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3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交通运输
分类号: F512.7
页数: 7
页码: 251-257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宁海县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8年期间,陆路和水路运输工具、运输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陆路运输方面,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其中汽车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水路运输方面,从木质船到钢质机动船的转变,以及远航货轮的引入,标志着水运能力的提升。同时,宁海县的运输企业也经历了从国有、集体到个体、股份合作制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格局。其中,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和宁海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公路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宁海县佳达航运有限公司和宁海福海海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水路运输领域表现出色。
关键词: 宁海县 地方经济 交通运输

内容

第一节 运输工具
  陆路运输
  20世纪70年代末,手拉车、板车、畜力拖车等逐步退出运输市场,转为民间自备运力;早期进口的“道奇”“万国”“伊四子”和国产的“东方红”“四明山”“钱塘江”等牌子的客、货运汽车被陆续淘汰;国产的“跃进”“解放”“东风”“雨花”“飞蝶”“哈尔滨”和进口的“皇冠”“奔驰”“三菱”等牌子的客、货汽车相继增多。一时介入运输市场的手扶拖拉机被四轮拖拉机所代替。自行车、助动车、电瓶车、摩托车和城区公交中巴车、小客车(含轿车)及乡镇短途客运机动车辆逐年增多。2008年,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达29108辆。
  非机动车
  20世纪80年代,县内的非机动车只有自行车和脚踏三轮车两种。截至2008年6月12日,全县共有自行车49487辆;运营人力三轮车461辆(城区322辆、梅林70辆、桥头胡69辆);人力货运三轮车1668辆;人力自备三轮车2110辆;营运残疾车107辆。
  机动车
  机动客运三轮车 1982年,机动客运三轮车(俗称“乌龟车”)投入运输市场。1990年,县内引入“天目山”等6个座位厢后设门的简易三轮车及“小飞燕”等侧面设门的另一类“三卡”。1994年年初,为解决部分城镇残废人员就业问题,成立“自强客运”(俗称“残疾车”)车队,置车30辆。1995年7月,“三卡”被厢式农用四轮车取代。截至2008年6月12日,全县拥有自强车(康福)183辆,其中营运残疾车107辆。
  电动车 以蓄电池给直流电动机输电、电机转动为动力、替代人力的自行车。1999年始入境内,截至2008年6月12日,全县有电动车64766辆。
  摩托车 1991年,全县拥有摩托车1196辆,其中二轮摩托车1046辆,多为群众自备;侧三轮摩托车150辆,多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公用。1992年,有摩托车2000辆。随后,逐年增多,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有各类摩托车54560辆。
  拖拉机(变型载货车) 有手扶(8匹马力)、中型(24型、27型)、大型(35型)拖拉机。60年代进入运输市场,初为短途货运。1991年,全县介入运输市场各类拖拉机4441辆。经整顿,截至1992年年底,介入运输市场的拖拉机3156辆。旋后,运量急增,1995年,手扶拖拉机演变为专业载货车。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从事运输的拖拉机3118台3118载重吨。
  汽车 按用途分为客运汽车、货运汽车、专用特种汽车等3种。1992年,全县拥有大型汽车51辆,小型汽车270辆;2007年,全县拥有大型汽车2067辆,小型汽车23344辆。2008年,全县拥有大型汽车2600辆,小型汽车29197辆,农用车40辆。其中,公路运营车辆达4297辆(包括运营货车3257辆9406吨位,新增厢式货车、危险品运输车辆185辆)。
  水路运输
  1983年5月,县航运公司二船队购置280吨位136千瓦沿海钢质货轮1艘,命名为“浙宁机107”,县内水运开始有远航货轮。1995年,木质机动船退出沿海水路运输市场。是年,全县有钢质货运机动轮70艘,钢质客运机动轮1艘。2008年,全县拥有各类运营船舶187艘21.4万载重吨,其中,钢质机动货船173艘21.4万载重吨;钢质渡轮(伍山汽轮渡)1艘155载重吨(48客座15辆汽车座、功率328千瓦)。
  木质船 船体木制,多为风帆与人力橹、桨划行,俗称船舷舢舨、步船与钓船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的木质船以柴油机为动力,螺旋桨推进,成了木质机动船。1987年后,大吨位的木质机动船逐步被钢质机动船替代。1995年,木质机动船退出沿海水运市场。
  钢质机动船 以型钢为框架,拼焊铁板为船体,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船。有纵横混合型结构、双层底、单甲板、艉机型沿海货轮和横骨架式、单底、单甲板、艉机型简易货轮两种。
  1982年,水路运输始有远航钢质机动货轮。1995年,全县拥有钢质货运机动轮70艘,钢质客运机动轮1艘。2000年,全县拥有钢质运输船95艘59595载重吨。其中,客运船1艘80客位,货运船94艘59595载重吨。2008年,全县有钢质机动船187艘、总载重211487吨、总功率55513千瓦。
  第二节 运输企业
  1991年年底,县内有公路运输企业24家,其中,个体运输企业19家。1999年5月,有国有运输企业1家,个体运输企业2442家,挂靠服务性集体运输企业9家。同年,局属国有、集体、挂靠运输企业,采取资产权属置换,转制为股份合作制运输企业,年底,全县个体运输企业增至3053家。2008年,有道路运输业371家。其中,客运企业18家,货运企业88家,一类维修企业2家,三类以上维修业户257家,驾驶技术培训学校5家,汽车检测站1家。
  1991年年底,县内有国有水路运输企业1家,集体企业2家,个体运输船户56家。1999年,全县水路运输企业67家。2008年,县内有股份合作制水路运输企业12家和村办集体企业1家。
  公路运输
  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 1995年,由宁海县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县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县汽车客运总站等4家企业合并组建而成。1999年6月,通过全额资产置换,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宁海县公路运输总公司”为今名。地址设宁海客运总站内。在册员工751人,其中服务员200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公司占地面积32846平方米,建筑面积8457平方米;拥有各类营运汽车405辆,总资产3000万元。
  2008年,客运营业收入3144.7万元,利润1869万元,缴纳国家税收360万元。公司下辖长途客运公司、交通旅行社、货运公司、汽配公司、综合开发公司、汽车大修理厂、社会车辆管理服务站(北站)、客运总站、驾驶员培训站等10个部门及公司,为宁海交通运输业龙头企业。分级核算,经营范围:汽车客、货运;公交、旅游车出租;汽车配件、油料批发零售、大中修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业务。2008年,经营县内外公路运输线路68条,长途班车日发192班次,长短途客运汽车118辆。
  宁海县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简称县长运公司) 国有企业,原址城关镇小北门车站路2号。1975年1月1日,迁入新址兴宁南路与中山西路交会处西南。1987年体制改革,改称宁波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分公司,在册人员397人,固定资产原值275万元。1988年7月1日,体制下放到县,称宁海县长途汽车运输公司,1995年并入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
  宁海县第一运输公司 其前身为宁海县搬运公司,集体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1987年9月24日,宁海县搬运公司折分为以货运为主的宁海第一运输公司。有职工58人,货车10辆88吨位,客车4辆180客位,下辖薛岙码头装卸队,车辆修理车间。1990年12月,迁址颜公河路。1991年10月1日,增设宁海县公共汽车公司。两家公司,一套班子,职工75人。货车4辆26吨位,客车13辆470客位。1995年并入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
  宁海县汽车运输公司 其前身为宁海县搬运公司,集体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1987年9月24日,宁海县搬运公司折分为以客运为主的宁海县汽运公司,职工84人,客车12辆562客位,兼营装卸,下辖城关装卸队、汽车门市部、车辆修理车间。1990年12月,迁址颜公河路89路(人民大道232号),1995年并入宁海县公路运输有限公司。
  宁海安良旅运公司 1984年11月开业,个体运输企业。原名宁海安良旅运站,址设城关镇小北门口。1986年更名为宁海安良旅运公司。1991年,拥有大客车7辆、小客车1辆,计345客位。完成年客运量13.6万人次,周转量1071.4万人千米,总营运收入6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0万元,人员20名。后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1998年倒闭。
  宁海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县政府投资2500多万元,购置公交车辆116辆(3680客座),2008年3月1日成立了国有宁海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地址设宁海汽车东站内,在册人员264人,注册资金2500万元,日营业额5万元。3月27日,接管民营公司104、105、108、201路等公交线路收归国有,67辆公交车全部更新,即日起实施残疾人和七旬以上老人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
  水路运输
  宁海县第一航运公司 地址在今大佳何镇大佳何村,省道公路象西线南侧。集体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隶属县交通局。1979年4月,县航运公司成立,改编为“第二船队”。1984年11月28日,经县交通局批准,更名为“宁海县第一航运公司”。1991年,有正式职工94人,拥有钢质沿海货轮5艘、1880载重吨、功率736千瓦。总营业收入290.75万元,固定资产357.2万元。1996年6月,公司因海损赔偿巨款,无力承受,经宁海县人民法院受理、宣告破产。
  宁海县海运公司(第二航运公司) 地址在西店镇樟树村。集体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隶属于县交通局。1979年,定名为宁海县航运公司第三船队。1984年11月28日,改船队为“宁海县第二航运公司”。1991年,公司有正式职工70人,拥有船舶4艘、2150载重吨、功率996千瓦,总营业收入184.7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75.2万元。1994年4月,与香港衡孚行合资,更名为“宁波市永衡海运船务有限公司”。1997年,因衡孚行违约而脱钩,易名为“宁海县海运公司”,拥有散装杂货钢质船4艘2150载重吨。1999年5月,该公司实行零资产转让。
  宁海县船舶代理服务站 1980年设立,原名宁海水上联运站。1988年9月,更名为宁海县船舶代理服务站,全民所有制性质,隶属县航管所。1991年撤销。
  宁海县第三航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峡山联合运输站。1986年8月25日成立,属镇集体企业。址设宁海县强蛟镇振兴街1号,职工118人,拥有船舶18艘,其中挂靠13艘、自有2艘、租赁3艘,总运力10839吨,注册资金52.7万元。经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航区。1986年8月25日,更名为宁海县第三航运公司。2006年7月26日,转制为村集体企业。2008年年底,公司经营船舶15艘10531载重吨。其中,自有船舶1艘370载重吨,光租货轮1艘505载重吨。公司有职工90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2008年完成年货运量33.6万吨,周转量33981.58万吨。
  宁海县佳达航运有限公司 宁海县佳达航运有限公司,个体股份制企业,成立于1999年6月15日。公司坐落于大佳何镇大何西路1号,注册资金200万元。经营鲁、浙、闽、粤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货物运输业务。公司员工90名,有沿海钢质货轮8艘,总运力11286吨。1999年,水路运输量9.8万吨,周转量7.73万吨千米。2006年水路运输量35.64万吨,周转量49.5万吨千米,公司年营运收入1678万元,实现利润264万元。2008年,水路货运量4.1万吨,周转量531万吨千米。
  宁海白溪水库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 2002年2月,宁波天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属股份制企业。2005年1月,被宁海白溪水库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收购。公司注册地址在宁海岔路镇白溪村,注册资金150万元,总资产330多万元,旅游船舶16艘,船舶运力686客位,拥有员工95名,从事白溪水库旅游客运。2008年,客运量13.7万人次,周转量246.21万人千米。
  宁海县强蛟港埠有限公司 原名宁海县强蛟港埠公司,建于1991年5月,与强蛟港务处(事业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经营承接煤炭、建材、粮食等大宗物资及各类百杂货的装卸、中转货运业务,日装卸能力为1500吨。1999年6月,转制后更名为宁海县强蛟港埠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72万元,其中国有持股30万元,占总资金额44.78%。2006年,由于强蛟码头转让给海螺宁海水泥厂,该公司注销,人员遣散。
  宁海福海海运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址宁海县强蛟镇薛岙上渔村,总资产9296万元,拥有船舶95艘112963载重吨。办公地址设宁波市江北区大庆北路209-7,有企业职工650名,其中管理人员17人。经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间的货运业务。2007年,新增运力1.5万吨,完成货运量298.3万吨,周转量310000万吨千米。2008年,有职工715人,完成货运量346.4万吨,周转量4312236万吨千米,年收入10343万元,利润3238万元。
  宁波恒海航运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6日,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资产12000万元、净资产9500万元,注册地址宁海县胡陈乡吴家岙村,公司地址设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拥有散货船4艘28480载重吨,企业职工72名,其中管理人员9人。公司经营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间的货运业务,主要承运矿砂中转。2007年,完成水路货运106.13万吨,货物周转量73229.76万吨千米。2008年,完成货运量130.69万吨,货物周转量71879.5万吨千米。
  宁波捷海海运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12月26日,注册地址胡陈乡胡陈村,注册资金300万元,公司地址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经营船舶21艘26093载重吨,其中自有船舶4艘3862载重吨。截至2008年年底,公司总资产1449.91万元,净资产304.27万元。有职工206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公司完成货运量58.65万吨,货物周转量46513.53万吨千米,年运营收入5050万元,利润1500万元。
  宁海红大港埠有限公司 址设长街镇松岙村。成立于2005年8月16日,注册资金200万元,在册人员16人,有15车48客位客滚轮1艘,运营于松岙至台宁航线。2008年,有职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客运量8.9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45万人千米。
  第三节 陆路运输
  客运
  道路客运,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1987年客运量899.67万人次。1992年,营运客运汽车647辆7908客座,行车里程计600千米。县省际客车发至象山丹城、黄岩路桥、新昌、三门、宁波、杭州等地,客运总量1226.35万人次。1998年,营运客运汽车1184辆12931客座,公路行车里程857.76千米。县省际客运增发至舟山沈家门、广州、衢州、南京等地的车次,客运总量1530万人次,周转量55460万人千米。2008年,客运汽车1043辆17922客座,客运总量15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160万人千米。
  长途客运 1987年,运营客车76辆1745客座。2008年,营运汽车1043辆17922客座,其中客运班车576辆11725客座,机动车3辆157座,旅游车8辆330座,出租车278辆1390客座,公交车178辆4320客座。开往上海、南京、常州、石岛等地的省际客车,日发6.5班次,行程4485千米,日客运量220人次,年客运量8.03万人次。
  城区人力三轮车客运 1990年,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运力过剩,是年9月,把人力客运三轮车总数限制在224辆,以红黄两色为标志,分单双日轮流上路营运。2008年,城区有脚踏三轮车661辆,其中梅林街道70辆、桥头胡街道69辆。
  城区小客车客运 小客车以“小三卡”“乌龟车”为主,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1年,城区有3辆经营权的出租车。1996年8月,投放奥拓小客车40辆,取代186辆乌龟车。2000年,城区有“黄的”130辆。2002年,“捷达”“桑塔纳”“红旗”等中高档轿车逐步替代“黄的”,均改为计程出租车。是年,宁海客运出租车228辆。截至2008年年底,宁海客运出租车278辆。
  公交客运 1991年10月1日,县内开始有公共汽车,公交线路4条,行驶城区至乡镇间。1992年,增设公共汽车线路4条。1996年,城区地域扩大,城乡客运分离。环城、穿城而出的1路、2路、3路、4路、5路、6路、7路、8路为城区公共汽车。2008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有公共交通公司。县政府投资2500万元,更新公交车辆,将民营公司经营的城区公交线路逐步收归国有。截至2008年11月,宁海有公交线路14条、公交车178辆。其中,国有公司9条线路116辆,公路运输有限公司5条线路62辆。
  乡镇客运 1992年,乡镇个体客运户拥有客运汽车71辆、其他客运机动车273辆。其中乡镇社会车管理服务站(中心站)发往宁波、路桥、杭州等地市县际客运汽车51辆。1998年,乡镇个体经营客运户拥有客运汽车100辆2800客座,其他客运机动车428辆,农用中巴车成为乡镇短途客运主要车辆。2000年,乡镇个体经营客运户拥有客运汽车143辆3146客座,农用中巴591辆。2008年,全县有一级网络(跨县以上的长途客车)运营客车111辆2938客座、44条线路。其中,运营于省际长途客车7辆288客座、4条线路,跨地市22辆760客座、16条线路,跨县82辆1890客座、24条线路;二级网络(城乡客运)运营客车360辆6876客座、49条线路;三级网络(不进县城的乡村客运)运营客车107辆1927客座、34条线路。
  货运
  20世纪80年代,宁海运出物资以稻谷、大小麦、番薯、柑橘、猪羊、禽蛋、竹木、薪炭、山货、近海滩涂海鲜水产品等农林牧渔产品与非金属矿物黄沙、石子、黏土、砩石等为主,工业制品辅之。90年代,境内运出的稻谷、大小麦等数量大为减少,而柑橘、西瓜、茶叶等经济作物、猪、羊、禽蛋等农林牧渔产品、咸淡水养殖的水产品、轻纺制品、五金交电制品、机械电器制品、橡塑化工制品、酿造制品等出运量成倍增长。运入的物资有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化肥农药等农需物资及工厂企业所需的塑料等原材料。
  道路货运 1983年前,道路货运的主要工具为汽车和拖拉机。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辆和拖拉机经营运输的若干规定”下达后,个体联户车辆猛增。1987年,运营车辆达832辆3282吨位。1992年,全县营运货运汽车1099辆4011载重吨,拖拉机3156辆,其他货运机动车382辆。货运总量计132.31万吨。2000年,全县营运货运汽车2137辆6411吨,拖拉机2700辆,其他货运机动车329辆。年货运总量609.47万吨。
  2008年,全县营运货运汽车3257辆9406载重吨,全年货运量855万吨,周转量65350万吨千米。
  搬运装卸 1990年前,全县有隶属于县运输公司客运站的城关装卸队和隶属于县运输公司货运站的薛岙装卸队。社会装卸搬运组织有长街、力洋、梅林、桥头胡等集镇、港埠等23个装卸队,从业人员342人,拥有手拉车173辆、吊车5台、拖拉机9辆。年装卸量达27.84万吨,搬运量达8.24万吨,营业收入达93.43万元。2000年,经营搬运装卸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有10家。是年,全县装卸量314万吨,搬运量100万吨。2008年,经营搬运装卸的企业有8家。其中:城区搬运装卸企业3家,集镇搬运装卸企业5家。
  第四节 水路运输
  客运
  航班客运 1985年,经省航运局批准,前横乡塘厂村6农户联合经营胡陈港至三门县健跳客运航班(宁航1号、85客位),每日1班,与三门健跳航船对驶。1992年,客运量2.61万人次,周转量59.63万人千米。日后水路客运量随之逐年下降,2000年,客运1.1万人次,周转量26.3万人千米。2005年8月,宁海红大港埠有限公司成立,有15车48客的客滾轮——红大一号,运营于宁海松岙至象山台宁客货运航线,松岙渡口被撤销、划归航班客运。2007年,两条航线的客运量5.0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32万人千米。
  2008年2月28日,省交通厅批复“胡陈港至三门健跳航线”撤销,航船停航。是年,客运量8.9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45万人千米。
  旅游客运 2002年白溪水库建成后,为了开发浙东大峡谷旅游资源,白溪水库景区旅游管理公司购置了16艘游艇、724座位。是年,客运量8.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1.4万人千米;2008年,客运量13.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6.21万人千米。
  渡口客运 1992年,全县有渡口10处,渡船11艘391客位,均为农用渡船,其中钢质渡船6艘、木质渡船5艘,日平均渡客1100人次。1999年,岳井渡钢质渡船更新为40马力60客位钢质渡船。2001年,薛岙渡口被撤销,峡山渡口新增渡船4艘。2003年,岳井渡船再次更新为20客位6车渡船。年底,沥头渡、大小青渡、燕楼山渡,因胡陈港大桥建成、撤渡。2008年年底,全县共有渡口4处、渡船6艘,日平均渡客250人次。
  货运 1987年,全县有沿海运输船舶96艘7831载重吨、功率6185千瓦。延伸航线,北至山东半岛,南至广东汕头、海南岛。年货运量28.9万吨,周转量1.19亿吨千米。出运麦芽、毛竹、石材等矿产建材物资,运入煤炭、化肥、粮食、水泥、钢筋等。1992年,全县营运货船54艘10240载重吨、功率5788千瓦,货运量45.93万吨,周转量22242.16万吨千米。2005年,全县营运货船122艘143766载重吨、功率39251千瓦。2006年,全县营运货船127艘159464载重吨、功率42781千瓦。2007年,全县营运货船154艘1839821载重吨、功率47783千瓦,货运量612.4万吨,周转量311977万吨千米。2008年,货运量672.49万吨,周转量450084.64万吨千米。
  物流中心 2004年2月,宁海县政府设立国有独资宁海县金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8年5月更名为宁海县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2亿元。该公司在桃源街道兴宁北路西侧,紧邻甬台温铁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处,新筹建宁海物流中心,占地3110亩,分设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公共仓储、商贸互动四大区域。截至2008年,已投入资金2.85亿元,用地1640.5亩,建成配送中心和果蔬粮油批发市场用房8.48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