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滩涂围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滩涂围垦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
页码: 217-2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三门湾围垦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滩涂开发工程,包括下洋涂、三山涂、双盘涂和蛇蟠涂四个区域。其中,双盘涂一期工程于1995年批准立项,1995年10月开工,2002年8月竣工,围垦面积3518亩。蛇蟠涂围垦工程由宁海县和三门县联合围垦,围涂面积20762亩,2004年9月动工,2008年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下洋涂围垦工程是宁波市重点工程,围涂面积5.38万亩,计划建设期为7年零2个月,工程于2007年11月开工,至2008年年底取得一定进展。这些工程均涉及海堤、水闸及引河等建设内容,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宁海县 水利工程 围垦工程

内容

1993年10月宁海县三门湾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办公室编制完成《宁海县三门湾滩涂围垦开发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宁海县三门湾围垦工程共分四片:第一片为下洋涂围垦开发工程;第二片三山涂;第三片为双盘涂;第四片为蛇蟠涂。
  双盘涂一期工程 位于三门湾末端的西北部,围垦工程分两期:第一期工程地点为越溪乡箬屿,海堤总长2358.5米,围垦面积3518亩。第二期工程地点在越溪乡大林村与南庄村之间,全长4380米,围垦面积9322亩。
  双盘涂一期工程于1995年3月由宁波市计委批准立项,同月宁海县政府成立双盘涂围垦工程指挥部,当时工程设计等级为Ⅳ级。1997年“8·18”台灾后,根据宁波市标准海塘建设规划,经上级批准,工程等级提高到Ⅲ级。工程建设主要分海塘工程、水闸工程及引河工程。
  海塘防洪设计标准按20年一遇高潮位加风浪组合设计,设计潮位4.9米,工程等级为Ⅲ级。海堤总长2358.5米,其中:东堤长1229米,西堤长1129.5米。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3米,堤顶高程6.5米,宽5.0米,为C30混凝土路面。水闸共4座,均布置在海堤轴线上,其中:西堤东闸是在老闸基上续建,其余3座水闸均为新建,闸门为钢筋混凝土肋梁平板式。引河工程分主干引河及支引河,主干引河即平行于东堤的东主干引河,河长1260米;平行于西堤的西主干引河,河长1150米。通过主干引河引向水闸的四条引河为支引河,长865米。
  工程于1995年10月16日开工,2002年8月竣工,完成土石方64.84万立方米,混凝土0.618万立方米,总投资2915.05万元。投资构成为:宁波市政府补助1100万元,宁海县政府补助1000万元,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扶助200万元,不足部分为项目法人自筹解决。
  蛇蟠涂 位于三门湾内,地处宁海县南端,围涂面积20762亩,由宁海县和三门县联合围垦,其中宁海县17777亩、三门县2985亩,工程概算总投资3.2593亿元。
  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Ⅳ级,海堤、水闸挡潮防浪标准按20年一遇高潮位加风浪组合设计;龙口度汛标准按汛期10年一遇、龙口合龙按非汛期5年一遇标准设计;排涝水闸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完设计;纳潮闸按大潮换水率30%、小潮换水率10%设计。整个围垦工程共新建海堤6366米,其中北堤长2390米,南堤长3976米;加固东沙友谊塘1100米;建设北堤双盘排涝与排水闸(兼纳潮闸)4米×4米,三门排水闸2米×2.5米,三门纳潮闸2米×2.5米,南堤兰头排涝闸3米×3米,大黄泥排水闸3米×3米,白旗纳潮闸5米×3.5米。
  2003年12月16日,宁波市计委批准蛇蟠涂围垦工程立项,2004年4月1日,市计委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7月28日,市计委批复通过工程的初步设计。
  2003年7月16日蛇蟠涂围垦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同年10月30日建立蛇蟠涂围垦工程指挥部。11月22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通过省海洋部门评审,市、县海洋渔业局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颁发了海域使用权证。2003年12月5日县政府批准公布实施《关于蛇蟠涂围垦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5月9日公布实施《宁海县蛇蟠涂围垦工程政策处理若干规定》。2004年9月22日工程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年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172.07万立方米,混凝土5.2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6344万元。
  下洋涂围垦工程 下洋涂位于三门湾北侧,东临白礁水道,南临满山水道,西界胡陈港,北靠长街青珠农场海塘,与长街镇、力洋镇相接。1997年,宁海县计委委托浙江中水围海技术咨询中心完成编制《宁海县三门湾区域围垦工程规划》。2003年11月,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编制《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并由宁海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报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兴建。2005年10月,建立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指挥部,2006年2月,宁波市发改委批准下洋涂围垦立项,2006年8月,宁波市发改委批准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宁波市发改委审批通过下洋涂围垦工程的初步设计。
  下洋涂围垦工程为宁波市重点工程,围涂面积5.38万亩。海堤西起胡陈港副坝,东接长街盐场塘,总长17.347千米,分别由西堤、南堤、东堤三大堤线组成,在堤线上共布置8座水闸。围区以北横隔堤为界划分为北片和南片两大区块,北片面积2.25万亩,分北1区、2区,与青珠农场塘、保卫塘、新民塘、长街盐场塘接壤。南片面积3.13万亩,由纵隔堤和南横隔堤分成西1区、西2区、东1区和东2区。围区内建造水闸11座、隔堤3条、交通桥12座。
  工程等级为Ⅲ级,海堤、水闸等主要建筑物为Ⅲ级,海堤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高潮位加风浪组合设计,设计最高潮位5.19米,最低潮位-3.92米。工程计划建设期为7年零2个月,主体工程工期5年零2个月,配套工程工期为2年。工程概算总投资14.8414亿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1.6982亿元,工程建设征地和安置补偿费用3.1432亿元,所需资金由县政府通过多种渠道予以解决。
  工程于2007年11月开工,至2008年年底,累计完成土石方175.7万立方米,混凝土0.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8989亿元。工程具体进度为:(1)海堤基础处理项目施工。沿坝轴线方向土工布铺设和碎石垫层填筑长度各为16.5千米,排水板插设14千米,土工格栅铺设6.8千米,抛石混合料抛填(单层)6.6千米,第二层抛石完成3.5千米。(2)隔堤工程施工。纵隔堤土工布铺设和碎石垫层抛石混合料填筑各完成3.95千米,排水板插设1.57千米,横隔堤已完成土工铺设2千米,抛石长度1.8千米。(3)闸门工程施工。西堤1号闸、小壳屿闸、白礁闸等八座闸门全面开工,其中白礁闸围堰工程、基础搅拌桩、灌柱桩施工、闸底板砼浇筑已全部完成;西堤1号闸、小壳屿闸围堰工程及闸基开挖全面完成,并开始浇筑闸底板;东堤1号闸已完成围堰工程并开始基础桩基处理;东堤2号闸、南区排水闸、西堤0号闸、西堤2号闸围堰工程已全面开展施工。(4)原位观测全面展开。完成了I标段和Ⅱ标段原位观测及老闸潮位观测水位设备安装,Ⅲ标段15+042断面原位观测设施安装完毕,原位观测和水位观测工作全面展开,并及时收集观测原始数据。(5)“三通一平”工程已全面完成。共完成施工道路4.5千米、供电线路3千米、供水线路2千米、施工用房1500平方米、施工场地2500平方米及贝蕾桥1座跨径11千米、钢便桥1座跨径6米。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