米,新增出局电缆760对计11.56皮长千米、水泥杆2.05杆千米、明线1.15对千米。1987年,修整长街支局至所辖各乡邮电所中继线,一市至里岙线及薛岙本街改造,计20.18杆千米。新架青珠农场至胡陈港线路3.65杆千米。
  1988年7月30日,宁海县遭遇特大洪灾,阻断农话线路136条;中断通话用户1968户(自办136户、代办1832户),断杆3372根,损毁交换机5台,电缆5.75皮长千米,明线566.8对千米,直接损失120.60万元。1989年,加设城关至桥头胡自承式电缆13皮长千米,县城至长街3.0铁线及亭头至胡陈段20.4杆千米。1990年,改造力洋至东仓、县城至石舌章、长街至龙浦、汶溪周至民主等农话中继线22.2杆千米。架设西店至紫溪、香山,深甽至温泉线13.2杆千米。增开县城至西店、薛岙、回浦、竹口、水车、辛岭、前童、长街、胡陈港、深甽等支局(所)直拨电路12条,实现支局及直属邮电所至宁海城关自动拨号。翌年,架设宁海至梅林光缆和梅林至桥头胡PCM电缆17皮长千米,架设桥头胡至峡山电缆25皮长千米。铺设地下电缆管道0.91千米,新增农话电路24条,增开县局至各支局自动拨号电路23条。1992年,架设光缆104皮长千米,中继线8542.5对千米,新杆路21杆千米。次年,开通县城至长街、黄坛、西店群光缆传输线路。架设前童至竹林、官地、梁皇、岔路至桑洲、麻山线路;伍山、岳井、大湖、双湖、马岙、建设、黄坛、凤潭等12处邮电所程控电话开通联网;架设黄坛、岔路、前童光缆,桥头胡至峡山光缆、力洋至古渡、前横、明港电缆电路。至此全县已有22个邮电所联网。随着程控电话开通,9月拆除马岙至新昌三坑杆路。年末全县杆路总长706千米,其中,中继杆路318千米,明线66对千米,电缆772.5皮长千米。全县农村程控电话9000门。
  1994年,新增电缆65.0皮长千米,光缆85.5皮长千米,明线66对千米。全部实现公众电话交换网程控化和数字化。1995年,拆除明线,净增电缆电路87.5皮长千米,光缆电路62皮长千米。
  1990年农话计费用户1909户,业务收入141.81万元。至1992年年底,农话3799户,业务收入424.02万元。1994年随宁波C3网建立,各支局(所)普通程控电话,实行农、市话并网。截至1995年年底,全县发展装机3200户,农话计费用户10933户,业务收入1681.20万元。
  2004年6月起,对越溪、茶院、胡陈、双峰等偏远贫困乡未通电话的自然村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建成30个通信接入机房,结束了100多个自然村不通电话的历史,至2005年6月底,全县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
  设备1987年,添置ZJ-12、ZJ-24路载波机设备及DD14半自动对端设备。是年,开通县城至西店、深甽24路载波机,县城至梅林EJ-12路载波机,增开县城至竹口、回浦、桥头胡至民主3路载波机、深甽至马岙单路载波机。1988年,“7·30”洪灾后,扩容农话930门,发展用户251户。次年,开通县城至长街24路载波机和县城至西店高12路、ZJ-24路载波机及梅林低12路载波机各1套。
  1990年9月,投资80万元,在西店安装AE2400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000门。增开县城至西店24路载波机及回浦6路载波机。翌年9月,梅林、桥头胡AXE-10型1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与县局联网。1992年,开通力洋、深甽、长街、黄坛程控交换机计3000门。增开西店至深甽环路设备480路,县城至深甽、力洋、长街、黄坛光端设备系统30个,开通力洋至胡陈港、县城至一市12路、3路载波机共6端。翌年,开通县城至黄坛、长街、西店三次群光端机。3月,明港邮电所240门程控交换机开通。9月,西店、长街各1000门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
  1994年,开通岔路GF-01二次群光端机和一市三次群光端机,前童GF-01光端机经黄坛转接迁入自动网,开通越溪至一市三次群光端环路设备及望府楼PCM设备。11月,县城至越溪24路载波机停开,宣告全县载波通信时代结束,代之以光纤和微波通信。至此,实现电路传输数字化。是年,安装西门子EWSD母局和3808个端口,扩容一市512门、岔路1280门及前童512门。1995年开通深甽至马岙、梅林至大佳何、县城至峡山、长街至明港、力洋至胡陈的GF-01二次群光端机,以及西店至紫溪、县城至回浦、桥头胡三次群光端机。并将原99815信号送至各支局。至年底,全县农话电路3300路。共建成程控电话模块局15个,新增程控交换机容量1.9万门,交换机总容量22784门。实现农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99年,全局投资4800万元进行C3网和C4网的扩容工程后,新增交换机1.5万门。2000年发展市农话29100户,总数达87876户。发展电话村161个,总数为225个。建成电话镇6个,西店、梅林、桥头胡、大佳何、强蛟、城关。2001年,全县已建成电话村289个。增主干线电缆8400对。2004年,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2005年,随着宁波智能网平台建立,所有市、农话均通过智能网自动转接。智能网内计算机通过识别长途区号,实施自动转接。通过电话号码前三位识别本地县市及农村乡镇,实施自动接转。C3网(地区网)、C4网(县内网)、C5网(县内农村网)均自动接入宁波智能网实施交换。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农村电话不再区分。
  便捷电话俗称“小灵通”。2002年3月,“小灵通”在梅林、桥头胡试开通成功。同年8月,西店、紫溪“小灵通”电路相继开通。“小灵通”作为固定电话业务的延伸,以其绿色环保和低资费深受用户欢迎。12月,“小灵通”正式对外营业。至年底用户数达53432户。在此后的两年中,宁海均获宁波地区该项业务之榜首。
  2003年建成500MW小灵通CSC基站,控制器28个,500MW基站565个;200MWRPC控制器15个,200MWPASJ基站100个;10MW基站230个,小灵通用户逾8万户,其中年新增33490户。
  2004年,新安装500MW/200MWPAS基站240个。UPS电源146台。基站远供设备25套。年末又新增500MW基站90个,200MW基站80个,CSC设备5套,远供设备10套;RPC设备3套,新增用户30484户。至此,小灵通总数达11.8万户。
  2006年6月开展“一号双机”(小灵通与固定电话同一号码)业务营销活动。2007年,继续小灵通网络优化工作。新增500MW优化基站85个,调整各类基站70多个,发展小灵通宽带用户100户,净增小灵通用户2578户。2008年5月,国家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再度重组后,中国联通分拆双网,保留GSM网,将CDMA网交由中国电信收购,同时与中国网通合并。规定原小灵通网络系统三年后停用。至此,小灵通不再发展新用户。
  第二节 无线通信
  无线寻呼(BP机) 1991年12月,开办无线寻呼业务。初为“126”人工台,覆盖县内。至次年年末有用户609户。
  1993年3月,与宁波地区联网。4月拆除本地寻呼系统,改为自动寻呼。5月,已有用户1050户,因系统容量饱和,复开通本地寻呼网126/127台并改为中文寻呼。同时,在深甽、长街、力洋、西店建立发射台,基本覆盖全县。7月汉数兼容无线寻呼台改为半自动呼叫。10月,中文BP机初装费300元,月租费50元,特级选号费300元/只,甲级200元/只,乙级100元/只。
  1994年年初,宁波市局开通99二台,系统容量5万户。配给宁海2千号销售一空。至年底,有用户4299户。
  1995年5月27日零时,宁波市局99系统一台、99二台,127寻呼台号码由5位升至7位。15日,江、浙、鲁、沪三省一市寻呼网联网试运行,业务查询、寻呼漫游登记和用户申诉专用号码统一定为“129”,BP机初装费下调为100元/只。9月,宁波市99三台开通,容量60万户,有语音信箱功能。10月,全省128/129台二期扩容,宁海开通129台,可在全省漫游。12月18日,本地寻呼网与宁波、北仑、奉化、镇海联网,月租费25元。年底,有用户8100户。
  移动电话 1992年9月,移动电话开通,分普通和漫游两种,来话、去话双向计费,交换中心在宁波(称A网)。10月12日,开通900兆A网蜂窝基站,设于望府楼。设备采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产品,共20个信通,可容纳400余户。号码6位,宁海局号码为902×××。月租费150元,拨打市内固定用户电话每分钟0.50元,拨打国内、国际长途尚须外加长途电话费。
  1995年,省际漫游由人工转向自动。9月8日20时,扩容宁波B网,增西店和桥头胡基站,11月,增宁波至宁海移动电话电路5个2MB。截至年底,模拟网A网基站5个,信道增至80个,即望府楼基站20个、电信楼基站30个、西店基站10个、桥头胡基站10个、深甽基站10个;B网基站3个,信道48个。年底,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首批基站9个,有用户1639户。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至11位。
  2000年3月15日,宁波地区正式开通“1860”客户服务热线、“1861”话费自动查询热线。受理客户咨询、投诉,为客户开放电话办理客户停机、更改联系地址,申请停、开业务等。同年11月,移动梦网正式推出。
  2001年1月1日起,中国移动取消通话附加费,全球通、本地通由每分钟0.5元,降为每分钟0.4元。1月21日,中国移动取消长途附加费。3月6日,宁波地区第一个GPRS呼叫成功;并推出手机与寻呼机合二为一的全球通自由呼业务。12月31日,宁海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1月,宁波地区自建传输网第一条本地电路开通。5月17日GPRS服务正式在宁海投入商用。下半年,G4传输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年底,完成340个基站的接入。
  2006年11月,宁海移动村村通电话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总计建成基站87个,总投资达5829万元,宁海行政村移动信号覆盖率达100%。
  2008年11月,宁海3G(TD-SCDMA)网络工程建设启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省有限公司宁海分公司 成立于1997年7月,移动用户在网1656家。至2008年,全县已建基站326个。实现了偏远山区、渔村、风景区、高速公路及隧道的全覆盖。形成了由骨干网、传输网、支撑网、管理网、智能网组成的立体交叉移动通信网络。构筑了智能化、宽带化、大容量、“由点及面、立体覆盖”的绿色网络。2007年完成“移动信号村村通”覆盖工程。凭借自身的网络和技术优势,不断开发出新业务,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品牌系列。并针对客户的需求,有彩信、彩铃、集团彩铃、虚拟专用网、手机上网、随E行无线上网、“139”信箱、飞信、手机炒股、“12580”门户网站、手机报等新业务组合。2008年年底,宁海分公司客户总数达38.8万户,全年收入超3亿元。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宁海分公司 成立于1997年10月,是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的分支机构。宁海联通已开展的传统电信业务包括移动通信(含GSM网和CDMA网)、长途电话、数据通信、互联网等。2006年又先后推出“掌上宽带无线上网”、企业新时空、如意传真、GPRS等增值业务。2008年年底,宁海联通网上用户已突破10万户,全年业务收入近6000万元。
  第三节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 1994年11月,建成宁海城关城南机房DDN节点,开通DDN网并投入试运行,采用加拿大新桥3600型设备。1996年1月,第一期DDN扩容竣工,安装加拿大新桥3630型节点机7台,开通宁海城关至西店、梅林、桥头胡、力洋、长街、岔路、深甽7个乡镇DDN网络,城关至各乡镇开通2兆DDN电路各1条,至宁波开通2条。至1996年7月,共开通DDN用户电路32条,主要用户为工商银行、邮政储蓄、电话收费、程控网管等。1997年5月,完成DDN网络二期扩容,新增城北汇聚节点,城南升级成双3600机框,新增城关至黄坛、辛岭、前童、桑洲、越溪、一市、茶院、紫溪、强蛟、大佳何、胡陈等乡镇节点。DDN用户电路已达200余条,此时,DDN网络及数据业务已达到鼎盛时期。1995年5月,开通分组交换网。至1996年3月,设置城关、西店、岔路3个节点。2001年,开始建设城域IP宽带网络,向客户提供光宽带组网业务和专线业务,并逐步成为主流数据通信业务。
  互联网通信 1999年开发出电信业务管理网及Centerx(虚拟交换机)实时计费系统,同时加快了ATM/FR(移步转移方式局域网)宽带通信、多媒体163/169信息网的建设。同年,发展因特网163/169用户160户。2000年,新增IP用户1435户。新增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一线通)用户286户。
  2001年,首次开通ADSL宽带上网业务,容量达1088门,宽带用户达720门。2002年,新增因特网用户6608户。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2267.17万元。2003年,新建ADSL节点30个,扩容ADSL用户端口1000多个。新增宽带用户8470户;新增“家家e”用户3290户。新建ADSL小区2个共512门。新建成WLAN酒店2个。安装ADSL总容量达1.8万门。全年业务收入14321.88万元。
  2004年,加大新建小区、商务楼宇、新兴工业园区等驻地网的投入。开发“村级虚拟网”“政府公务网”“灵通商务网”新业务。新增银菊路、下应等处15个ADSL节点,扩容19000线。数据出口速率由1G增加至2G。宽带用户新增10475户,年底总数达2.4万户。全年业务收入1.6135亿元,同比增长12.66%。2005年,与1100多家企业签约使用“商务领航”产品;对全县472家宾馆进行VPN宽带组网。全年净增宽带用户5204户,业务收入达1.655亿元。
  2006年,完成固网智能化改造割接工程,全县固话由语音通信全面步入智能化时代。相继推出“商务彩铃”“一号双机”等新业务。新增固话彩铃20500户,“号码百事通”加盟1713家,“家校通”用户10062户。完成三家宾馆“数码e房”和网络多媒体视讯业务,全年宽带收入占比净增3.7%;增值业务和1CT新业务收入占比净增4.1%。产生单独有效收入87万元。2007年,开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全年签约“新农村信息化”的行政村超过350个。开通村务总机392个。“乡情网”“行业网”“学生网”“外来人员网”入网用户超过10.9万户。宽带“网络视频”(IPTV)新业务客户达1188个。新建无线宽带WLAN区6个。发展小灵通无线宽带用户100户。至年底,新增/改造宽带接入点13个,新增宽带行政村60个,宽带村接通率达98%。盘活9000线以上交换设备和2000线ADSL宽带端口资源,使ADSL实装率由68%提高到75%。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县宽带用户近4.5万户,有序推进品牌经营:其中“商务领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我的e家”签约2万户;宽带净增9300户;学生网在网用户达14300户。新发展“e家客户套餐”12766户,总数达20700户。9月,开发“e全球眼监控平台”并正式开通。发展监控140多家,监控点836路。全年实施管线投资项目150个,投入资金1186万元;投入维修费用888万元,完成对青珠等22个模块点的电源设备进行改造、扩容,12个机房的防雷改造。开通M1000V3设备68套,完成城北等OSN3500传输环升级(10G)改造。落实城域网改造,新增城北BRAS1台,城北SR—城关BRAS宽带3个G,城关SR—城北BRAS宽带2个G,城关760G—城北SR宽带3个G。是年10月1日,经工信部批准,中国电信正式运营移动业务和全业务经营。
  11月,宁波市第一个CDMA手机发射塔在宁海落成。
  12月,完成本地网基站第一次预割接任务,并顺利完成宁波市第三批在宁海替换割接任务。
  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1.66%。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