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6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邮政
分类号: F632.755
页数: 6
页码: 289-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在1986年后逐步形成了县域邮路网络,并不断发展完善。邮路包括市局邮路和县局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邮路,形成了完整的邮路体系。邮件封发和投递工作也逐步规范化和现代化,邮件处理量大幅增长。同时,邮政设备不断更新,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邮政业务包括函件、包件、汇兑、邮政储蓄、报刊发行、集邮和特快专递等,各项业务收入均有显著增长。此外,还开展了邮政礼仪专递、信函广告和牛奶订购等其他业务。
关键词: 宁海县 邮政通信 通信发展

内容

第一节 路网
  邮路
  1986年,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县域邮路网络初步形成。市局邮路,宁波、临海、宁海、象山各市县有宁波市局、临海市局每日班邮路连通。县局汽车邮7条,宁波—长街;县城—长街;县城—深甽;县城—一市;县城—胡陈港;西店—深甽;深甽—马岙。摩托车邮路2条,县邮电局—车站,县城—薛岙。
  农村自办自行车邮路13条,农村委办自行车邮路12条,各乡村邮电支局(所)所在地接送邮件邮路12条。
  全县邮路行程1074千米,为1949年438千米的2.45倍。
  1988年12月1日,开办县内首条县城—冠庄—深甽—桥头胡—薛岙逐日班汽车邮路。翌年4月10日第二条县城—一市—力洋—胡陈港—长街逐日班汽车邮路开通。1992年6月,县城至薛岙自办汽车邮路延伸至峡山。翌年4月,县城至长街自办汽车邮路增开越溪、梅七2处邮电代办所交接点。同年6月,为配合开办的邮政特快业务,宁波局每日增开至宁海、象山汽车夜班邮路。
  截至2008年,县内汽车邮路共4条,总长8113.2千米,形成完整的邮路网络。
  宁海至长街邮路(1):宁海—越溪—七市—力洋—长街—明港—宁海;
  宁海至长街邮路(2):宁海—力洋—长街;
  宁海至大佳何邮路:宁海—深甽—桥头胡—薛岙—强蛟—大佳何—宁海:
  宁海至桑洲邮路:宁海—黄坛—前童—岔路—桑洲—宁海。以上邮路均上、下午往返一班。
  邮件封发
  1986年,县局业务量增多,分拣封发人员由1人增至4人。1988年,终止深甽、长街2支局邮件与宁波直封改由县局经转。次年,执行邮政总局通知,中止平函满10件、挂号函件满3件、包裹满3件应分别建立直封关系的惯例,调整封发格口,共有64个。1990年7月1日,力洋支局函件交换点被撤销,与宁波邮件直封中止,改由县内自办汽车邮路带运,经县局转口封发。增加桥头胡交换点,象山发宁海邮袋由该支局转至县城。
  1995年,县局封发人员增至6人,平信台、挂号台、报刊台、包裹台设在转运班。直封格口仍64个,其中县内32个、省内25个、外省7个。2008年,共分发平常函件1622565件,其中国内平信989024件,平常印刷品633541件;义务兵免费信件1441件;盲人读物17件;国内给据函件68698件;国内挂号信件68331件;国内挂号印刷品367件;港澳台平信2921件;国际平函2486件,给据函件38件。
  邮件投递
  县城 1986年,有投递员8名,设投递班,配自行车7辆、三轮摩托车1辆。分6段投递,其中一段为摩托车投递。1987年,撤摩托车投递段,分2段,县城共7段。1992年增设北门经济开发区和南门溪南片2投递段,县城共9段。随着县城不断地拓展、扩大,至2008年,共有15个投递段,每日投递一次。城关设信箱(筒)49只,日开箱2次。
  乡镇 1999—2007年,自办汽车邮路,分东邮路和北邮路两投递线路。东邮路:县局始发,至长街、明港、力洋、黄坛、前童、岔路、桑洲、一市、七市、越溪返回至县局。北邮路:县局始发,至梅林、西店、深甽、桥头胡、强蛟、薛岙、大佳何返至县局。2008年,已通邮行政村398个。全县投递平函3607889件,国际平函2425件,国内包裹74343件,国内特快专递191364件,国际特快专递1479件,报纸15819603份。
  邮政编码 1980年7月,邮电部核定宁海县邮政编码为315600,编码以四级六位码编制。前两位代表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省内邮区,第四位代表邮区内所辖县(市),第五、六位代表邮局或投递局。同月1日,正式推行使用邮政编码信封,非标准信封停止使用。
  第二节 设备
  营业 20世纪80年代,收寄包裹使用浙江省邮电科研所制造的ROVV-B型邮件电子秤。1990年之后,改用中日合资产品ACS-30Y型电子秤,启用AES-30A型计电子秤。1988年5月,邮电代办所统一改夹钳封袋。1992年后,邮政储所、报刊分发、日常营业等始用计算机,特快专递配有FAX-490传真机、YXCD-IS挂号登单机。1995年10月,前童邮电所邮政储蓄率先使用计算机,为乡镇邮电支局(所)之先。嗣后,各支局(所)先后使用计算机操作。1995年,使用福建省邮政器件厂所产的BKZQ-111型封函捆扎机,替代了夹钳封袋。1999年元旦,县局下辖邮政信息工程公司暨通宝通讯计算机公司成立,负责全局计算机业务的处理。同年4月,增设县首台邮政储蓄取款机。2000年,添置商业信函印刷制作设备1台,翌年又添置邮资机2台。
  邮运 1981年,购置BJ121型载重一吨北京吉普车2辆,用于邮运,次年增添1辆。1993年1月,购置江西五十铃双排座邮运车1辆,6月置广州产羊城牌小车1辆,专门用于储汇送款。同年,添置重庆长安车为特快专递用车。2008年年底,县局有业务用车23辆、自行车92辆。
  第三节 业务
  函件 信函是邮政通信的基础业务。主要有信件、快件、明信片、盲人读物、印刷品等。1986年7月1日起,调整印刷品准寄范围,凡经出版行政机关批准的印有统一书号(或ISB证书)的书籍、报纸、期刊均可交寄。次年6月,开办国际邮政业务。1988年6月1日起,凡收寄出具收据的邮件、汇款均收取邮件附加费,每件(张)0.10元;收寄的印刷品,收取每1000克0.10元的附加费,国际、港澳邮件比照国内邮件收取。1990年7月31日停止执行。2008年函件收入34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3%。
  包件 1988年6月1日起,加收包件附加费每只0.10元,商包0.30元。是年,收寄商包4.81万件,占包件总量的75%。包件收入32.32万元,占邮政收入的37.46%。1990年7月31日起,包件寄费按寄递里程分区核定,计重单位由100克恢复至500克。8月,停收航空商包。1993年3月,商包(含大件商包)资费下浮,最低按民包资费标准,或加收不超过民包资费的50%。同年6月,开办特快专递交寄包件,包件业务量下降。1995年包件业务量为4.23万件,其中商包2.6万件,占61.5%,包件收入72.77万元,占邮政业务总收入12.66%,其中商包收入占包件总收入的76.46%。2008年,包件总收入116.42万元,占邮政业务总收入的3.04%。
  汇兑 1981年高额汇票限额由每张1000元增至5000元,零星汇票每张定为1000元以下,邮政代办所每张限额300元。随着个体户、专业户高额汇票大量增加,1997年限额增至1万元。1988年,电报汇款收取附加费每份0.30元。8月增加为0.40元,即电报0.30元,汇票0.10元。翌年6月,开办快件汇票业务,每件0.50元。1993年,快汇2.27万张,金额1065.36万元,普汇6万张,金额2715.78万元,电汇2137张,金额412.09万元,汇费收入21.45万元,占全年邮政总收入7.4%。1995年,汇兑金额超6107.70万元,为全省兑超局之一。2002年汇费收入88万元,同比增长1.85%。随着社会发展,业务转变,2005年汇兑收入109万元,同比下降12%。2008年汇兑收入继续下降,年收入为81.65万元。
  邮政储蓄 1986年12月20日,在城关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年底有储户1135户,余额85.48万元。1987年根据国务院“要快办、多办邮政储蓄”的精神,西店、岔路、黄坛、桥头胡、薛岙、长街等支局先后开设邮政储蓄点,全年储蓄余额136.51万元。1991年开办汇转储、代缴电话费和预收装机款业务,同时开拓农村市场,次年年底,邮政储蓄余额增至2827万元。1998年,依托邮电网络优势,创造邮电特色,吸引广大用户。2006年年末储蓄余额6.0亿元,完成业务收入1346万元。2008年4月,邮政储蓄银行宁海支行成立,下设综合业务、会计核算、综合管理3个部门,1个营业部和西店、梅林、桥头胡、长街、黄坛、岔路、中山支行7个二级支行。有ATM机6台,运钞方式邮政局代办。业务种类有基础金融、个人结算、理财、小额信贷、外汇、对公业务、协议存款、银团贷款等8个大类。2008年年底,员工60人,业务收入534万元。
  报刊发行 1986年,在县城城隍庙开办报刊零售门市部,次年,转个人承包,月营业额2000元。是年,西店支局开办县内农村首家报刊门市部。1987年4月,调整报刊发行费率,省、市、自治区以上党委机关报不变。中央级工、青、妇、法治、科技、少年报刊(各限一种)发行费率提高27%~28%,其他报刊与出版部门签订合同,按照“保本微刊”的原则,调整发行费率。1994年,县局报刊发行使用计算机。
  翌年,报刊流转额276.07万份,人均每百人订阅报刊11.4份,零售报刊217种,流转额2.76万元。全年报刊发行收入占邮政业务总收入11.74%。1999之后,陆续在城区设置报刊亭,零售报纸杂志。2008年年末,全县发行报纸1352.4万份、杂志87.2万份,报刊收入311.99万元(包括零售),比2007年增长1.25%。
  集邮 1982年8月,成立县集邮协会,1986年1月,县专题集邮研究小组成立,发行《专题集邮》纪念封1枚。7日,举办首届青少年专题邮票展览,共参展16部。翌年,县专题集邮研究小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邮研究单位。1995年10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举办“爱国主义遍宁海95集邮”展览,展出专题邮票12部1300余枚。销售邮票邮品1.5万元。1998年12月,邮政超市暨集邮公司在城关北大街成立。2000年,集邮总收入为213.2万元。2002年8月,县集邮协会发行了第一套“宁海历史文化名人”方孝孺的首日封。截至2008年年底,共发行20位宁海历史名人21枚首日封。年末,宁海县集邮协会共有会员369人,集邮门市部集邮商品总收入为156.27万元。
  特快专递 1989年6月,始办邮政快件业务,实行国家统一资费,按件重收费,每20克及其零数为0.50元。翌年7月31日起,100克内每20克为0.80元,每续重100克,加收1.00元。1992年2月,由世界各国邮政联合,开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专门机构处理,专人收寄,专车投递,直送收件人手中。其标志为万国邮政联盟统一规定的EMS。特快专递邮件分文件类和物品类两种。7月1日起,资费实行新标准,起重200克或其零数由8元调到12元,续重200克或其零数由2元调至3元,每件收附加费5角。县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始由宁波邮政局代办,仅限城关北门、中街营业厅收寄。1993年6月,经省局批准正式自行开办,配人员4名、汽车1辆、传真机1台。次月,收寄点扩至全县各支局(所)。至年底业务收入11.13万元,是邮政业务总收入的3.82%。1995年5月,执行省局规定,国际特快专递重点用户可在统一资费标准下浮30%,代办手续费可按规定交寄邮件资费标准的8%~15%下浮。是年,业务收入89.66万元,占邮政总收入的15.6%。2000年4月,开通县局至宁波特快专递专车,开通DHL、FEDEX、TNT的特快,中速网络合作,增加车辆人员,营业额大幅增长。2006年特快专递收入602万元,2008年增至1032万元。
  其他业务 1997年7月,开设邮政礼仪专递业务,为客户代送生日贺卡、鲜花、请柬、礼仪信函等,2002年1月停办。
  1999年5月,设立信函广告公司和报刊发行投递公司,不定期发行中邮广告。6月,增设上海光明牌牛奶订购和代送业务,2008年元旦停止。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