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利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2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利管理
分类号: F426.9
页数: 6
页码: 221-226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宁海县在水利规划、农田水利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多项重要工作和成就。水利规划部分涵盖了“十一五”规划、千库保安规划、小流域治理规划、农村饮用水工程规划、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等多个方面。农田水利部分则重点介绍了农田排灌工程和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工程管理部分则详细说明了全县水库和海塘等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这些规划和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宁海县的水利设施水平,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宁海县 水利工程 水利规划

内容

第一节 水利规划
  2004年,宁海县水利局编制了全县水利工程“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完成一百千米标准海塘维修加固、一百千米清水河道治理、一百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一百千米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完成下洋涂5万亩围垦工程,新建5座中小型水库,完成惠及25万农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千库保安规划 《宁海县千库保安工程规划报告》于2008年完成,内容为从2009年开始计划实施加固现有水库、山塘44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8座及重要山塘415座。
  小流域治理规划 宁海县1100多千米河道中,与村庄、学校、企业、农田等安全有关的河道有351千米,其中51千米已达到防洪标准,其余300千米按轻重缓急的原则,2004年制定《宁海县小流域治理规划》,“十一五”期间,计划整治白溪、清溪、凫溪、力洋溪、茶院溪、石门溪、汶溪、五市溪、东岙溪、中堡溪等堤防。保护村庄、学校、企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河段100千米,其中干流80千米,支流20千米,使防洪标准、防洪能力达到设计要求,总投资约3.23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整治保护人口500人以上、2000人以下,农田面积在5000亩以上河段150千米,总投资约3.2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整治有保护人口,保护农田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河段163.9千米,总投资约3.2亿元。
  农村饮用水工程规划 2004年年初,县水利局农村饮水工作小组成员在实地勘测、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讲究实效”的原则,编写了《宁海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并通过了由水利、城建、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的评审。规划建设县第二水厂扩建工程、15座乡镇水厂建设、337座村级水站建设,预计投资4.62亿元。到2010年巩固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体系,提高5.1万名农民饮水质量。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 从2003年3月开始,县水利局与县政协一起对全县水资源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县水资源总量17.55亿立方米,至2003年已开发水资源4.2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4%。并委托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宁海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出《宁海县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根据规划,至2020年,全县水资源开发总量达到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4.19%,其中每年向宁波市供水1.73亿立方米。
  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08年,全县已建水电站36座,总装机容量32560千瓦,年发电量7850.7万千瓦时。县水利局于2004年12月编制《宁海县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全县可开发单座装机容量100千瓦、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以上水电站99座,总装机容量62425千瓦,年发电量14033.15万千瓦时。
  水土保持规划 2000年8月,县水利局编制出《宁海县水土保持规划(2001—2020)》,并经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复组织实施。根据规划,水土保持的近期目标(2001—2010年)为广泛开展流域综合治理,计划山地营造生态效益林171.57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0.123万亩,平原绿化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重点综合治理白溪(包括洋溪)、清溪、凫溪、中堡溪和颜公河五大流域,疏浚主河道160千米,总疏浚量2000万立方米;建设堤防300千米;新建30座水库,除险加固水库500座;其他各类水土保持设施,包括退耕还林,土地动态平衡,蛇蟠涂围垦等。共投资12.4亿元,使全县86%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以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监察网络体系和制止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远期目标(2011—2020年)为通过近期目标的努力和实现,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疏浚河道200千米,总疏浚量1000万立方米;建设堤防200千米;新建水库(电站)20座,除险加固水库300座,全面完成全县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
  白溪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5年11月,县水利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宁海县白溪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规划》。白溪规划长度36.92千米,该规划于2006年年底完成。规划主要内容为:
  蓄水工程:新建吴坑岙水库为桥头杨水厂供水,工程投资502万元;新建大坑里水库供辛王村,工程投资167万元;新建妙山地下水库供白溪下游一般工业及农灌用水。
  引水工程:(1)新建岔路水厂,实现集中供水。水厂供水设计规模为4万立方米/日,引水设计流量0.51立方米/秒。水源为白溪水库,计划投资4879万元。(2)西溪水库置换引水工程:白溪水库引水至宁波的管线经过黄坛水库下游,设计从西溪、黄坛水库向宁波市区供水,从白溪水库置换一定的水量供向岔路、前童、竹林一带。工程计划投资1903万元。(3)黄坛水库引水工程:黄坛水库作为宁海县城市水厂的主要供水水源,与西溪水库联合向第二水厂、黄坛水厂供水。黄坛水厂分两期建成,一期供水规模6万立方米/日,终期供水规模16万立方米/日,原输水管一次建成,工程投资1193万元。
  供水工程:建2座城市水厂,分别为第二水厂和黄坛水厂,供水规模分别为10万立方米/日、16万立方米/日,供水范围为黄坛镇、宁海城区(规划城区);另外,新(扩)建村级水厂25座。供水工程计划总投资2.2567亿元。
  配套工程: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白溪水库灌区、黄坛水库灌区的渠系改造,提高水利用系数,近期灌溉水利用系数目标为0.6,远期灌溉水利用系数目标为0.7。新建5处低矮堰坝,分别为渡头堰坝、白岭根堰坝、石舌章堰坝、赵家山堰坝、黄坛联溪堰坝。投资合计3.19亿元。
  第二节 农田水利
  农田排灌工程 农田排灌工程设计标准,按农田连片、水利条件好、粮食生产有优势、效益显著的原则。水稻灌溉保证率为p=90%;排涝为10年一遇,1日暴雨4日排至水稻耐淹深度。布局在13个镇乡,2个国有农场,共87个单位。划为三大片:城北片、长街片和零星农田商品粮基地。
  城北片工程 城关镇5300亩,共8个村,重点在回浦片的胜利、建设、上桥、赵家、隔水洋、下金6个村,主要是解决农田“三面光”渠系配套,在原基础上,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竹口村进行开渠挖井,提高靠天田抗旱能力;上下白峤、雪坡村则对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改造低产田。工程于1991年12月动工.1993年5月完工,共完成“三面光”渠道16.148千米,修建抽水机埠5处,挖水塘2处,地下井2处,拦水坝1处,防洪堤1出,开挖河港0.269千米,清理坑河道0.46千米,总投资70.09万元,其中群众集资44万元。
  梅林镇5400亩,重点在九顷片的九都王,裴家、上应、下应、仙姬陈、九顷、上陈、槐路、前园9个村。农田排灌工程设计、支渠平行等高线、农渠垂直等高线,一般按支—农两级渠道布置。其他渠道在原来渠沟基础上,进行“三面光”建设。工程自1991年11月动工,1993年7月完工,完成混凝土“三面光”渠道15.717千米,U形渠道3.985千米,干砌渠1.727千米,排涝渠2.158千米,机埠2处,总投资69.01万元,其中群众集资34.1万元。
  桥头胡镇2000亩商品粮基地建设,主要是新开挖一条支渠,长1.23千米,渠口与梅林市场南面和花园村老渠道,至仙姬陈岩头山,与原黄墩支渠接通,从杨梅岭水库引水灌溉,总投资18万元,其中群众集资9万元。
  西店镇1万亩商品粮基地建设列为城北片重点之一。分布在竺家、下田畈、洪家、塘下、石家、前金、海口、邵家和洞口庙水库南北主渠沿岸。设计修建“三面光”渠道6.034千米,铺设压力管1.25千米,水池2只。工程于1991年年底动工,至1993年5月完工,实建“三面光”渠道7.131千米,压力管铺设按设计完成,建水池2处,总投资49.2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9.5万元。
  长街片工程长街镇商品粮基地建设面积8000亩,是县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合宁、大湖、塘里、长街、洋湖闸、浦东、施家、湘岙、新城、山前、伍家屿、洋岭等12个产粮村,列入农田建设项目。这些村的农田坐落在车岙港、胡陈港水库沿岸,水利条件好,土地平坦集中。原来建成的田间排灌渠系,淤积不畅,水的利用系数低,农业成本高,粮食难以稳产高产。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农田工程设计时,对“三面光”排灌渠道布置,定了5条原则:(1)安全及时供排水,便于管理运用;(2)利用原有排灌渠道或河道,改善不合理布局;(3)排灌分开;(4)提高渠系利用系数;(5)便于农田耕作。工程于1991年12月动工,1993年7月基本完工,共建成“三面光”渠道29.323千米,抽水机埠17座,清理坑河道3千米,渡槽1处,总投资91.5万元,其中群众集资54.1万元。
  零星农田工程 商品粮基地8629亩零星农田,分布在大佳何乡、越溪乡、胡陈乡、力洋镇、前童镇、岔路镇、明港镇、一市镇的35个村和国有农场、良种场等单位。工程自1991年底陆续动工以来,到1993年7月基本完工。修建机埠9处,水塘4处,涵闸3处,拦水坝2处,防洪坝1处,渡槽1处,总投资101.76万元,其中群众集资31万元。经实施,按设计要求,1991—1993年全县共建成农田“三面光”排灌渠道94.807千米,渡槽2处,开挖河港0.269千米,清理坑道河道3.46千米,修建抽水机埠34处,水塘8处,地下井2处,涵闸3座,拦水坝2处等水利设施,总投资392.57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91.7万元。
  农业节水工程 2003年,宁海县水利局编制完成《宁海县农业节水工程专项规划》。2006年年初开始实施,至2008年年底,已完成3个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面积2700亩,总投资830万元。
  力洋镇国盛果蔬基地喷滴灌节水灌溉工程 工程建设面积1500亩,其中安装水泵机组2套,铺设PE管道8千米,钢管0.9千米,铺设微喷水带30千米,安装闸阀400只,总投资450万元。
  一市新山白枇杷示范基地喷滴灌节水灌溉工程
  工程建设面积700亩,其中安装水泵机组3套,铺设PE管道6千米,UPVC管道8千米,铺设渗透管12千米,安装喷头2500只,安装闸阀100只,总投资200万元。
  长街镇金龙浦果蔬喷滴灌节水灌溉工程 工程建设面积500亩,其中安装水泵机组7套,铺设PE管道6千米,钢管0.6千米,铺设滴灌带50千米,安装喷头5000只,安装闸阀300只,总投资180万元。
  经过节水工程建设,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6提高到0.7,灌溉保证从70%提高到85%,节水效益明显。
  第三节 工程管理
  全县兴建的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及千亩以上海塘都建立有工程管理机构,县水利局设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所,以加强工程管理工作,管理所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全县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投资资金计划初步方案的拟订;组织编制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计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做好全县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体技术指导;协助做好小(二)型以上水库安全管理、控制运行和防洪调度工作;指导各基层海塘管理单位海塘管理工作等。
  另外其他各类工程管理机构状况分述如下:
  水库工程管理机构
  水库工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水库基础工程建设、水库枢纽设施管理运行维护、水情汛情测报、洪水险情防范、蓄水合理调节等。
  (一)中型水库管理处(局)
  车岙港工程管理处 1956年车岙港工程管理处建成,经省水利局批准,转为国营水库,最早建立工程管理处,现有管理人员38人。
  杨梅岭水库管理处 1962年杨梅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改名为水库管理委员会,1980年改为管理处,现有管理人员32人。
  胡陈港工程管理处 1980年省水利局批准,胡陈港工程管理处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成立工程管理处,现有管理人员74人。
  力洋水库管理处 1985年5月,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力洋水库管理处,现有管理人员13人。
  西溪(黄坛)水库管理局 1976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黄坛水库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成立水库管理处。2006年年底,西溪水库建成,2007年12月,为加强对西溪、黄坛水库防洪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管理,经宁海县政府研究决定将两座水库合并管理,成立西溪(黄坛)水库管理局,共有管理人员62人。
  (二)小(一)型水库管理所
  9座小(一)型水库都建立有工程管理所,分别为:建设水库管理所、洞口庙水库管理所、长畈岭水库管理所、毛屿港水库管理所、申坎头水库管理所、红泉水库管理所、一市港水库管理所、蟹钳口水库管理所、西林水库管理所。各水库管理所由受益乡镇配备管理人员1~2人,建立岗位责任制、承包责任制等多种形式。小(二)型水库及塘坝未建立专管机构,由受益乡镇(街道)、村选派专人或兼职进行管理。 海塘管理所 2000年新标准海塘基本建成后,建有14个海塘管理所,其中,独立塘管理所6个,分别为:群英塘、团结塘、胡陈港、双盘塘、毛屿港、青珠农场塘,乡镇(街道)所属海塘管理所8个,分别为:长街镇、力洋镇、茶院乡、越溪乡、一市镇、桥头胡街道、大佳何镇、西店镇等,配有管理人员58人。海塘管理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海塘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制止海塘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各类危害或破坏堤塘设施的行为,协助查处违章违法行为,配合水行政执法单位拆除各类违章建筑;负责堤塘工程的日常巡查、观测、养护、维修等管理工作,保护工程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行;负责定期对海塘进行全面检查和检测,对出险海塘制定维修、抢修方案,并负责堤防抢险有关工作等。
  第四节 水政管理
  1988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公布,当年7月1日起施行。《水法》颁布前,宁海县水利局未设水政水资源股,《水法》颁布后,为加强水政管理,1988年10月10日,县府办公室宁政办108号文,“确定水利局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二年6月,县编制委员会以宁编5号文批复,同意县水利局设立水政股,后改为水政水资源股。1990年10月,县水利局又设水政水资源管理处,与水政水资源股合署办公。
  1994年8月7日,水政水资源股增设了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河(溪)道砂石开采管理办公室。1997年6月,宁海县编制委员会以宁编11号文批复,在水政水资源股设立水政监察大队,下辖水资源监察中队、河道监察中队、水土保持监察中队等。后水政水资源股又更名为水政资源科,水政资源科为水利局行政科室,水政监察大队为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至2008年,水政监察大队有专职水政监察员11名,兼职水政监察员5名。
  水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草拟有关水行政管理的政策和规章草案;实施、指导水政监察、水行政执法和水土保持执法工作;调查处理各类水事纠纷、水事案件;承办水利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水法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制度,组织编制水资源公报;监督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和实施,指导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河溪道管理工作等。县水利局自水政执法机构成立以来,深入宣传、贯彻执行《水法》,全面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依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积极开展水行政规费征收,多年来水事案件办结率都达100%。县水利局被评为1992年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1997年浙江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2001年浙江省水利系统水土保持专项执法先进单位、2002年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宁海县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县。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